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专题】柳暗花明又一村——公共艺术与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城镇化”道路以廉价使用农村资源为代价,支撑城镇的发展繁荣,乡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被破坏殆尽...



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城镇化”道路以廉价使用农村资源为代价,支撑城镇的发展繁荣,乡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被破坏殆尽。可以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伴随着的是对乡村资源的榨取。而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要“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全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才是有别于传统城镇化的新阶段发展模式。现阶段由于新经济对创新空间的需求,各种资本的涌入为乡村带来了一次发展机遇。乡村的文化建设、产业升级、旅游资源开发等诸多方面都可以与城市展开积极合作,互补互惠。



柳暗花明又一村——公共艺术与新农村建设

城乡差距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差距,文化上也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因此,恢复乡村的文化生态系统至关重要,也是乡村恢复活力生机的关键所在。



面对日益衰败的农村,一些艺术家们投身乡村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如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和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提供了公共艺术介入“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成功案例。中国近些年来也出现了诸如许村、碧山、羊蹬、石节子等通过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领域关注度很高的案例。它们充分说明了公共艺术在恢复乡村的文化生态系统、推动城乡一体化方面的能量。



浙江省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景观桥
1
公共艺术重启公共空间与公共活动


乡村公共空间是乡村文化精神的载体。在乡村公共空间中,通过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建筑艺术及环境艺术,可以对乡村文化生态系统的恢复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1)
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
青年建筑师何崴在河南信阳新县西河村主持设计了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西河粮油交易所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粮库,建筑师希望通过对原有闲置建筑的空间改造和功能重置,为村民提供一个公共活动场所,同时植入新的文化项目(反映当地农业的微型博物馆)和餐厅,从而拉动村庄经济,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粮库场地改造前

改造后的内院内景

博物馆室内

餐厅局部
村民活动中心
(2)
日本丰岛的美食项目“岛上厨房”
日本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发起人北川富朗先生在丰岛策划的美食项目“岛上厨房”建筑师安部良将丰岛的一座空屋改造成了一家制作当地菜的餐厅,并时常举办音乐表演。在岛上进行一场艺术盛宴,通过地方特色食物食物与人产生连结。

丰岛《岛上厨房》
岛上厨房
2
公共艺术传承保护传统文化
公共艺术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积极创新。对乡村文化传统的继承仅仅将它们放在博物馆、文化馆中成为文化标本是不行的,要重新挖掘整理它们对于当代乡村生活的价值,在“活化”中成为乡村生活的“源头”。
(1)
保护传统的民居是艺术乡建最常见的手段
策展人欧宁在安徽黟县进行的“碧山计划”对白墙黑瓦的徽派江南民居进行改造。如将碧山村废弃的启泰堂改造为“碧山书局”。把另一个废旧的小祠堂改造为“理农馆”,既是一个咖啡餐厅、杂货铺,也是一个展览馆。
碧山书局
 碧山书局二楼内景
碧山理农馆
理农馆内的展览
理农馆餐厅内景
(2)
“碧山计划” 中的“黟县百工”项目
项目小组对安徽黟县所有农村的传统手工艺进行调研,包括采访手工匠人,拍照片、拍纪录片记录下来。并对这些手工艺进行分类,在保留一些基本精神的基础上,重新加入当代的观念,创新传统手工艺,保留乡村之魂。最后,建立起一个黟县传统手工业的数据库,为引进外来力量激活当地生产提供一个基本资料。
“黟县百工”展览现场
《黟县百工》
(3)
在碧山村举办 “碧山丰年祭”


以碧山传统的丰收庆典为基础,做成了一个混合多种文化和媒介的活动。
碧山丰年祭
碧山丰年祭现场
碧山丰年祭现场
3
公共艺术重建乡村文化自信
艺术家们凭借其敏感性,善于捕捉不易被察觉的地区资源,构思成作品,在取得当地人理解的同时进行创作。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艺术家对当地的历史、文化、生活进行了解,当地居民也开始和外部对话,这样就产生了合作。这时,艺术作品不再是只属于个人,它变成了大家共同的所有物。村民在参与的过程中也会重拾自豪感。

雕塑家焦兴涛在贵州主持的“羊蹬艺术合作社”,使羊蹬这一本无特殊历史文化、景观资源的地方成为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小镇。“乡村木工”项目几位艺术家和当地有传统木工手艺的木匠合作创作作品,其中一位木匠郭开红还举办了个人展览。
木匠郭开红在与艺术家合作创作完《鬼子投降》后一发不可收拾
郭开红创作的猫
郭开红个人雕塑展览
展览现场
郭开红写的一段感言:“世间三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作用心去想 ,什么东西都可以探秘,勤练付出,明天将会有你的乐趣,将会有你的人生辉煌    ,将会得到甜蜜美好的未来。”
艺术家给他把这段话拆开,做成了标语,挂在了镇上
4
公共艺术建立生态永续发展模式
建筑师谢英俊近年来参与了台湾921震灾和88水灾原住民部落重建、四川地震羌族和藏族村寨重建、四川凉山州及云南无量山彝族村寨新农村建设、以及西藏内蒙牧民定居房建设工作。他带领村民用自然材料、可手工操作的工具,采用轻钢结构进行自主造屋,以集体建造、低造价、节能减碳完成灾区的重建。并因此以“永续建筑构架下的原住民部落重建”入围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奖。谢英俊的建筑理念非常清晰——永续建筑,协力造屋——体现出浓厚的公共意识。
四川5·12震灾羌族村寨杨柳村重建


建成后的杨柳村新貌
建成后的杨柳村新貌


未来可期

虽然近年来有些声音批判“艺术乡建”只是徒具外表的形式主义躯壳,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用艺术来激活乡村只是一种方式,它产生的影响可能不是能立竿见影的,像日本越后妻有通过大地艺术节振兴地方也只是一个成功标本。公共艺术在乡土重建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巨大的能量,但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还是怎么因地制宜地进行农村产业升级,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就业、教育、医疗、环境等问题,使村民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乐业安居”。作者: 黄婷婷

主编: 武定宇

责任编辑:豆子一颗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特别推出【新型城镇化专题】系列,持续分享探讨公共艺术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与价值。并将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组织“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敬请关注。



* * *  往期回顾   * * *
国家艺术基金 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招生简章

公共艺术立法了!全国首部城市景观风貌立法即将实施

我怎么思考中央决策层对中国城镇化的核心思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公共艺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的乡愁——中国当下城镇化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


PARCC(微信号:CAFA—PARCC )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面向公共艺术全领域创办的艺术新媒体平台,团队长期致力于构建以媒体阵地、学术阵地、实践阵地组成的“三大阵地”运营格局。自2015年创办至今,平台汇聚了来自公共艺术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6000余人、已逐步成长为公共艺术相关领域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权威行业媒体、具有丰富公共艺术资源的社会咨询平台。

投稿通道:parcc_wx@cafaparcc.com(投稿细则请见后台)

联系电话:18210006831、(010)64777175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国际商业中心F座B楼306-307

社群微信:CAFA_PARCC


    关注 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