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高效工作?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传授受益终身的7堂课!

 

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界是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师,他一生共著书39本,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30余篇,被誉为“现...

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界是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师,他一生共著书39本,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30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曾发誓:“如果我能活到80岁,我要写到80岁”。德鲁克也确实践行了他的誓言,其一生笔耕不辍,年逾九旬还创作了《德鲁克日志》,除了在思想领域的卓越贡献外,小汇君认为能够用一生保持这种高效的工作状态,更加令人敬佩。

众所周知,短时间内将精力专注于一件事情上,并不困难。但想要长久的维持这种状态,却非常艰难。因为再周而复始的过程中,随着新鲜感的消退,心态上也会出现各种变化。在职场中,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份新工作总能调动人们的热情,但随着各种困难的出现,人们也会变得越发倦怠,工作效率自然会有所下降。

在日趋激烈的职场中,能够更长久的维持这种工作状态,无疑对一个人的成长、甚至晋升都尤为重要,那么究竟该如何保持这种高效的工作状态呢?德鲁克曾说过:在我的生命中有7堂课,他们教育我怎样保持高效、持续成长、应对变化、打破常规、超越过去。下面我们不妨以德鲁克的视角来看看让他受益终身的7堂课:



第1堂课:追求完美

一次,德鲁克听到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一出歌剧《福斯塔夫》。他完全为这出歌剧所震撼。当年已是80高龄的威尔第的一席话在德鲁克脑海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威尔第说:在一辈子的音乐家生涯中,我努力追求完美,可惜一直失之交臂。我有责任要再试一次。所以德鲁克一生写了40多本书。当别人问他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时,他总是微笑回答:下一本。

职场: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功人士,对于自身的工作都有一种近乎病态的偏执。例如缔造了苹果神话的乔布斯,作为一个完美主义的偏执狂,乔布斯殚精竭虑地投入自己所坚信的事业,持续不断地为用户推出完美的产品,也使自己成为了一个把工业、资本和艺术完美结合在一起并呈现给人间的大师。所以在职场中,我们同样需要这种将工作做到最好的心态,只有对自己要求更高,才能真正的快速成长起来。

第2堂课:上帝看得见

古希腊著名雕刻家菲狄亚斯被委任为雅典的帕德嫩神殿制作雕像,但当菲狄亚斯向雅典市府索取薪酬时,会计刁难菲狄亚斯说:“你所做的雕像都是站在神庙的屋顶,并且神庙又是建在高高的山上,所有的人只能看到雕像的前面,而看不到雕像的背后,我只能付给你雕像前面的费用,而雕像的背后由于大家都看不到,所以我不能付给你那些钱。”“你错了,”菲狄亚斯反驳说“上帝看得见。”



一语惊醒梦中人,菲狄亚斯的“上帝看得见”这句话成为德鲁克的座右铭,人们要不断追求完美,因为上帝会知道一切的。德鲁克过了80多岁之后,仍旧在构思、创作新的作品,努力做到更加完美。

职场:职场并非校园,别人也不会时刻去关注你在做些什么,这个时候自律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个人的成败。自律使人能集中时间与精力完成当前必须完成的事,而不至于拖延耽搁。自律赋予了人力量,让他们可以为了在日后获得真正想要的东西,而放弃眼下的些许欢愉。

第3堂课:终生学习

将近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德鲁克每三至四年就会选择一门新的学科做研究,有统计学、中世纪史、日本的艺术、经济学等等包罗万象。德鲁克说:“这种学习方法不仅给我一个丰富的知识宝库,也强迫我接受新知识、新思路和新方法——因为我所学过的每门新学科,都基于不同的理论假设,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职场:如果换在职场中,这无疑是学习力的最佳体现。学习力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有的人,工作三年,就有三年的工作经验。有的人,工作了三年,只不过重复了三遍一年的工作经验。也有的人,工作了三年就有了六年、九年的工作经验,区别在哪里,学习力才是区别的关键。

第4堂课:自我总结

每年夏天,德鲁克都会抽出两周的时间,来回顾和反省过去的一年。看看哪些地方还可能做得更好,哪些地方应该做而没有做,哪些地方没有做好。然后,在提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德鲁克的这一反省的习惯从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生命的结束为止,跨越60年。

职场:圣人有云:“吾日三省吾身”,在职场中,阶段性的对自己做个小结十分必要。因为只有不断的自我总结,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



第5堂课:接纳意见

德鲁克总结自己做管理咨询50多年来的经验发现,在所有的组织中,那些被提拔起来的,担任新岗位的干将,没有几个人能够成功的。为数不少的人彻底失败,大多数人平平淡淡,成功者寥寥可数。原因就在于他们往往是“新瓶装旧酒”,“以不变应万变”,慢慢地就变得平庸了。德鲁克说,没有人能够自己发现这些不足,一定需要有高人指点迷津。

职场: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困惑。这时如果能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有助于拓宽自己的思维,从而快速解决困难。

第6堂课:目标和结果

1937年,德鲁克从英国来到美国。大约到了1945年的时候,德鲁克选修了三年的课程研修欧洲现代史,尤其是15世纪和16世纪。德鲁克发现,有两个欧洲机制成为推动欧洲发展的动力,一个是南方天主教的耶稣会,一个是北方新教的加尔文教会。两者的成功都归为同一个因素:目标和结果比对的学习方法。

职场:知道个人的优势所在,知道怎样提高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的软肋在哪里,才能够扬长避短,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第7堂课:熊彼特的启示

经济学家熊彼特生前是德鲁克父亲的好友,在德鲁克父亲的印象中,熊彼特精力旺盛、傲慢自大、生硬粗暴、不可一世。一次,父亲带德鲁克去探望重病的熊彼特,熊彼特对德鲁克的父亲说:“我现在已经明白,仅仅记住个人的著作和理论是远远不够了,除非一个人能够给别人的生命带来不同,否则他做的也没有什么稀罕之处。”

职场:熊彼特从辉煌到没落,让德鲁克感触很深,他从中得到了三点启发:一是人必须自问,希望他人在自己身后记住他什么。二是人应该随着年龄而有所改变,不仅是个人的成熟度有所改变,同时也要随世界的改变而改变。三是能让他人的生命有所不同,是件值得后人记住的事。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注 汇中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