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影像 记忆里的北京味道

 

北京胡同文化绝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






北京胡同文化绝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




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北京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他们串起来,就像一块豆腐,方方正正,不歪不斜。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




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象征和谐团圆。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元代为鼓励在都城内建造民房,元世祖忽必烈颁诏,让金中都旧址居民,特别是有钱的商人和有官职的贵族到大都城内建房。同时还规定建房者可以占地8亩。这一政策,使元朝统治者及贵族大批迁入城内,并出现规模建造院落式住宅的现象,使院落式民宅以它独特的营造方式得以完善。


到了明清两代,终于形成北京特有的四合院,而且清代比明代更加讲究。现在东单到雍和宫大街两侧、南北锣鼓巷、西单到新街口大街两侧还保留有一些比较讲究的四合院房屋。




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不仅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




去北京的胡同儿里走走;在喧闹的城市生活中,这里有着别样的安静。也有人来人往,也有偶尔穿行的车辆;但在大多数儿的胡同儿里,能看到的更多是走着的人,骑车的人。




老人就像是这胡同的筋骨,和胡同是一体的。没有他们,胡同就不是胡同了。每条胡同都有个说头儿,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传奇般的经历,里面的趣闻掌故,时代的风貌;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




北京,拍摄于1988年。【摄影:Alan Lew】


    关注 旧影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