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书院,一代文豪,一粒诗和远方的种子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海南岛上的滂沱大雨倾盆而下,云水氤氲之中,东坡书院静伫其间。400多年前,儋州知州陈荣选在此栽种滑桃树。在这棵400多年古树的掩映之下,拾级而上青石阶,走入这传道授业解惑之所,仿佛也走入了苏文忠公最后的“海外”人生。



俯瞰东坡书院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绍圣四年(1097年),62岁的苏轼被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安置。当年4月,已是风烛残年的苏轼,带着自己最小的儿子苏过自今广东惠州出发,长途跋涉抵达儋州。

初到海南的苏轼起初租住在当地官屋中,后因被人举报而被迫“偃息于桄榔林中”。在当地百姓的支持下,苏轼有了简陋的居所,称为“桄榔庵”,距离今天的东坡书院不远。虽是贬官,但丝豪没有影响琼州当地文人雅士对一代文豪的钦佩与尊崇。

元符元年(1098年),苏东坡和军使张中同访本地秀才黎子云,众人提议在黎子云处建一讲堂,方便东坡讲学会友,开化地方。东坡欣然应许,并取《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名其屋曰载酒堂。从此,载酒堂便成为苏东坡以文会友、传播文化的地方,也是今日东坡书院的核心意义所在。

载酒堂
走进东坡书院,跨过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载酒亭”。“高人庭院故依然,何时载酒寻诗,重约田家立屐”“学士文章今见否?此地标奇揽胜,请看大海风涛”,这副由清探花雷琼兵备道蜀东江国霖撰写的楹联悬挂在载酒堂两侧。其内容正描绘了胸襟旷达的苏东坡在此与黎汉百姓同乐、教书育人造化一方的场景。

历史上,文人墨客对东坡书院的敬重,让这里得以延续保留,也为其留下了诸多珍贵墨宝。殷红色的匾额之上,“载酒堂”三字力道十足。嘉庆年间,附近水井村人士张绩考中举人,载酒堂匾额、书院头门上的“东坡书院”以及祠堂中的“一代传人”均出自他手。穿过载酒堂,第三进院子便是东坡祠。

石碑
祠堂门口,有两块从“桄榔庵”移来的石碑。得益于当地百姓的保护,两块石碑中较大的一块至今清晰可见。大块碑文讲述了苏东坡被贬儋州的经历。小块石碑则记录了清朝年间,政府是如何划拨田地给书院,并许其放租收益用以维护书院的事情。站在祠堂之中,书写东坡诗词的书法作品摆放两侧。

绵延千年,昌化黎汉。苏东坡在此教化百姓,为当地培养了不少杰出人才。宋代文学家姜唐佐就曾师从苏东坡,苏东坡“甚重其才”,赞扬他的文章“文气雄伟磊落,倏忽变化”,言行“气和而言遒,有中州人士之风”。



清代儋州知州罗栋材留匾“海外奇踪”,取自苏东坡的“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书院寄托着人们对一代文豪的敬意和对学问的尊崇,它所蕴含的人文理念与精神化为无形,浸润一方水土。如今,东坡书院这座富有历史人文气息的景点,也成为海南儋州一处重要的文化场所。围绕苏东坡展开的研讨会、文化节等活动,在纪念苏东坡的同时也在传承、展示着儋州的地方文化,推动本地文化事业发展。

东坡雕像
今天的东坡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一侧的花园尽显淡雅悠然,头戴斗笠、脚踩木屐的东坡雕像矗立中间,悠悠绿野间,一生家国凝聚而成的大家风范弥散开来,垂范后世…… (海南省纪委 詹君峰 尤梦瑜)
更多精彩,为您推荐
北京司法局原局长、新疆沙雅县教育局原局长…

让下级的责任状成为自己的“免责单”| 给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画个像⑨

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 给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画个像④


    关注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