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坚持和努力了3年半,换来了一个安全感十足的孩子

 

一个具有高度安全感的人往往幸福会掌控在自己手中,而不是来自他人。...

一个具备高度安全感的人
往往幸福会掌控在自己手中,而不是来自他人


——企鹅君



以前我谈过比较多关于安全感的话题,很多用户读完泪流满面。缺乏安全感的人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小确幸,却往往对其保护的用力过猛从而给对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最后所有幸福轰然崩塌时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从而成就了那句永恒经典:我对你付出了全部,为何你却这样对我?

张靓颖事件:一个缺失父爱的女孩,在成年后“自残式“地追寻安全感

之所以今天又来谈这个话题是因为老婆前几天给我说了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孩子现在3岁半,她说:对比周围其他几个孩子,我觉得然然【娃小名】实在是内心太强大了,虽然前3年全职带娃有过很多的迷茫和压抑,但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真是验证你以前说的那句话【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少操的那些心将来会以更艰难的形式加倍偿还】。



之所以说然然内心强大,是因为在她成长过的过程中太多的第一次都让我惊讶。第一次没有妈妈哄睡的夜晚,她竟然愉快的和爸爸一起睡了(这对于一个3年来的每个夜晚妈妈从未缺席过的孩子来说有点难度);第一次没有爸爸妈妈陪睡的夜晚,她竟然又愉快的跟奶奶一起睡了;第一次上幼儿园竟然全天没有一点伤悲,当时很多邻居说这因为新鲜劲没过,过一周情况就不一样了,但这并没有发生在然然身上;第一次上台表演,没有羞涩;自2岁以后没有一次打针哭泣过。。。太多太多的第一次都让我们欣喜,惊讶于她的内心强大和安全感十足。她从未因为思念爸爸妈妈而哭泣,最多就是向身边的人说需要跟爸爸妈妈打个电话,仅此而已。

反观跟她一起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在安全感上都有点差别,很多情况下她们对父母暂时的离别会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然我并非因为然然是自己的孩子就如此说,她身上也有缺点。但单就安全感而言,她表现的非常好。我不禁去思考这样的结果背后是什么原因?我的回答是:作为父母,特别是孩子她妈,在长期陪伴过程当中对于细节处理的非常到位,对于原则性问题和非原则性问题划分和区别对待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而不是像很多人一样,明明意识到问题但还是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一次两次没问题,或者认为根本就是矫情和小题大做。



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坚信对于孩子安全感最大的影响在于:

  1. 夫妻在孩子面前的表现,通过种种细节表现出来的是孩子能够感知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是相爱的。哪怕做不到这点,至少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是最基本的自我要求和自我约束,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还天天教育孩子,我看最需要被教育的就是这个家长自己。我自认为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这得益于在我18岁前我一直认为父母感情是很好的,所以哪怕一年见不了几次面还是感觉很幸福的。
  2. 一个信守承诺,不欺骗的环境;不要为了快速达到目的去欺骗孩子,1/2次过后你的孩子便不会信任你,同时习得这种方式。当然这很考验人的耐心。
  3. 轻松而有趣的亲子关系,善于用孩子的方式跟他们沟通。
  4. 不要把父母这个身份作为在孩子面前的绝对权威,父母错了记得跟孩子道歉(例如自己没控制好情绪),不要搞双重标准。
这对于很多爷爷奶奶而言是非常难做的几点,所以大多数由老人带大的孩子问题比较多也是因为这点。还有很多父母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工作压力因素、家庭矛盾和观点冲突问题导致了亲子关系恶劣从而导致孩子安全感缺失。但我想说每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永远不要因为别人的优秀而去抹杀他们背后的努力,而只热衷把自己的现实困难无限放大,给自己找很多借口。



再说说独立这个事情:

拿吃饭这一个点来讲,我们从来没有在这个问题操过一点点心,她爱吃吃,也不会哄着吃或者喂,超过时间收碗,一旦收碗了就控制零食。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这不是难做到的事,很多也是这么做的。但我要表达的并非是吃饭这件小事,而是这背后对于这件事我们是如何坚持和坚决的。因为奶奶也在一起,教育观念有巨大的差异,她认为孩子就是要被喂,就是要被惯,他还这么小怎么能像成年人那样对待,看着我们这样养孩子觉得简直是胡闹。我理解她爱孙心切的初衷,但我明确和我妈表达过:不要喂饭,不要怕她自己吃不饱,如果你实在是要喂,就回老家休息。我对自己的妈说这样的话也有心理压力,但这是我表达态度坚决的方式。有些人可能觉得我这样做不孝,对于一个宁愿用明知道错误的方式养育后代就是为了满足这种所谓“孝道”的人,请赶紧取关,再多的学习和阅读对于你而言都是浪费生命。况且虽然我妈嘴上不说,但看的出心里还是觉得自己的孙子确实被教育的好,跟农村孩子的行为习惯差异巨大。

一个人的优秀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有非常非常多需要关注的细节、观念的冲突处理等,很多道理我们都懂,而关键在于执行。这就好比很多人有很好的想法,但最终执行的人只有10%,执行的好的人只有1%是一个道理。



我坚信按照自己这种方式去教育孩子,她会成为一个安全感十足、人格健全的人,成年后她不会为获得幸福去伤害家人、自己和朋友。除非是在她18岁前遭遇了巨大的家庭变故:天灾人祸、感情破裂,分居离婚等。我切实体会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自己蜕变成长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和尝试,一个不会自我进化的父母在这个时代很难培养出优秀孩子的。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样条条框框的教育孩子会不会让孩子丧失创造力,其实我们并没有,我们要做的是既让孩子感受到爱,也要明确家庭规则,还要给予相对自由的想法表达、行为试探和允许犯错的宽松环节。就拿吃饭用筷子这个事(不是那种学习筷),在她一岁半时将近有半个月的自由探索期,代价是饭后乱七八糟需要收拾,好处是半个月后就用筷子无压力了,而很多口口声声喊给孩子自由的家长并没有做到这点,他们无法说服自己看着孩子犯错。未来的世界,感性的部分是灵感和创造力的激发,理性的部分是保证行之有效的做事方式,所以感性+理性型人才在未来真的很可怕。

还有个问题最近比较疑惑,作为一个正在创业的人,通过长期的工作接触大量的年轻人看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很多中产家庭的孩子普遍缺乏激情斗志,安于现状,热衷小资,对于需要付出巨大努力而回报未知的东西有较大的抗拒,他们不太关注收入增长的背后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缺乏兴趣,缺乏底层的驱动力,不是全这样但大多数如此。(貌似也符合中产父母的尿性和所谓的风险把控平衡等等呵呵)

而我下一个要考虑的大问题是:如何不要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中产家庭孩子”。我还没找到答案,找的过程可能很漫长,如果到时候公号有幸还存在的话再跟你们分享。

再次强调至关重要的一点,打造和孩子亲密无间的关系同样是他们获得安全感的来源,而这就需要我们用像孩子般童真的方式跟他们沟通和陪伴,这一点无关身份地位,一旦你真的这样做了一定会感受到孩子和你之间的关系变化。

我乐于其中,希望大家也能尝试。





   企鹅爸爸    
每个月评测300款创新玩具
只为花式陪娃玩出各种新高度
行为教育 | 艺术启蒙 | 玩具评测



    关注 企鹅爸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