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真别替爸妈省钱!

 

我们经常会看到吐槽父母的文章,说他们干涉年轻人的生活,不理解年轻人的思想。但是反过来想想,我们是否干涉老年人的生活?理解了他们的思想?...





▲添加私人微信(mamiok100)和高知麻麻做朋友。

OK妈说:

新老王不装

这个春节从OK惹上流感开始,全家老老小小都病了,公公住院、妈妈肺炎,爸爸随即感冒,OK爸也没能抵过,原本正庆幸自己可以幸免,没想假期最后一日也开始发烧……好吧,乱做一团的日子,幸好OK比以往任何时候配合度都要高很多,说睡觉就睡觉,说看书就看书,说吃饭就吃饭,说做题就做题,要不然真的会疯掉。

听着他笑呵呵、不知道哪里学来的“偶的mummy,mummy,mummy”,声音稚嫩又好听,真的超有满足感。OK爸在一旁说,可以了可以了,小男孩这么嗲……虽然身体状况都不是最佳,但是这样的时刻感受的却是十足的“岁月静好”。

去看老妈,她抓着我“抱怨”爸爸不够关心她,她眼下生病了,爸爸还要因为小事和她争执,那一刻有点心疼老妈,尽管过去的几十年,尤其是小的时候,我和爸爸的情感更好,我也不止一次和大家倾吐过我妈的“强权”,但现在我更理解了我妈……

刚好好朋友电话来,聊起家里老人的“固执”和“强迫”,我特别感同身受,但那天我却和她说,当看到他们特别“弱”的那一刻时,所有前程往事似乎都可以过去,我突然不再抱怨,我真的愿意花时间、耐下心听我妈一个人说说说很久(尽管可能毫无意义)。

所以今天特别想把这篇文章推送给大家,这是一个男人的视角写下的对上一代和我们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思考,我异常赞同他所说的。

自从我哥1997年北漂开始,过年的一般程序就是——他回来,看到家里没有DVD机,就直接去电器城买一个回来当场安上。临走再给爸妈一笔钱;第二年再回来,发现冰箱老了,就直接去电器城买个冰箱回来当场安上。临走再给爸妈一笔钱;第三年回来,把电器上的布套一摘“嘿……全是新的”,没啥可换的,只能临走时给爸妈一笔钱……而爸妈问他想要什么时,他则会说:不用,在北京什么没有?

那时我还生活在父母身边,每年听到哥哥要回来过年的消息后,他们总会抢先把一些破烂电器换掉,然后把更多的旧电器藏到杂物间里,等哥哥走了再拿出来用。就像我们在北京听说父母要来住一段时候后,会抢先丢掉一屋子东西一样。

后来,我也来了北京,再回去已经没有什么机会换电器了,因为虽然家里各种布套都还是走以前的那些,但揭开来里头电器都已经是新货。于是只能在家转悠,“嗯……这还有块空,正好放一个按摩椅……”爸妈问我要什么时,我则说:在北京,什么没有?

于是很快,父母家里每一平方厘米的土地上都堆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东西,有电器,有吃喝……回去如果见到他们没用起来,还要埋怨地说:买了干吗不用?

父母总是笑嘻嘻地回:不会用哦……要不你们带回去?

蛤?我们在北京,什么没有?
这是一个有趣的细节,从来没有细想过,一般都觉得老人们心疼儿女,才会如此,后来想通了一个逻辑后,这次回家,我决定不再替他们省钱。

今年回去过年之前,母亲很早就在电话里里说:你回来带我去一趟麦德龙吧?

我说:干嘛?

她说:学校发了好多那里的卡,不知道怎么用,你带我去买点东西。

回家后,当母亲再次提起麦德龙的卡时,我立刻给予了积极回应:去!趁有车在,把该买的都买回来,省得你们以后想买还没人送回家,麻烦。

于是,大年初一,我们没有去庙会,而是去了——超市。

超市里很冷清,几乎没什么人。妈妈说她想买个烧锅,我就替她连锅带电磁炉全买了;妈妈说你不是喝咖啡吗,要不要买点?我立刻去买了各种咖啡;到了进口食品区,妈妈说,要不要给你女儿买点吃的?我马上去挑了一大堆……

老婆在一边埋怨:你平时在北京都不在家里喝咖啡,你在这买这么多,不是浪费吗?

我看了她一眼,没有说话。
回来后我问老婆:你知道我为什么那么花妈妈的钱吗?

不知道。

因为她觉得,这是她融入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

???

就像我们会说小孩:他们只是年纪小,但并不傻,什么都知道。父母也是如此,他们只是年纪大了,反应慢了,但并不傻。他们也知道,他们老了,和我们之间能聊的越来越少。而过年给我们花钱买东西,除了是他们的心意,更重要的是,这是他们想出来与我们聊天的话题。就像女儿发现和我们没得聊时会拉我们到地上爬一样,父母只是用买东西来找到共同话题,你不让他们买,他们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在很多时候,人是很难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即便是父母儿女之间。

我们经常会看到吐槽父母的文章,说他们干涉年轻人的生活,不理解年轻人的思想。但是反过来想想,我们是否干涉老年人的生活?理解了他们的思想?

就像每回父母来之前,老婆会一边丢东西,一边嫌麻烦。而每次我们回去之前,父母们紧急换电器或是把旧电器藏起来,不麻烦吗?
这就是我才弄明白的事情。

过去,我们认为所谓孝顺,就是赚钱给父母花,给他们买东西,后来了解了,不止需要物质上的满足,还要更多的陪伴。很多时候,我们都停在了这里。

陪伴嘛……那我就多拿点时间和父母在一起。但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如同前一阵朋友圈一个人发的故事:

过年回家,三十晚上陪爸妈看春晚。然后一直在那抢红包,头都没抬,更别说和父母说话。最后他妈妈受不了问他:你抢一晚上红包能抢多少钱?

那人说,几十块吧……

他妈妈立刻拍出一百块在桌上:给你一百块,能不能陪我们说说话?

这才是现在人与父母之间最难解决的问题。即便有时间和父母在一起,也不知道和他们说什么。这时,年轻人通常是被动而且懒惰的,没啥说的,那就不说,玩玩手机看看剧。而父母们则会想方设法去找话题,既然和你们聊养生没兴趣,聊七大姑八大姨没兴趣,那就聊聊花钱吧,这总该有兴趣了吧?蛤?什么?买保温杯没兴趣聊,那你想买什么?我给你买啊,总该有兴趣了吧?

而如果话题说到这,得到的还是一句:我们北京什么都有,不用你买。

我想,父母虽然脸上还是笑笑的,但心里却是尴尬和无奈的。他们难道不知道北京什么都有吗?

我们在给父母换电器,买电器,以及各种各样东西的时候,想没想过,他们生活的城市,其实也是什么都有的呢?当我们强迫父母丢掉他们还舍不得丢掉的东西,消费他们死也舍不得消费的东西时,考虑过他们是否真的愉快呢?当我们在抱怨父母的关爱在干涉我们生活的时候,是否也考虑过我们的孝顺也在干涉他们的生活呢?……
所以,这回我恶狠狠“宰”了老妈一顿,还在消费时和她争论怎么卖合算,怎么花合理。我想:她在买单时,心里是开心的吧。

然后,在教会她使用移动支付时,作为操作案例,往她零钱里打一万块。这样,她应该不会有“盘剥儿子血汗钱”的不安吧。

就像我们在呼吁“开明父母”一样,其实父母们更需要“懂事孩子”。这里的“懂事”,不是仅仅“懂”怎么给父母花钱,同样要“懂”让父母如何参与到我们的生活里来,即便远隔千里。退一万步说,当他们打算花钱买我们一个“懂事”时,能买到称心如意,而不是满满的尴尬吧?

作者王雁林,圈内诨号“编辑老王”。前《男人装》副主编,前一点资讯战略拓展部总监,GQ网,“腾讯.大家”,Vista看天下专栏作家。每天创作几千字,一个人撑起自媒体所有内容更新,江湖传言“写得多的没他写得好,写得好的没他写得多”。微信公用号:新老王不装



相关阅读

---

关注“妈咪OK"公众号,直接点击下方文章标题即可查阅。

【早教】富孩子和穷孩子的差别,其实都在“早教”中❗

【教育】刺痛人心,残酷而真实?孩子的教育拼的就是我们当爸妈的能力!

【大脑】天哪,这样做居然会毁了宝宝的大脑!

【聪明】简单这样做,就能让宝宝更聪明!安全感、专注力、记忆力怎么来培养?



现在关注“妈咪OK”公众号,回复以下关键词就可以看到有用的原创精选文章了

回复“吃的”,查看辅食喂养系列文章;

回复“米粉”,查看《米粉困惑全扫光!美国三大主流米粉禧贝、地球最好、嘉宝冲泡详解》

回复“睡眠”,查看睡眠系列文章;

回复“情绪”,查看《没有坏脾气的宝宝,只有不懂他的爸妈!》

回复“猛长期”,查看《宝宝突然变得难缠,通常是因为这件事...》

回复“被打”,查看《孩子被打,比“让他打回去”更好的方法是……》

回复“带娃神器”查看《剁手也要买的带娃神器 超级洋气又实用(全部亲测)》

回复“感冒咳嗽”,查看《收好!宝宝感冒发烧咳嗽,看这篇就够了!》

回复“晚睡”,查看《孩子晚上爱折腾、不愿睡、频繁醒,怎么破?(附睡眠所需时间表)》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文章


    关注 妈咪OK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