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工作之路

 

十五年,好快啊。...



1.

这个春节,发现一个人生里程碑式的节点:工作十五年了。

十五年前的春节,正赶上北京的SARS闹得凶。

学校对于大四返程的学生,无限宽松,希望他们寒假结束,最好不要回来。

论文和毕业答辩,他们都希望最后在线上完成好了。

那时候QQ和邮箱服务已经很发达了,我们也没必要非得回学校才能准备论文,没必要面对面才能得到老师的辅导。

这给了我一个比较持续的工作过程。

我先在报社实习了,然后是一个地产公司的试用期,然后是上海的广告公司,红酒销售公司……

那段时间走马灯一样的换工作,之前已经说过了。

总而言之,社会工作人开始了。

后来SARS基本结束,也已经入夏了,可以回学校答辩。

毕业答辩的时候,论文拿了优秀,答辩老师问我,为什么不想想去考研。

我的回答是,太穷了,家庭不给钱,自己还要谈恋爱,还是工作好。

2.

现在回头看,虽然选择工作正确,但是工作的规划一团糟,职业化、专业化无从谈起。

就在这种状态里,度过了五年,十年,然后十五年。

人年富力强的上班时间,或者是法律定义的工作时间,有几个十五年?

再回首,已经过了一个十五年,是时候回头看看,做对的,做错的事情。

也为下一个十五年,有点借鉴吧。

3.

15年做对的事情

1)一直在工作的状态。

这是个基础吧,一定要保证自己在工作状态中,任何等待和积累,都不是不工作的借口。

这一点看起来很low,但实际上,至少我们毕业的时候很多人都为了考研考公务员,为了等待一个更好的工作机会,选择等待。

我的专业是行政管理,没有选择的资本,什么工作都先干起来。

这可能也是当时换工作的原因,但是比不工作,还是占了先机,至少我知道这么多工作不适合自己吧。

如果是不工作呢?

几年马上就废了。

很多人毕业之后因为考研,因为什么梦想都不工作,或者是因为工作不好就不要工作,这样就很难成长成熟,很容易被甩下来。

2)选择了一个公司,至少呆满3年。

在哪里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在一个工作满三年。

这里还是要提一提王石的那本《道路与梦想》,是他对朋友的建议给了我启发,让我能坚持在一个公司满三年。

三年之后,人对公司、工作的看法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个时候,你就能够在职业素养上有了质量的提高。

航天信息和宜信普惠是我呆满3年多的地方,这两家公司给我的成长很多。

这不仅是工作的能力提升,还有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经验是任何事情都无法取代的。

3)坚持读书和学习。

读书和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发挥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到达那个时间节点,你会突然发现如此不同。

在刚开始的一年两年三年,是我在工作最痛苦的时候,那时候读书是一种失落的出口,却也是一种不经意的积累。

我是在六七年之后,突然有一天发现,思维通了,任何事情在你眼前都不再是一维的了,这就是读书和思考过程的累积。

这个发酵过程是如此之慢,让我们以为它“有什么用”,但是真正开始发挥总体作用的时候,我们回头看可能已经错过了很多时间。

4)读了个MBA.

人是需要复杂的社会关系支撑的,这是我今年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情。

也是“一生二二生三”那篇文章思考的主要结论。

社会关系多元和复杂了之后,人的抗风险能力也会强一些。

虽然日常自学很重要,但是如果能有机会选择和一批人系统的学习一个事情,这对于朋友圈和系统的学习,都有特别重要的提升。

所以有句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名师指路,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

而且这个学习的过程,还可以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

对于我们这些从外地到这个城市打拼的人来说,这些同学,增加了在一个城市生活的底气,也就是厚重的感情联系。

这与所谓营造人脉是不同的,这是一种感情的圈子,就是在你走投无路的时候,可以喊一个人出来喝酒,或者找个人吐吐槽。

这就是感情的安全垫。

4.

做错的事情

1)入了股市。

2007年2月入股市,如同入了一个深渊。

虽然现在十年过去,希望能够从事这些行业相关的事情,但是我仍然认为,这是一个特别不值得的行业。

尤其是当你用投机的心理,去看待股票去炒股的时候。

年轻人可不要想得到那个偏财。

股市亏钱还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你无法在这种赌博心理中出来,耽误大量的精力和心态。

有这个时间钻研点其他的事情,可能就成为专家了。

当然不是说不能做投资,我的意思是不能炒股。

如果做投资还是可以稍微早一点开始。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资产配置的方式,及早进行资金的管理。

所以,入早股市,但是却入晚了投资。

这一教训,可能让我们一下子被同龄人甩开了距离。

2)感情出现了波折

家庭的稳定是一个人财富积累的重要保证,三番四次的家庭变故,在生活上的积累就很小了,这样也影响了财富的积累。

我在家庭事情上出现的波折,是我这几年积累变少的主要原因。

这种感情的变故,让家庭的合力变成了掣肘,无法真正实现成长。

波折和变化两三年的时间,我如流浪汉一样在外面东奔西跑,财富毫无积累。那几年还是我工作稳定的三年,但是资产和资金毫无增长。

过去了,我才明白,这种经历对于人生来说,是多么大的影响。

这会营造出一种宿命的“命”——其实所谓命,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这种影响,让我们在处理这类事情上,或者是一种逃避心理或者是一种轻信心态,会造成家庭的变化。

打破这种宿命,就是不断的反思和自我调整,争取从心理到行为,杜绝这种“宿命”的影响。

3)工作的事情过于随意

这十五年里,我在前面三年跳槽如吃饭——动辄就跳,影响了在工作上的积累。

在工作的选择上,我前面十年基本都处在随心所欲的状态。

要不是自己在适应性上学习能力上好一点,都不可想象这么多年下来会变成什么样。

我因此错过了当时最看好的宜信,最蓬勃发展的那一段时间,最后也只能黯然离场。

后续的路该怎么走?

可能最重要的还是,结合自己的能力圈和经验范围,保持一个至少五年钻研的心态去做一个行业或者一项事情,这样或许可能才是最可有发展的。

4)过于注重外在评价

念什么书,做什么事,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有个核心:标准是什么?

所谓的标准,是从内心出发还是从外部评价出发。

就像当初选择进入一家公司,可能比较在乎有没有名声,后来在乎公司人文环境怎么样……

在社会上做选择时,有很多时候不是根据事情的发展规律,而是根据自己的脾性(不是简单的喜好)来行动。

很多情况下,让事情不再能依据规律来发展,白白浪费了很多的时光和机会。

比如我们要不要依照父母的观念来行事?

你依据了可能就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了,因为他们也没有碰到类似的事情,所谓的观念只不过是刻舟求剑而已。

但是这时候你选择不依据,又内心会产生忤逆感,害怕因此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这种纠结就是一种典型的婴儿式思考,一种跟你反对的处于同一个水平的思考,容易被带到沟里去。

你和你争吵的对象,处在同一个水平,这句话可以给我们一些警示。

本着独立、负责的态度,要真正的回归事物发展的本真,把事情做起来。

这才是做事情的应有态度。

5.

十五年。

十五年,一个孩子都快成人了。

我曾经在找工作投简历时特别期待的一件事情,就是工作经验适当放宽一点,那时候哪怕五年工作经验,也会让我开心。

但是现在已经十五年了,时间过得真是很快。

比时间流逝还吓人的是,我们浑浑噩噩的度过。

十五年回过头来,检验、检讨、复盘,希望下一个十五年,甚至十年,五年都不要再浪费再浑噩再蹉跎。

毕竟下一个五年我们要迎来不惑,下一个十年我们要迎来第五个本命年(48岁),下一个十五年,迎来的是五十岁了。

如果在下一个十五年继续没有把握好,老年可能就惨了……

时不我待啊。


    关注 老张读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