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老师每周一文丨河北五校联考作文《斯楼如鉴,不当自毁》

 

斯楼如鉴,不当自毁...

河北五校联考作文材料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丁珏临提纲
中心论点:斯楼如鉴,不当自毁

1. 斯楼如后视镜,回顾过往,让我们不忘昨日来处。——梁思成,林徽因

2. 斯楼如望远镜,展望未来,让我们认清明日去向。 ——张载

3. 斯楼如显微镜,聚焦当下,让我们参省今日行为。——梅贻琦
丁珏临例文
斯楼如鉴,不当自毁


——致校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校长:

展信如晤。

广厦鳞鳞畔,老楼耿耿然,新陌总匆匆,旧木独款款。当这喧腾狂飙的时代甩着名为“发展”的皮鞭抽打催逼着每个人急速前行时,原本最该清净的校园似乎也难以独善其身,竟有人建议为了“发展需要”而拆除旧教学楼。对此看法,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那积淀着岁月馨香的老楼其实如同一面面镜子,保护它,对贵校更具现实意义。在这里,请允许我和您谈一谈:斯楼如鉴,不当自毁。

斯楼如后视镜,回顾过往,让我们不忘昨日来处。从这座旧教学楼中,曾走出无数优秀人才,而这楼上的一砖一瓦,正是他们热血拼搏的见证。看,他们挑灯夜读的身影,仍在教室投射;听,他们晨起诵读的声音,仍在楼道回荡;触,他们慷慨挥写的文字,仍在黑板镌刻。遥想建国之初,承载无数历史的北京古城墙被拆除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曾泪洒废墟,并指着副市长吴晗痛斥道:“五十年后,你们一定会后悔!”校长,请您试想,如果拆掉此楼,卓越校友们曾经的奋斗烙印又该去何处寻觅呢,贵校是否也会为自毁后视镜的数典忘祖而后悔不迭呢?

斯楼如望远镜,展望未来,让我们认清明日去向。曾经的优秀校友之所以能在走出楼后闪烁灼灼光华,是因为他们在楼内潜心雕琢自我时有着宏伟的愿景。正如大儒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为谁而学?为家国,为苍生。校长,您一定知道,现在的同学们,在空前丰腴的物质条件下,精神却空前地迷茫贫瘠。而我想,这也正是保留旧教学楼的意义所在。当每一代新学子站在楼前,我相信他们会在摩挲这已被风化的砖瓦时感到一种传承于前辈学长的使命责任感注入血脉,会从这望远镜一般的楼中看到自己的目标,进而凝志向前,不改初心。

斯楼如显微镜,聚焦当下,让我们参省今日行为。那些建议拆除旧楼之人的理由是学校用地不足,要着眼发展。而他们所谓的发展是什么呢?是盖大楼。这让我不由想到了清华校长梅贻琦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对比现实,字字诛心。当今时代,多少学校认为发展就是更新硬件,而不想着怎样把软实力——教师水平、学习氛围——加以增强。旧教学楼能提供的条件并不好,但仍走出了代代人才。校长,留住旧教学楼,其实也是留住一台观照今日行为的显微镜,让我们的学校管理者明白,究竟什么才是最该发展的。

当岁月的风再次拂过陈旧红砖,当时间的雨再次滴落斑驳窗台,当无知的我再次站在老楼前痴痴凝望,忽然想起了海子的诗:“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我想将其改为:“斯楼空白如鉴,为何给我安慰?”覃思之后,终于明白,楼虽空白如鉴,但可以帮我们不忘昨日来处、认清明日去向、参省今日行为。所以校长,我真心希望您可以顶住“发展”压力,将旧楼妥善保护,让广厦鳞鳞畔,仍有老楼耿耿,让新陌匆匆处,仍有旧木款款。

唯愿流光暂栖脚,斯楼不逝永如初。

一个旁观者

2017年2月23日


特别推荐丁老师更多范文阅读

1、丁老师所写2016秋季名校联考作文《三类鱼》范文

2、丁老师所写17中阶段三月考范文--《接小哥回家》

3、丁老师所写2017石家庄质检一范文——《有你,这盏灯,不会灭》


    关注 新东方石家庄学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