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点评』也谈北大留学生拉黑父母6年的事情对我们的启示

 

(本文系千帆育儿网原创,欢迎大家转载到朋友圈,以及其他公众号用微信里的转载功能原样转载,但是不免费开放白名单...





(本文系千帆育儿网原创,欢迎大家转载到朋友圈,以及其他公众号用微信里的转载功能原样转载,但是不免费开放白名单。)

前日发送了这个事情我们论坛网友的点评,讨论还是很热烈的。有人问我说,你怎么看?今天就来八一八我的看法(再次强调,我的看法也不是什么标准答案,更不是什么真理,只是一个普通饮食男子的看法)。

首先我想说,很多留言(无论公众号还是论坛)的网友是根本没看过原文的,只是凭着只言片语来支撑她们原有的三观,于是就来批评孩子的不孝。

对于没看过原文的且批评孩子的,我先给大家普及几个细节,大家感觉这对父母如何:

1.小学一二年级的时,有次班里搞文艺演出,班主任要求大家穿齐膝短裤参加,但母亲不由分说地让他穿长裤。从小到大穿衣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父母包办。

大家可以想象班主任对他批评和同学们对他另眼相看的时候,孩子所承受的委屈。

2.高中时,王猛曾强烈要求到外面的学校上学,但遭到了父母的拒绝。
我们论坛别说初升高了,就连小升初很多时候都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难道到了18岁就突然会做决定了?难道不是从小开始锻炼吗?7、8岁的时候穿什么衣服不能决定,15、6岁的时候去什么高中也不能做决定。那么他还能做什么决定?

3.上高中时,一次向父母反映自己调座位后身边环境变得糟糕时,也遭到了父亲的打骂:“你凭什么要学校优待你?凭成绩好?”
不要说面对可能身高已经超过了父母的高中生,就算我们订阅号里面大部分孩子都是幼儿园、小学的家长,你们有几个人能面对孩子的类似反映后做出如此打骂的动作?

4.“他是状元,到了北大肯定会有比他更好的人,在大学的后期出现情绪异常。之后毕业工作又遭遇不顺,再次出现了情绪问题。到美国学业出现困难,同时在看了心理医生后,把所有的问题归结到了他从小到大的经历上,迁怒于家人。”

请注意,这就是孩子爸爸对形成目前僵局所做的分析-完全是孩子的责任,因为孩子遇到比他更好的人了所以变了,因为毕业工作不顺所以变了,因为美国学业有问题所以变了,因为看了心理医生所以变了......整篇文章就几个字”全是孩子的错“,老两口的问题一个字都没说。这使我想起了以前的某个育儿网站,后来人气少了以后剩下的都是怨妇--家庭一切的原因都是老公,都是婆婆,都是公公,都是小叔子(不管是离婚还是孩子成绩不好或孩子不听话)......冲突和矛盾是双方面的,自己毫无问题,坚决都是对方的错,这样的矛盾柏万青也是搞不定其中万分之一的。所以这件事本身我是不看好能和好。

至于其他的更多细节大家还是看看原文吧,亲戚嘲笑这个孩子说笨、动手能力差,结果父母还帮亲戚一起嘲笑、打骂孩子。我不知道这个事情,我们订阅号的家长有几个人能做得出来。年幼的孩子看到父母就是天,就是山,可是天塌了,山垮了,这样的孩子没问题简直就是老天不公平了(套用一句我们论坛某外妈妈的话:孔夫子教育我们要以直报怨,如果面对这种父母孩子都还要孝顺,那么对于那些优秀的父母来说公平么?。)



所以,我的看法大家也能猜到了-那就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就算这个孩子是白眼狼,那也是由这对父母将一张白纸培养成一只白眼狼的。

下面的文章我想分两个层次说。第一是我们对原生家庭,我们自己的父母的。第二是我们对孩子的。



我们对我们的父母
先说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父母。论坛上有人说东西方文化不同,东西方父母子女的关系本来就不同。这点我承认。可是大家别忘了,即使在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的传统文化中,成年子女和老人算是一家子。但是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夫妻和未成年子女才是真正的一个家庭。就连买房子限购都是把夫妻和未成年子女算作一个单元而不是和老人算作一个单元。所以即使中国不能像欧美那样家庭关系的核心完全是夫妻关系,但是也要以夫妻关系为主,而父子、父女、母子、母女为辅(家和万事兴更多指的是夫妻关系而非成年子女和老人的关系)。

我们这个号的用户默认会遇到两个问题。

第一就是老人带孩子的问题的琐事上的冲突(主要衣食住行这些小事)。

尤其是在孩子2、3岁需要教育的时候(2岁以前主要是吃喝拉撒,两代人即使有冲突可能不是那么剧烈)。如果听过我的讲座的亲一定熟悉我举过我自己的一个例子(足球的故事),在这里我就不说了。老人带孩子在2、3岁之后一定要尽可能和老人把双方的责任边际说清楚,虽然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是不代表家务事就不去定义边际,说好基本原则。如果老人和小夫妻的责任边际不定义清楚,问题就会比较多。不要说婆媳、翁婿的矛盾,就是直接的父子、母女冲突也会非常尖锐。一旦婆媳、翁婿发生矛盾更麻烦,因为他们的矛盾会进一步影响夫妻这个家庭关系中最核心最核心的部分。婆媳、翁婿(这里只是举例子,实际上公公和儿媳,丈母娘和女婿的矛盾也不少)发生矛盾,未来还是有解决之道的,最多老人搬出去。但是夫妻关系一点破裂,一个家庭就没了。

第二就是原生家庭对小家庭的各种影响。

我这里说的已经不是一些非原则性的小事了(比如穿多点少点,穿裤子还是穿裙子等)。已经涉及到很多大的原则方面的。在上海,尤其是外公外婆对小家庭的影响更大(大比例也是外公外婆带孩子)。比如第一外公外婆太以我为主,忘记了这个家其实是他们女婿女儿的而不是他们的,这样女婿如果不好意思发飙就躲得远远的,鸡娃你们进行就好了,我离得远点。第二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如果孩子妈妈想全职或者找个轻松点顾家的活,会被原生父母一哭二闹三上吊(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老子老娘我花了那么多钱,就是为了你来伺候他们的?)。



上文说了,人的独立不是18岁就一夜之间开始的,如果连是否全职30几岁40几岁的人都不能做决定,那么我们成长的意义在哪里呢?对于老人,我的建议(我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就是所有的家庭的事情能做决定的必须是小朋友的父母,也就是夫妻俩。老人的只是建议,听不听在我而不是老人。


我们对我们的孩子
对于我们和我们的父母这种关系,应该说8、9成都完全定型了,能够做改变的东西很少了,那么我们就要特别重视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这个东西对于我们大部分家庭来说,成型了1、2成都没有。千万不能走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来越远,这个错误的道路就是”我为了你好“。

说真的,”我为了你好“这句话不知道支撑了多少最终结果惨不忍睹的爱心行动,上面的很多细节都是父母在打着”我为了你好“的旗号在做的。这里我再举个例子:”当时王猛上学到回家实际上仅有几分钟的距离,不过,但凡下雨天,在下晚自习前,王猛的父母都会出现在教室的后门接他。“ 这个很多人争论的例子,是的,父母肯定是为了孩子好,可是他们考虑过高中的孩子的自尊心吗?是被同学嘲笑还是宁愿几分钟的雨中漫步?爆料的这位是这个北大学生的中学的同学,做这些事情面对中学生的孩子,难道不应该简单地征询一下孩子的建议吗?别人的父母都不去送伞为啥他们一定要自己去?就算孩子不说什么,难道不应该讲究一些独立,让孩子包里放一把伞吗?我们到了小学高年级以后都开始在尊重孩子的意见--要不要去校车点接孩子,接到了孩子是否要替孩子背书包。

对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我真的特别特别赞成wind666(其孩子从一个著名公办特色班到了某四校再到前十的美本)的这句话”
健全人格的形成因素,尊重高于关爱。
“ 如果连基本的尊重都无法做到,关爱又有什么用?请注意,是否尊重不是由父母说了算的,而是由孩子的内心体验来说了算的。就像上文说的一样”
1、2年级不能决定穿什么衣服
“、”
15、6岁不能决定去哪个高中
“、”
17、8岁不被允许体会雨中漫步(急奔)成落汤鸡,不被允许与死党共一把伞,不被允许屋檐下漫长的等待雨停
“。 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难道这不是父母强行管控吗? 孩子要的是生理盐水,你却给了他一杯浓糖水,反而来责怪孩子不懂事?不孝顺?就像今天的很多兴趣班(如果语数外你不得不学也就罢了,可是课外兴趣班也要控制欲如此厉害,我也没办法了)根本不是孩子的兴趣而是家长的兴趣(弹琴、打谱的时候都像杀猪,有些家长还美名其曰,没有坚持不了的孩子只有坚持不了的家长,哈哈)这怎么可能搞得好?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我们的生命的继续,他们需要的不是我们梦想的延续,而是去寻找他们自己的梦想,我们家长应该做的不是以爱的名义去控制他们、去监控他们,而是应该去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的梦想,以及帮他达成他的梦想。

在这里,我还是想重复那句话:任何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做基础的鸡血都是白斩鸡。wind666说的另外一句话,我送给大家”
论坛还是低幼年龄的多,以我的观察,上海初高中阶段,亲子间可以保持正常良性互动的,大概十分之一,远比高中录取率低。
“ 很多其他公众号拥有者自己都已经遇到了才小学亲子关系就”鸡飞狗跳“的阶段了,他们也在极力渲染这种关系,给人感觉家庭就应该是这样的。但是我们论坛很多资深坛友孩子上了高中、上了大学依然能有特别良好的互动,我衷心希望我们公众号、论坛用户将来不要遇到”针尖对麦芒“式的青春期。

最后,我将另外一位论坛前辈(孩子从张宝华之一到了SZ再去北大)对此事的评价送给大家:

”做父母是没有职业资格要求的职业,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有些伤害真的挺严重的。愿世间多一些爱,少一些伤害,无论是什么形式的伤害。“


    关注 千帆育儿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