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 翩翩少年易烊千玺守护国宝,述说西周大克鼎“礼”正天下定

 

一起走进国宝的前世今生...



搬起小板凳,备好瓜子水果糖,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新一期的《国家宝藏》如约而至。

本期走进的是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被誉为文物界半壁江山,馆内收藏的青铜器刚柔并济、收放自如,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美术之魂。 本次带来的三件国宝分别是商鞅方升、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大克鼎,馆长杨志刚、黄磊、那英、易烊千玺共同为我们讲述了这三件国宝的前世今生。
商鞅方升


这件文物从外表看起来普普通通,没有艳丽的色彩,也没有精巧的花纹,但它是从“中国文物的半壁江山”里精选出来的三件国宝之一,可见其分量之重。

从文物稀缺性来说,商鞅方升是目前为止商鞅变法唯一的实物例证,也是当时商鞅亲自督造的一批度量衡标准器中唯一幸存于世的。



从文物的质量内涵来说,这是全世界现存最早的以度审容的计量器具,它承载的计量技术内涵,沿用至今。

从文物背后传递的历史价值来说,商鞅方升不仅是一件在当时条件下极尽精准公平的量器,还是商鞅变法中的一件强国重器,更是秦国能统一六国、影响千秋万代的核心秘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书同文”,令隗状、王绾统一各地法度量,并将此事放于商鞅方升底部,至此,中华民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并不属于上海博物馆最具优势的文物类别,却是人类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见证。

“这是一次整体策划,九家博物馆拿出的27件文物,要整体、多角度反映中国古代文明,涉及各种艺术门类。”杨志刚说,缂丝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工艺,而且与“一带一路”关系密切。



据记载,缂丝技艺最早出现在西域,主要用于毛纺织品,传到内地后拓展到了丝织品,因为工艺了得,后又经过“一带一路”传回了西域。

朱克柔,幼习绘画与缂丝(也称刻丝),朱克柔积累配色和运线经验。她与定州的沈子藩等同为宋代缂丝名家。
朱克柔 《缂丝莲塘乳鸭图》 是现存宋代缂丝画作中的上乘之作,它出自名家之手,流传有序,且幅式巨大,丝丝缕缕皆匀称适宜、层次分明。图中红叶白鹭,绿萍翠鸟,蜻蜓草虫,双鸭游乐,画面生动活泼,色彩富有变化。青石处有缂织隶书小款“江东朱刚制 莲塘乳鸭图”,下有“克柔”印一方。

此幅作品使用缂丝工艺,幅式巨大。彩色纬线缂织细密,通经回纬,丝丝缕缕皆匀称适宜、分明,在现存宋代缂丝画作传世作品中属上乘之作。

大克鼎


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左宗棠被永州总兵樊燮谗言所伤,遭朝廷议罪。幸得时任侍读学士的潘祖荫援手,上奏咸丰皇帝力保了左宗棠,左宗棠才获脱免。潘祖荫乃当时著名的金石收藏大家,左宗棠得大盂鼎后遂以相赠,以谢当年搭救之恩。

而大克鼎于清光绪年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后,潘祖荫成为大克鼎的主人。从此,大盂鼎、大克鼎这两件周朝时期最大的青铜器齐聚潘府,成为当时京城的一大新闻。



抗战时,潘达于请家人和两个木匠师傅帮忙,连夜把克鼎、盂鼎和一批青铜器装箱埋到屋子底下,书画和小件古董三十几箱藏进隔间。

苏州城陷后,她家前后闯进7批日本强盗,一遍遍搜刮,财产什物损失殆尽,却到底没有发现踪迹。

抗战胜利后,潘达于才把它们藏在一间屋里,用旧家具破杂物覆盖,再将整进房屋钉断,既不住人也不走人,直到解放之后。



1951 年7 月,移居上海的潘达于寄出一封信:“窃念盂、克二大鼎为具有全国性之重要文物,亟宜贮藏得所,克保永久。诚愿将两大鼎呈献……”

刚刚成立的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以隆重的授奖典礼表彰潘氏捐献之举。当时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唐弢主持,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部长陈望道致辞,颁发的文化部褒奖状上落着部长沈雁冰的大名:

“潘达于先生家藏周代盂鼎、克鼎,为祖国历史名器,六十年来迭经兵火,保存无恙,今举以捐献政府,公诸人民,其爱护民族文化遗产及发扬新爱国主义之精神,至堪嘉尚,特予褒扬,此状。”

潘老卧室里,家具简朴,别无装饰,这张奖状,却一挂就是50年。



1952 年,上海博物馆开馆,二鼎如愿入馆,使市民第一次饱览了这闻名半个多世纪的“国之重器”。直到1959 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开馆,大盂鼎等125 件珍贵文物应征北上。两件巨鼎自此各镇一方。

编辑:一箖

部分资料及图片来源网络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国家宝藏 | 颠沛海外半生国宝的漫漫归家路~


沙龙赏析 | 历代山水名画,看一眼醉万年


沙龙读书 | 蔡邕 - 受之于神的笔法


    关注 沙龙艺术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