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透明质酸)和“原液”

 

“原液”是生造出来的词,在护肤品中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你叫这东西“保湿水”也完全没有问题。...



最近在后台不停地收到所谓“玻尿酸原液”的问题,我想还是干脆集中讲一讲到底什么是“玻尿酸”,什么是“原液”——这么两个词放到一起到底有多么高大上为好。

性子急的,直接看最后一段小结。

玻尿酸
这个词是错误的。

在我国颁布的化妆品原材料白名单(就是允许厂商使用的原材料列表)中,是没有一个叫做“玻尿酸”的家伙的。

这个词其实是英文“Hyaluronic acid”的翻译——台湾同胞比我们更早接触到这个成分,他们把这个词拆开来,分成了“Hyal”和“uronic acid”,然后会意成前半截的“玻”和后半截的“尿酸”……
好吧,我承认中文在台湾的确比我们大陆保存得好,但是这个词翻译错的离谱,正确的就是“透明质酸”。(敲黑板)任何在包装上的成分表中出现“玻尿酸”的产品,一定不是完全合规的——因为大陆的法规根本不允许在成分表中出现这个词(但是产品名字中似乎又可以有……)。

好,这个东西有什么用?

强烈吸水,而且保水的能力也比较强。这东西如果不加水的话就是一坨白色的粉末,触感有点涩涩的——没什么特别。但是如果一旦加上水,你就会发现一丁点儿的这家伙就可以hold住巨量的水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人体的皮肤内本身就含有透明质酸的一部分原因:为了保水。

具体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啥?玻尿酸?;让我们来聊聊透明质酸;)。
涂抹和注射
经常看到有人混淆这两个概念,2016年还有“涂抹式水光针”满天飞。

注射用的透明质酸,是医疗级别的,需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去进行,监管很严。当然,也有一些人拿日本人注射关节的药物到中国来行骗,别上当(聊聊大热门“水光针” (2))。

注射用的又分成了强度比较高的透明质酸(垫个鼻梁下巴什么的)和水光针用透明质酸两种,水光针的主要宣称还是帮助皮肤更好地保湿和散发光彩——“一次水光针顶几万次面膜”嘛。

由于是直接注射,所以水光针使用的透明质酸是直接穿透(在针头的帮助下)皮肤屏障进入“活”的皮肤的,因此可能会启动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当然,有益处也有风险,这事儿到底好不好学术界其实还在争论。但是争论归争论,商业界已经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

可是涂抹式透明质酸,则完全是依靠其保湿能力了——当然,这家伙保湿能力相当强大。

那么,“透明质酸原液”就是个好产品咯?
什么叫做“原液”
说老实话,我也不知道“原液”是个什么名称,啥时候起来的。

如果用google translate,输入中文的“原液”,对应到英文就是“Stock solution”——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预先配置好的一些高浓度的溶液(直接再用google 翻译回来就是“库存液”),比如说酸碱滴定之前事先配好的1.0%的氢氧化钠。如果找wikipedia,你就会发现这个词在生物化学里面是说比较高浓度的待稀释的溶液。

总而言之,我找到的所谓“原液”的定义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比较浓;第二个,比较纯,不含有其他的成分。
“玻尿酸原液”
如果按照这个定义,那么“玻尿酸原液”就是一个比较高浓度的透明质酸。

由于透明质酸本身溶解度的限制,大概这个产品中的透明质酸含量应该在0.2-0.5%(经验数据哈,如果选择分子量小一点的透明质酸还可以更高一点,但是也差不多了)。

然而并不是啊。

下面是我在美丽修行APP上找到的一个“玻尿酸原液”的配方。



说实话,这就是一个标准的保湿产品,丁二醇和甘油(两个小个子)配合了透明质酸钠(也就是玻尿酸)和葡聚糖(两个大个子),这个组合也是不错的一个想法。

这一类的产品,至少在冬天是不能完全承担起保湿任务的——因为油脂太少了,需要配合其他产品使用——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原液”的推广总是说要把这东西掺到其他产品中使用的原因,挑不了大梁呀。
小结
“玻尿酸原液”是个概念。

顶着这个名头的产品,有可能是个顶顶好的产品,也有可能非常一般——不过就算设计得非常好,也是一个保湿产品,并且在冬天最好和别的产品搭配着用。

“原液”是生造出来的词,在护肤品中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你叫这东西“保湿水”也完全没有问题。




在行业里面待得久了,对于生僻的词开始免疫了——首先看看google,能不能翻译成英文和日文之后再能翻译回来,这是我个人的一个小方法。

毕竟,*度百科太容易被改了,而wikipedia和google相对来说难很多。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回复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美白 | 痘痘 | 黑头 | 敏感 | 孕妇 | 面膜
甘油 | 洁面 | 螨虫 | 保湿 | 激素 | 成分
毛孔 | 防晒 | 抗老 | 刷酸 | 防腐 | 隔离


    关注 言安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