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图经典】张惠宾 《骑行在田野上》 为单车时代留影

 

「乡土河南」,做出地道老家味儿!...



本经典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丽水国际摄影节上亮相,引起广泛关注和称赞。这是摄影家张惠宾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影像诗学构建而成的大型专题《诗中原》中的部分作品。本号特此推送,并向惠宾兄致敬!向所有对该展览做出关照和支持的朋友致敬!

1998年,河南平顶山,带驴走。
骑 行 在 田 野 上
文/郭广林   图  /  张惠宾
在共享自行车的年代,观看上世纪末的乡村自行车影像。

自行车是欧洲人的发明,但其诞生伊始到今天,自行车普及率和利用率最高的当属上世纪后期的中国。在商品匮乏的1976年之前,自行车在中国既是稀有品也是奢侈品。随着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生产能力的提高,在汽车制造业还没达到一定水平,自行车制造的低技术以及便捷性,让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很快成了自行车大国。不夸张地说,在上世纪自行车最轰轰烈烈的八九十年代,几乎每个家庭都丢过不止一辆自行车。

从自行车在中国城市的使用可管窥中国人如何而“行”。而中国的人口数量大部分在农村,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自行车的普及由城市发展至乡村。张惠宾不失时机用镜头记录了那个年代,在家乡田野上骑着自行车奔忙的农民兄弟们,从自行车在中国乡村万花筒般的应用形态中,不止体现了中国人的“行”,从中能更直观地认知中国人乃至中国乡村。

改革开放让农民解决了温饱,也让农民从被束缚的土地上获得了解放和勤劳致富的机会。无疑多种经营是农民的富裕之路,在乡村难见汽车甚至摩托车的年代,农民们自主的商品交流与流动更多依靠自行车来完成。为此自行车也从城市的单一代步应用,转为多功能、多用途工具,所以这些影像犹如图说的“自行车应用大全”。在不乏幽默的影像里,我们感受更多的,是那个年代农民们为获取富裕生活所付出的艰辛,从影像中看得出他们以苦为乐,却满怀希望与憧憬,故称其为“骑行在田野上”。不可否认今天的繁荣是从那时起步,与那时广大农民们勤劳的付出不无关系。

两百年前那个不知名的发明者,绝不会想到自行车在中国乡村的应用被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其实,以现在能源消耗及不乐观的生态环境背景看,自行车是最优选的现代物质文明的体现。

1998年,河南平顶山,相遇。
1999年,河南平顶山,在拉货中行走。
1997年    河南平顶山

2004年    河南平顶山
1994年,河南平顶山曹镇,驮孩子。
1995年    河南平顶山
1996年,河南鲁山,车上聊天。
1995年,河南鲁山,小商贩。
2001年,河南平顶山,维修专车。
1994年,河南宝丰,站高看的远。
1995年,河南平顶山,车驮车。
1995年,河南平顶山,给猪打疫苗。
1995年,河南平顶山,用车拖农具。
1997年,河南平顶山,带你一起走。
1998年,河南鲁山,过河。
1997年,河南平顶山,带你下地。
1997年,河南郏县,我要学车。
1996年,河南宝丰,卖气球。
1999年,河南平顶山,爷爷骑车要走了。
1999年,河南平顶山,上车。
2001年,河南焦作,三个小姑娘。
2001年,河南栾川,一拖二。
2001年,河南平顶山,打电话。
2002年,河南平顶山,上车的公鸡。
2016年,河南滑县,无题。
2002年,河南鲁山,小商贩。
摄影师简历
张惠宾
1963年生于河南,1993年开始摄影。作品有《诗中原》、《夜北京》等,被河南博物院、广东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展览讯息


 
如果你喜欢,请把你的手指放在这个图上吧,手指与图的温热会流到一起。。。。。。
长按二维码    关注博图角
你的喜欢,我的动力!


    关注 乡土河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