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当自鸡 这25个有趣有料的大学公开课,爱充电的父母一定要看

 

但基本不是教育类公开课,而是一些开拓家长思维的轻松的课。x0aps 爱充电≈爱八卦x0ax0a之前有些学校的名称用词不太合适,于是删掉重发,抱歉给大家带来困扰。...



点击上面蓝字“桃姨和茉莉”关注养娃的桃姨

大家年货囤好了没?

冰箱的生鲜速食塞满了没?

食品柜干货零食塞满了没?

给撒欢的娃准备好学中玩素材了没?

大人手机里小游戏选好了没?

电脑iPad里的电视剧收藏好了没?

如果这些还让你觉得会心焦魔乱的话,咱们一起来看公开课吧。

人肉筛选机桃姨本着一个中年养娃女性的实用角度,帮你们搜了25个(或许)有用有趣的网课。以下段落编上了序号,方便大家讨论&查阅。

筛选原则:

除了咱们养娃群体的实用角度之外呢,这些课我定义为是【耳边风网课】,就是干着别的事儿能看。因此,首先得是普通话说得清晰的;其次都是日常问题的学术化讲解的,老师不能是念ppt的;最后都是随时可以听,不用等开课还要做作业这样自找虐型的。这样我就可以一边玩手机游戏一边看,一边拼图一边看,一边拼乐高一边看,一边绣花一边看,etc。

ps,网易公开课的bug是没办法倍速听课,B站可以1.5倍听课。我喜欢1.5倍听课,节约时间。pps,文中有些没写课程来源,一般是B站和网易公开课,最后会在评论给出来源。/关于传播、媒体的话题

01 关注这个话题,是因为对未来,以「向娃学习」的心态来养娃文中的感觉略感紧张,怕自己跟不上。如果你有同感,可以看看浙大新闻系男神韦路老师的这门《数字化生存》。好老师那么多,当然先听长得帅的。这门耗时约6小时的课程把数字时代与传统媒介异同的层次梳理得非常清晰,特别最后媒介素养部分的对我们网民有着很好的抛砖引玉的作用。



02 如果男神没看够,可以去网易的中国大学mooc听他讲的《新媒体概论》回放(mooc里有很多课是不能随时看的,需要跟着老师的开课时间来),这个课比数字化生存要深入一点,耗时也长一些,快速听也得20个小时,针对我们的实用性可能会弱一些。链接:http://t.cn/ROFvmN5
有人可能觉得新闻系的课跟我们有啥关系呢?

如同韦路老师所说,如今社会是【高度媒介接触high degree of exposure】的社会,每个人都是屏幕化生存,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个体。很多人因此恐惧这样的无孔不入,想要去躲避,又无法躲避。怎么去健康的接触,我想去这些课程里可以寻找到一些答案。

03 如果对传媒还有兴趣,可以网易云课堂里搜索前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老师的课程《理解人类传播》
04/05 还有更深一步的兴趣,B站还有很多课可以探索。比如: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老师在人民大学的课程《中国传播学研究方法及其国际化》(av11795704),以及香港城市大学李金老师的《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研究的想象》(av11815961),虽然都是里我们生活比较远的话题了,但都是博古论今且生动有趣的课程。
听完之后,相信你对传媒这个原本在美国哪个大学都不愿意要最后硬塞给哥伦比亚大学开课的专业,是怎么一点点变成热门学科,并且如今变成了人人都要培养媒体素养了的。

/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大杂烩

06 对这个分类的话题感兴趣起源于B站搜到哥伦比亚大学杨国老师的课程《新媒体研究的文化社会学视角》(av11252484)。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社会学啊心理学啊哲学啊(这三者的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交叉)这类我们国内前些年都算“冷门”的专业,在欧美大学生那里还挺受欢迎,听后会感到我们的前人“早已料到一切”的趣味性。
杨国斌老师主要讨论公共领域的一些话题,我才发现我们在网络上讨论的、在坊间争论的所有议题所有焦虑,社会学里并不是新鲜事。比如课程中讲到哈贝马斯1962年的作品《公共领域的结构变化》出版了德语版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到1989年英译本才得以出版。而恰当此后前苏联解体了,社会学家研究革命运动的那些学者虎躯一震,惊觉为啥大家都没预测出这样的格局变化?后来有人发现此书早已笑而不语,按图索骥完全可以发现东欧的公共社会和公民领域的变化苗头。
07 同理,为什么《乌合之众》这本百年以前的心理著作能够在现代社会又掀起热议,是因为前人的“预言”如此贴合当今啊。所以听些社会学的课程,对于解释当我们当今的一些亚文化、小众潮流的现象学,比如“丧文化”啊这类反映社会时代的群体心理都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北大卢晖临老师的《社会学概论》(av13488163)里讲的巴黎公社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经济技术和时代精神都准备好之后,变革可能就是一触即发的。
听完后我豁然开朗在哪里呢?在于人类的渺小与伟大。我们在时代洪流中,无法不跟着时代走,这是渺小的;而我们又在在群体无意识的思维中推动了社会进程,甚至就改变了历史。

08 确实历史上有过许多这样的偶然,比如安维复老师的《走近科学文化》(注意不是走近科学啊)就讲到了一些相关科学文化和科学哲学的八卦。
09 如果对哲学充满好奇,B站有很多资源,中哲西哲都有很多。最热门当属南大男神杨立华老师这门《中国哲学史》,当然我暂时听不懂,只是收藏了而已。
10 如果对人工智能哲学感兴趣,这里有一门复旦大学徐英瑾老师的口碑课程(我也是只听了一集,抛砖引玉了):
11 而在社会和心理学的交叉中,最有趣的社会心理学课程不在我们常见的这几个网课网站里,而是台湾的清华大学陈舜文老师的这门《社会心理学》。需要去台湾的清华大学开放课页面听,指路:http://ocw.nthu.edu.tw/ocw/index.php?page=course&cid=86&
台湾清华大学的页面有一点比较好,可以任意倍速听课,也有讲义下载。虽然有些课已经移植到了网易云课堂,但喜欢加速的朋友还是可以去它页面上听。其他比如台湾大学几个很著名的公开课在官网都很难打开,还是在网易听更合适。

12/13/14 最后这个话题里,强烈推荐孙中兴老师的社会学课,尤其那门特搞笑的《幽默社会学》,因为没有字幕,无法截屏来给你们传达其中韵味。
(其实有五门课之多,我没听完)


我们可以听到不管是社会学还是哲学还是社会心理学,不止一个老师提到“一切要归于历史的范畴去讨论”。很多事情,都是历史的选择。脱于历史去评判,遗忘了历史,会让我们后人很轻易就重回历史的循环(然而这也不可避免)。

/关于教育、脑科学等话题

关于教育的有趣的课程,中文课程确实没有英文课程那么丰富,对于我们家长群体有用的并不多,但也找到一些有帮助的。

15 之前思考过自主学习(我们能不能培养出会主动学习的孩子?)的方法论,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老师《学习心理学》课里有一节帮我部分解惑了。
16 而我更加推荐的是这个实用型更强的课程——南师大边霞老师的《儿童艺术与儿童成长》。比起其他一些教育类课程来,边老师的更加具有实操性,也更加前沿和包容。
17 另外两个教育相关的推荐是台湾清华大学页面上的课程。一是古明峰老师的《教育心理学》(http://ocw.nthu.edu.tw/ocw/index.php?page=course&cid=150&),我没有听完,看讲义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概述。



18 第二个是焦传金老师的《腦與心智》(http://ocw.nthu.edu.tw/ocw/index.php?page=course&cid=84&),他侧重在脑科学方面来理解人类,课程准备很认真,讲义也很细致。跟一些游戏与学习的理论、培养专注力的理论、甚至人工智能的点都能交叉联系起来理解,对于我们外行来理解学习的机理说很有帮助。

/其他有趣的课程

一些有趣的跨学科知识,也是咱们新时代家长可能需要的,自己思维开阔了,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嘛。

19 关于科学精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梁昌洪老师的这门《科学的精神与方法》讲得激情澎湃,也十分的有八卦精神,每一个科学人物的人生都可以写一篇公众号爆文。
当然建筑和城市的话题在我这里也不能少,强推这三门:
20 老八校之一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刘克成老师这门《建筑文脉》不仅准备的很认真,并且是真真很有风范和情怀的,特别令人敬佩。即使是行业外人士也很容易听懂,能够帮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城市和建筑。
21《红楼梦的空间艺术》这门课虽然我也还没听(主要是自己读书少,对红楼梦了解不够很多听不懂,或许应该先去听台湾大学那个很有名的红楼梦课程),但这个剑走偏锋的选题就足够吸引我保存下来了,看评论讲的也是很好。
22 而对越来越小的地球村来说,一个《世界文化地理》的全局观也是现代人需要八卦的知识储备点。北大邓辉老师的课为我们打开这样的大门。
23 对岸的大学课程选题脑洞就更奇特了。比如咱们娃长大以后可能也会喜欢日漫(就如同我们中学时期一样),那我们先听听台湾交通大学王佩迪老师这门《御宅学》,把宅啊萌啊BL啊严肃滴讲了个清楚↓
24 在科技革命风雨欲来的这个档口,科学观念盛行,咱们娃大概率也会追科幻。于是我们未雨绸缪的先听听台湾清华大学郑运鸿老师这门在B站弹幕爆棚的《科幻概论》(是B站点击率第四的一门公开课,但是这课30个小时,这个时长里看它当之无愧第一名了)↓
著名博士薇薇姐(我妈友)说过,学术靠的就是八卦精神在支撑的!像郑运鸿老师这样的以专业的学术的精神来八卦,这才是推动生产力的源泉嘛。

你们看平时遥不可及的一些学术大拿、著名教授、泰斗,都在公开课里跟我们一起从不同的角度聊八卦,多开心啊。

25 如果你觉得大学公开课时间太长太累了,那么WISE、TED、一席、方所创作者现场等系列讲座都在网易和B站都能找到相关资源,这段时间我看的是网易这个专辑:



这是英文讲座,非中文课程因为我没有裸听的能力,进度很慢,咱们以后再写(等我啃完)。

好啦,公开课就八到这里,春节估计大家是看不完了。选择障碍了没?那么,就从长得帅的开始看吧。

你们肯定问我都听完了么?没有!社会学和传媒学的听了,后面的是我的囤货,但都听过至少一节。其实我这样的学渣在公众号闪现出的学霸之光,是因为致力于把【养娃+八卦】有机结合起来,把【养娃+个人兴趣】有机结合起来,才给了你们这个错觉。可以说,没娃我还没这求知动力呢,用走着路都算发电、上厕所就算施肥的精神把时间碎片发挥到最大,为人类的繁衍生息大事业做贡献。



题图来源:freepik


    关注 Molly妈妈蜜水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