精准医学如何落地,听听两位院士怎么讲

 

关注x26quot;医学界智库x26quot;,了解医疗界新政策、新方法、新趋势……...





王辰院士表示,中日医院目前在稳步推进精准医学示范体系的建设以及平台和资源的整合。

“现在国内的精准医学普遍是概念上谈的多,实际上用的少,我们现在要转变这种状况。”2018年1月19日,中日医院举办“互联网+精准医学”高峰论坛暨中国精准医学集成示范体系建设项目研讨会,中日医院院长王辰院士在发言中说。

2017年,中日医院牵头主导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精准医疗集成应用示范体系建设”。此次论坛是中日医院自“精准医疗集成应用示范体系建设”立项以来,在精准医疗领域举办的第一次覆盖全国三级医院的会议。此前,中日医院还牵头成立了中国精准医学临床研究与应用联盟,并建立全国1600家实际运行的精准医疗协作医院网络,编制了《精准医学:药物治疗纲要》指导性技术手册,创建了中日医院精准医疗模式。

王辰院士表示,中日医院目前在稳步推进精准医学示范体系的建设以及平台和资源的整合,希望能够推动精准医学的规范化,促进精准医学从概念到实践的转化,使精准医学真正落地。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詹启敏教授结合科技创新与精准医学进行了论述。他表示,今天健康的观念和理念有了很大变化,过去是以疾病诊疗为中心,今天更强调关注生命全周期、全方位,但目前我们整个国家的健康方面还面临很多挑战。



詹启敏院士列举了一些重大疾病的数据: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430万人,年死亡280万人,其中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死亡率均居世界第一位。

此外心脑血管疾病每年致死380多万人,其中脑血管病致死200万人左右,心血管致死180万人左右,而我国还有高血压人群1.8亿,高血脂1.7亿,糖尿病1.1亿,以及1.5亿糖尿病前期人群,慢性肾病也超过1亿人,还有1200万老年痴呆患者,每年还新增30万人,出生缺陷每年增加90—110万人,总数估计有2000多万人。

除了重大慢性疾病外,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肝炎大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有8000万人,其中一部分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结核病方面,活动性结核有550万人,世界第二。另外,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控任务也非常严重。

而与严峻的健康形势相对应的是我国的医疗服务质量还需要大幅度提高,在全世界195个国家的测评中,中国排在82位。而中国4400万贫困人口中,50%与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相关,在极度贫困地区,80%贫困人口都是因病致贫。

詹启敏院士还指出,我国临床药物(西药)95%最初专利都来自国外,大型医疗装备95%从国外进口,临床标准规范指南95%借鉴国外。我们的肿瘤贡献不足1%,心血管疾病方面中国对国际贡献在3.8%左右。总体来讲,中国对国际疾病规范诊疗指南的贡献不足5%。

“所有的上述问题和挑战,都表明今天的中国还不是一个医学强国,还是疾病防控大国,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就是科技创新,长期的医学实践证明,疾病预防和临床诊疗上任何一项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品的成熟应用都是医学科技发展的结果。”詹启敏院士说,“医学科技创新将对目前疾病诊断方式、疾病分类分型、临床诊疗路径、规范、指南、标准产生革命性变化,同时推动一批新型的医学健康产业发展,使中国医学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詹启敏院士认为,从医学发展历史沿革看,精准是医学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公众健康的巨大需求,精准的要求贯穿整个医学过程,包括对疾病的精准诊断、药物的精准应用、疗效的精准评估、预后的精准预测等,实现精准需要前沿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包括生命组学技术、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疫苗和抗体、生物治疗和个性化诊疗、医疗装备、大数据和智能医学等,这些领域的核心都在于科技创新。

“在精准医学发展过程中,新的标准是由西方引领,我们去学习,还是未来中国也能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我们今天可以做的。”詹启敏院士说,“在精准医学的很多条跑道上,我们和西方都在一个起跑线上,甚至还有些优势,发挥好我们的优势就会有很好的帮助。”

欢迎投稿,与大家分享
医改形势医院管理产业政策等领域的
经验和心得
投稿邮箱:yxjtougao@126.com


    关注 医学界智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