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特辑】走亲访友时,顺便瞧一瞧人才评鉴雷达图

 

人才评鉴的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筛选人才”,它正在向“发展人才”转变。作为效度最高的人才评鉴方法,评鉴中心好比人才雷达扫描器,检索和鉴别着企业内部所有的人。...





人才评鉴的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筛选人才”,它正在向“发展人才”转变。作为效度最高的人才评鉴方法,评鉴中心好比人才雷达扫描器,检索和鉴别着企业内部所有的人。

本文是2018年2月推送的第38篇干货,计3115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来源 | 培训杂志(ID:trainingmagazine)



现代人才评鉴的实践应用,始于一战中以心理测验为基础的官兵选拔。由于效果良好,人才评鉴方法迅速被社会各界应用。现代的人才评鉴,已经是一种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理念的方法论体系。

目的:以评鉴为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人才评鉴的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筛选人才”,其评鉴结果更多是作为后续任用、发展、晋升或淘汰的依据。它的主要目标正在向“发展人才”转变。素质、行为、绩效三方面的有效评价将有助于完善员工发展计划的个性化定制。



打破壁垒,从人才评鉴到人才发展

从目的来讲,评鉴的重点是改善行为和改善业绩,而不是重点提升素质。因为基本素质相对很难改变,对于这部分的评鉴结果,只需要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扬长避短即可。在选择个人发展方向时,充分发挥个人优势,避免弱势。

以管理人员为例,如果基本素质尚可,但是评鉴结果显示其教练员工、辅导培养、沟通谈判的技能水平相对欠缺,就可以据此重点进行行为改善。

同样,对于绩效评价得出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设计绩效改进计划即可。

目前,企业在人才发展方面的做法都不太一样。人才评鉴如何与人才发展相结合,基本有两种方式。

  • 一是在培训前做人才评鉴,评鉴的目的是筛选出可以进入培训项目的人,或是通过评鉴发现那些更优秀的人才,看他们哪些方面需要培养,并且与后期的培训课程相结合。
  • 二是针对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有清晰的人才选拔标准,并且进行长期的评价、跟踪,发现有潜质的人才后,将其纳入培养计划,在一定时期后,再通过评价看培养的效果如何。
推荐阅读:专访 | 诺姆四达执行总裁纪超:从评到用,企业人才评鉴的正确打开方式



匹配与发展,缩短人才差距

将人才评鉴融入不同层级人才发展的每个阶段,既是一种选拔手段,也是一种培养策略。明确人才标准,找出人才差距,再通过关键工作场景的模拟,使测评与辅导一体化,不仅能够在评估过程中完成对其下属的辅导,还能有效缩短人才差距。

领导力与人才测评专家风里将人才的发展分为三个步骤,人才评鉴可以解决其一和其二——明确人才标准,以及找到差距。第三步是借助测评结果,缩小差距,这就需要通过培训解决。

招聘阶段的测评适用于人和组织匹配的问题,主要考察个人价值观和组织的核心价值观、组织文化是否兼容。不兼容是不可能被录取的,但一般而言即便兼容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因此,对于新人的培训重点是要知道其中差距在哪里,从而促进磨合。

人与人之间的适配在企业里也相当重要,即员工和上级、和团队、和下属之间风格是否相合。

团队测评有一个误区——大多数测评只针对个人,然后将团队所有成员的分数汇总,做成雷达图,算出平均数,标记最低和最高值,认为这就能代表团队的状态。

其实不然,个人水平的测评无法代替团队水平的测评。

推荐阅读:想拥有高绩效团队,第一步要搞清楚人才的评定标准
方法:安装企业人才探测雷达
效度最高的人才评鉴方法是什么?评鉴中心(assessment center)。它好比企业内部的人才雷达扫描器,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分量的依据,促使决策者更加全面、系统地看待一个人。在复杂的情境中,评鉴中心组合式地综合运用了多种测评工具与方法,更能激发人们表现出和真是工作环境高度相似的行为。



首当其冲——建立能力素质模型

建立能力素质模型是人才评测、盘点的前提。只有与业务部门和公司高层在盘点标准方面达成共识,才能顺利开展盘点工作,为组织发展和人才管理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建议。

建模可以通过六步完成:

  • 信息收集与准备
  • 能力数据获取
  • 战略和标杆访谈
  • 模型结构化
  • 行为描述优化
  • 模型验证及决策
推荐阅读:5个认知+6个步骤,手把手教你搭建能力素质模型

复地——独特的人才测评体系

复地集团探索了一套自己的人才识别和评估方式。我们建立了人才发展的IPO模型,“4+1”人才标准,以及定制化的人才测评体系。

IPO模型
“4+1”人才标准
“4+1”人才标准模型


  • Ⅰ专业与组织知识
应用岗位JD(Job Description)解析,得出核心的知识技能结构掌握及应用情况。评估手段包括180度反馈、通过案例测评中心进行观察、360度访谈等。

  • Ⅱ 能力(行为)
根据复地集团人才素质模型,设置测评关键点。可通过素质模型的360°测评、360°访谈,以及案例测评中心的观察进行评估。

  • Ⅲ 个性
以PDP(Professional Dyna-metric Programs,职业动能衡量系统)模型为测评点,不仅对行为特质进行分析,也可以实施快速的关键岗位建模。

  • Ⅳ 关键经历
根据岗位JD解析,得出关键经历情况,通过关键经历问卷和360°访谈进行评估。

  • “1”:潜力
潜力评估点是根据复地集团人才战略解析而得。之前,复地使用过M6职业动机模型和集团3Q潜力模型,现在则使用TalentQ的潜能评估部分。

推荐阅读:有效评鉴人才,你的培养就轻松多了爱康——互联互动的人才评鉴平台

爱康集团的评鉴中心(Assessment Center,以下简称“AC项目”)借助Lominger67项能力卡片,搭建了各层级、核心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并通过匹配评价工具、搭建测评师队伍、建设题本库,形成一个互联互动的人才评鉴平台,并始终聚焦爱康人才发展战略。

爱康集团人才战略全景图
四步构建人才评鉴中心


  • 构建胜任力模型
AC项目组引进Lominger67项能力卡片,根据胜任能力指标、行为描述、行为等级三个方面,采用讨论工作坊、标杆访谈、世界咖啡等方法,挑选绩优人员群体参加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全过程。

  • 匹配评价工具
AC项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促使评价工具与评价维度的最终落地。线上主要从认知、性格、价值观、驱动力、能力、领导特质(中高层)、脱轨风险(中高层)等维度进行评鉴;线下从专业能力、胜任能力两大维度进行测评。

  • 搭建测评师队伍
爱康集团测评队伍由内部测评师、面试官和专业题库专家三类人员构成,三者之间分工明确,有效互补。

  • 建设题本库
AC项目的落地主要表现为题本库的构建。题本库采用线上与线下题本呈现相结合的方式。

推荐阅读:评鉴中心可不止是“评鉴”,选育用留它样样都行
挑战:如何转化与应用
人才评鉴的技术本身并不难掌握,但企业或许没有足够的金钱筹建评鉴中心,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评价结果进行转化应用。究竟是自主建模,还是使用现成模型,这是企业必须要正视的一个问题。



自己建模or拿来主义

做人才盘点需不需要建模?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主流观点:

建模从来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胜任力模型本身是不会直接对企业的人才管理产生任何价值的,很多企业建好了模型就束之高阁,并没有落地应用。所以建模是个奢侈品,而非刚需。

胜任力模型是评定人才的标准,盘点人才前首先要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所以模型是盘点的基础和前提,建立模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本质上也并不矛盾。一些企业有直接使用现有模型的想法,但又害怕拿来的模型不能反映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在这种两难的困境下,企业可以评估自主建模的投入产出比,再决定是否值得。

推荐阅读:做人才盘点之前,请你先“三思”!



未来的评鉴必然基于大数据的算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才评鉴的方法工具会越来越丰富,操作也会愈发简便。有一句话叫做“算法推动社会进步,但数据秒杀一切算法。”在转型变革的大环境下,企业在人才评鉴方面的探索与尝试也越来越多。

例如,要对员工进行一次绩效反馈或是和竞争对手进行一次商业谈判,或许通过一个头盔就可以实现。通过手势表现员工的肢体语言或情绪,通过传感器了解其各项数值的波动和变化,将生理指标引入评鉴这样的评价会变得非常系统和全面。

总体来说,未来的人才评鉴一定会往更加系统化、全面化、多样化、数据驱动的方向发展。

推荐阅读:做人才评鉴的不少,融入人工智能的你可能还没见过

本文来源于培训杂志(ID:trainingmagazine),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往期文章推荐

“旁观者死!” 韩都衣舍在做人才共创,你确定不学吗?

瑞典最有钱的“吝啬鬼”离世,留给世人一个迷之宜家帝国

万科的接班人选好了,你又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后备人才?

司马懿那些话,听懂两句都够你用一生了


    关注 培训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