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总是招不到学生?

 

上述场景并非个案,每年我都要被“拉黑”多次,这已经成为我执教生活中极为有趣的部分。...



欢迎点击「中国科学报」↑关注我们!

前段时间,收到一封邮件,是外校一名保研学生的自荐信,这提醒我新一轮的“拜师”又开始了。





打开邮件,照例是恳切的言辞和信心满满的誓言,加上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证书,从中能够看到学生急切盼望在求学之路上有好老师指点的期待眼神。

对于此类来信,我的处理办法是:将自己对于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模板化”,既节约时间减少了工作量,同时又能很好地答复学生以确保其知情权。

我的回复信函如下:

1.跟着我学习,须得吃得了苦中苦。所以我不建议学生随随便便师从于我,否则对双方都是一种伤害。

2.如果确定有此想法,那就意味着你要很快进入研究生的预备阶段,即你需要在大四这一年补上很多你前面三年欠下的学习债,这会让你的大四比别人辛苦得多。请权衡利弊。

3.如果真如你所说能够吃苦耐劳、愿意用三年时间去努力完善自我,那么我可以给你证明自己的机会。请慎重考虑你的选择。

4.如果愿意承担这份责任,我们可以达成契约。

5.如果觉得自己仅仅需要一张文凭纸,就请不要再浪费彼此宝贵的时间。
学生回复:

和过去多次重复的经历一样,不出我的意料,学生的回复如出一辙:

“很感谢您百忙之中的回复,您专业刻苦的精神让我很尊敬,也深知若与您一起努力必要付出百分之一百的力量。

经过一天时间的考虑,我自知离您所要求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需要我今后更加的努力,我不想让您失望。

在这里,向对您的打扰说一声抱歉:老师,对不起。

希望您可以收到能为您的团队做出贡献并与您一起努力前行的学生。”
上述场景并非个案,每年我都要被“拉黑”多次,这已经成为我执教生活中极为有趣的部分。

只要我将上述“退生法宝”祭出,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当然,也正是因为很多学生的拒绝,才使得我直到今日也没有患上精神分裂症,尚能写写博文以此为乐。

从这个意义上讲,真得感谢他们。


刚担任研究生导师时,还有本校保研学生会选择我做导师,但从五年前,就再也没有学生加以尝试了。


因为,随着我的“恶名”越来越响亮,本校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势,直接将我“Pass”掉。

偶尔有外校保研的学生,懵懵懂懂之中“误入丛林深处”,经过我采用上述公开、公式、公文般的“惊悚与威胁”,几乎全都销声匿迹了。

当然也有极个别学生想证明自己有多勇敢,于是签约画押。

可是好景不长,很快我就收到学生的“辞师信”,内容无非就是痛悔自己当初头脑冲动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现在迷途知返,知道自己不适合老师的培养要求,恳请老师原谅等等之类,最后灰溜溜跑路,赶在来年正式选择导师时改弦易张、改换门庭。

这样的例子只有过一例,但令我印象深刻。


更多拒绝来自于考研成绩公布后。

一旦分数线划定,会有一些学生急匆匆来“拜师”,当然都是情真意切、积极进取且言之凿凿,字里行间透露出“非老师您不可”的果敢和决心。

但千万别当真。


来源:昵图网
以我的经验,一旦我将“退生法宝”发射出去,最后都是哀鸿一片,几乎都“光打雷,不下雨”,快闪走人,只留下类似上述邮件往来的痕迹。

还有的学生,拒绝的情况又不同。他们先是左找关系、右托人情想找个所谓的“好”导师,结果帮忙者会错意,错误举荐了我这样的“坏”导师。

幸运的是学生灵活机动,及时调头,否则就贻害终生啊。

有名学生,已工作好几年,再来考研。面试之前其父想给儿子找个严师,后来经人介绍,父子二人同来与我会面。

从交谈中得知,父子俩对于读研的期望值都定位于以后进政府机关当公务员,考虑到家里有关系,所以科学研究什么的就不想参与了,只想学点“实用之学”。

既然已经答应了友人,虽然很不想招收他,无奈还是答应了。

可等到复试完后,发现这名学生居然“跳槽”了,去了一位重要领导的门下。

我大大松了一口气。真得感谢他的“不辞而别”,否则,这种急功近利的学生招进来,可是烫手的山芋一大块啊。

总是被学生拒绝,带来的后果就是:每年我要么招不到学生,要么招不满规定的数量,要么自己看中的学生因为考分偏后在复试时被淘汰。

真是多亏了我们高风亮节的主任大人,每年都不厌其烦地为我的这种“不光彩记录”遮羞,将那些被其他导师挑来捡去后剩下的“淘汰品”一股脑分配给我,这样就保全了我作为研究生导师的尊严,否则情何以堪啊。

可是,我愿意,学生能愿意吗?于是,对于这些“天赐鸿福”而来的学生,我耐心地给他们打电话,告诉他们不要头脑发热,其实别的导师那里还是有机会的,不用在我这一棵树上吊死,并继续采用“恐吓大法”清醒他们的头脑。

采用此法,我成功地拒绝了很多学生,终于没有“误人子弟”。

复试结束后有时还有补录的机会,这也是学校给我的最后机会,我要好好把握。

因为我年年都被学生拒绝,所以在学院也挂上号,真得感谢研办的那些美女老师,总是第一时间把补录的学生分配给我,实在太令人感动了。

一般到这种“穷途末路”之时,我就变得聪明起来,不再把“退生法宝”拿出来吓人了,因为补录的学生和我一样,都没有什么可选择的机会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还能对彼此有什么高要求呢?
最麻烦的是不得不招进来的部分学生,没过多久,就采取“软性退师”之法。

这些学生根本就没有科研追求,面对与学术研究紧密相关的培养环节毫无兴趣,总是以拖延战术应付一切工作,哪怕是阅读、分析、解构一篇文献这样的小事,也要再三催促才会提交,而其工作质量自然可想而知。

其根源在于:并非他们的科研能力不足,而是他们觉得这根本就非己所愿,非己所要,非己所想。

于是他们选择呆坐整日却思绪游离,我是实在想不出任何办法可以扭转这种局面。最后,这些学生的坚持总是获得胜利。

除了尊重学生“不学不研”的“合理诉求”之外,我什么都做不了,总不能“强按牛头饮水,强按鸡头不啄米”吧。

至于学生对于最初许下的对“学术梦”的承诺,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因为在学生看来,这样的承诺只是完完全全的“不平等条约”,自是不用当真遵守的。

在这种情况下,招得到的是学生之“名”,招不到的是学生之“实”。

究其根源,并非学生出了问题,关键在于我的观念跟不上时代进步了。

像我这种旧派的教师,受孔孟之道的“毒害”较深,顽固地坚持两点:





一是研究生就应当认真治学。一名研究生未必能产出优质科研成果,但必须借由学习塑造专业化、严谨性、富有兴趣的学习态度,并且应当努力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

二是指导研究生就应当采用传统手工业者“师徒制”的模式,故老师得有老师的品行,学生应有学生的修养,并且各安其位,各尽其责,结成“成长共同体”。

可教育产业化和研究生扩招的叠加,加上导师精力有限和心有旁骛,再遭遇上“就业大过一切”的“世上最难就业季”,彻底改变了研究生教育所具有的“精英教育”本质,使得“进出”两端都极为容易。

读研不再是“志于学”者的专属选择。但凡有点考试能力者,耐得住一段时间的寂寞,借助一点好运,就能踏入研究生群体的大门。

这就解释了我“惨淡”的招生经历为何会常态化。当获得学位有轻松捷径可走时,为什么要去攀爬一条艰难之路呢?

如果别的“堂口”提供了更有自由度的研究生生活,为什么非得苦逼自己去忍受枯燥乏味且严格管理的学习安排呢?

我想,现在读研的市场还算景气,每年还有剩余学生可供我“捡漏”。

等“研究生热”退潮时,我连被学生拒绝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好在,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被拒绝”,比起胡乱招收那些凑数者,坚守底线标准更为重要。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为什么当今时代,再没有像高斯那样的超级天才数学家了?[/b]

我可能是导师眼里最差的学生

如何算一个合格的博士生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关注 中国科学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