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世界难题被中国人攻克!猴毛真的能“变”出猴子了?

 

猴毛“变出”猴子,太神奇……...





拔一把毫毛,变出千百个一模一样的猴子,《西游记》里的神话正在成为现实。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正式宣布,团队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体细胞克隆猴的世界难题,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这标志着中国将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

该项成果于北京时间1月25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线发表于生物学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上。

体细胞移植技术(SCNT)克隆出猕猴,图片来自CELL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两只克隆猴均为雌性。在科研人员精心呵护下,截至目前,两只小猴子的各项身体指标均很正常,发育状态良好

又一世界难题被中国人攻克
自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20多年间,各国科学家利用体细胞先后克隆了牛、鼠、猫、狗等动物,但一直没有克服与人类最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克隆的难题。科学家曾普遍认为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

而这座科学的高峰被中国人拿下了。孙强团队经过5年努力,成功突破了世界生物学前沿的这个难题。
“中中”“华华”的基因,来自同一个流产的雌性猕猴胎儿。科研人员提取了这个猕猴胎儿的部分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植入”若干个“摘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结果产生了基因完全相同的后代,这个过程也就是克隆。据了解,利用该技术,科研团队未来可在一年时间内,培育出大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

这是许多专家认为不可能实现的重大技术突破。”国际细胞治疗学会主席约翰·拉斯科这样点评中国科学家的成果,“利用聪明的化学方法和操作技巧,攻克了多年来导致克隆猴失败的障碍。”
为什么要克隆猴
“没有克隆猴,就很难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很多疾病的研究就无法顺利且有效开展。”孙强说,“比如,目前绝大多数脑疾病之所以不能有效治疗、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研发药物通用的小鼠模型和人类相差甚远,研发出的药物在人体检测时大都无效或有副作用。”

以往用普通的猴子做实验动物模型,存在两个劣势。

孙强说:“一是猴子的繁殖力低,传代时间长。一个猴子的怀孕周期是160天,从一个小猴子出生到性成熟可以怀孕生育至少要等4年到6年时间。二是遗传背景复杂。因为猴子的父亲母亲都不一样,其基因来源不一样,遗传背景就不一样,这样个体差异大,对实验干扰就会比较大。”基于此,一直以来全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都在不断努力去想办法攻克这个难题。

谈到体细胞克隆猴构建成功的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表示,首先证实了猕猴可以用体细胞来克隆,二是猕猴可以成为真正有用的动物模型。

既然克隆猴已经出来了,那么是否意味着克隆人离我们已经不远了呢?蒲慕明认为,体细胞克隆猴技术的突破,应该说克隆人的技术障碍已经去除,但是做克隆猴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建立动物模式来帮助理解人的大脑,治疗人的各种疾病,不仅没有必要进行克隆人的研究,而社会的伦理道德也不允许克隆人。

脑科学研究迎来光明前景
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都已经纷纷启动了脑科学计划,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脑科学国际大科学计划也正在规划之中。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将为我国脑科学研究提供国际领先的实验平台,很多困扰人类多年的生命科学问题也将有望得到解答。



1月24日,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院士、孙强研究员和刘真博士(从左到右)在北京举行的发布会上。

“这是世界生命科学领域近年来的重大突破。”蒲慕明说,克隆猴的成功,将为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等这项技术成熟后,未来,我国也可建成以非人灵长类为模型的主要研发基地和产业链。”蒲慕明说,“以我国科学家为主导的灵长类全脑图谱计划的实施和灵长类脑科学的前沿研究,将进一步使我国成为世界脑科学人才的汇聚高地。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表示,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以及未来基于体细胞克隆猴的疾病模型的创建,将有效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使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有力推动我国新药创制与研发,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实现。
— END —
版  权  声  明

本文由“科普北京”编创,资料来源于经济日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图片来自网络,欲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按照要求转载即视为获得授权。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科技资讯 趣味科普 每周福利
一起带回家!


    关注 科普北京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