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娜:《奶奶与那些花儿》 重写家庭相册系列访谈之一

 

周娜的《奶奶与那些花儿》,是一本可以把人看哭的摄影书。...



周娜的“重写家庭相册”成果——《奶奶与那些花儿》


周娜的《奶奶与那些花儿》,是一本可以把人看哭的摄影书。它像一个触发器,摄影师家庭中的一个个瞬间,会在你潜意识中的某些角落发生电击,勾起你在忙乱生计中难得注意到的许多细腻情愫。

对于周娜来说,摄影似乎是注定要延续下来的一种生活方式。她的第一部数码相机,正是奶奶送她的高中毕业礼物。而家庭,是周娜拿起相机后首先尝试的主题。这本书中最早的照片,是周娜在06年拍摄的。十一年间,她用镜头梳理了中国西南部一个普通家庭的喜乐哀伤。

照片太多,线索也纷繁复杂,但个人的成长糅杂着岁月变迁之后,总会浮现出一条最清晰的脉络,成为摄影师最想讲述的故事。奶奶的生命从鲜活到走向枯萎的时间线,成为本书的主要线索。书中的奶奶和弟弟,在同一年离世了。周娜用这本重建的家庭相册,寄托了对他们真挚的思念,也提供了一个对家庭关系、家庭成员的全新观察视角。她的重写,是对一般家庭相册“宣传色彩”的扬弃,你可以看到,这里不仅有欢聚的瞬间,也有平淡日常和阴郁情绪的视觉表达。当然,还有一些更为强烈和私密的情感,她选择不在摄影书中展示。

关于《奶奶与那些花儿》的思考与制作过程,一起来听听周娜是怎么说的吧~



周娜

影像纪录者 | 2017年马格南基金会

社会公正影像项目奖学金获得者

这本书叫作《奶奶与那些花儿》,有什么寓意?

题目是一个朋友帮我选的(笑)。TA可能对这张照片(奶奶与花)印象很深,所以突发灵感,就取了这个名字,我们都觉得很好。想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感觉会更鲜活一点,好像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其实这张照片我都忘了我拍过,是后来选照片的时候才发现。所以生活当中再简单不过的一个瞬间,多年之后都可能成为一种纪念。
这张照片成为了书名的灵感来源


书中的照片时间跨度很大,你对家庭的拍摄具体经历了多长时间?拍摄期间,视角和心境有何变化?05年开始拍的。那时候刚上大学,奶奶问我要什么礼物,我就随口说了一句要数码相机。但是当时觉得相机很贵,并没放在心上。非常意外的是,奶奶真的用自己的私房钱给我买了。如果她没有买,我后来都不会拍这么多照片。从那以后,我每天都把相机带在身上。

刚开始拍也不懂,只是一些生活的记录。相机在手上,就拍了。那时对相机的感情,更真挚一点。后来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对自己会有要求:是不是要拍得更专业一点?在奶奶生病的时候,相机对我而言,更多的是给自己一种力量去观看她、陪伴她。现在看望爷爷的时候,我也一定会带着相机,记录下来本身成为一个目的和意义,如果没有拍下来,我就会觉得很痛苦。拍下来,好像自己会离得更远一点,在更高的时空来理解和看待这个事情。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时候挺无力的,相机会帮我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一切。

开头的一些照片很有日本摄影写真的风味,是否受到了一些日本摄影师的启发?其实没有多想,就是纯粹地记录一些日常生活。不过,这跟选照片也有很大的关系,毕竟是从这么多照片里选出来的,(难免会有这样风格的照片)。其中图片编辑的风格也蛮重的,这本书fofo应该算是“责任编辑”,他帮助我做了整本书的图片编辑,他对日本摄影书比较熟悉,这种日系的感觉应该说是他看到并挖掘出来的。
在选开篇照片的时候,我们想选一个比较生活化的、自然的切入,感觉不会太用力的那种。就选了这张,fofo冒了一句说:“你看她在编头发,我们在编故事。”当时是说着玩,但也是一种解读。前半部分都是很轻松的照片,后面的拍摄就受到了我看过的一些照片的影响。
《奶奶与那些花儿》中的第一张照片


在照片选择和编排思路上你是怎样考虑的?

这里的照片,拍摄历程有11年。选照片是在七八本相册里选的,自己拍的,加上翻拍的老照片。但是很多都没用上,有一些自己不太想公开分享的瞬间。

编排上大致是按照时间顺序排的,但也有其他的考虑。比如对页怎么排、翻页后情感的变化。思路上,大概是从中间找一个时间和情感上的隔断,很清楚地知道这本书会分成两个部分。到奶奶生病之前,情感线是轻松而清晰的。从开头起就是很热闹的一家人的感觉,妹妹情绪变化的这张是一个转折点,她在哭。就是以这张照片为基点,分别往前、往后开始编辑。
很多镜头非常日常化,一般家庭可能不会在意这样柴米油盐的场景,你的拍摄出发点是什么?家人如何看待镜头的介入?

有一段时间,身上没相机就会觉得很没有安全感,总觉得会错过什么。从小学毕业开始,我每天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对遗忘有一种本能的抗拒和害怕,存在感超低吗难道是(笑)。这样的日常,现在拍得少了。


其实大家慢慢都会习惯。我还拍了很多弟弟妹妹吃喝拉撒的场景(笑),他们已经受够我了。因为信任感在那里,家人不会太介意。

唯一让我觉得相机的位置有一点奇怪的,是拍奶奶生病后的那段时间。有一些场景我不会去拍,包括在编辑的时候,也会把一些图放小,或者直接去掉。拍摄时相机就直接调成了黑白的,这样会让自己的眼睛和心更好受一点。那时,相机变成了另一种照顾和陪伴。这是蛮复杂的一个过程,一方面,每次回去她的病情都在加重,于心不忍;另一方面也会不耐烦,你不想在那待太久,会觉得有点累。这时候相机就变成了可以让我和她相处、观察她的一种方式。


2015年1月28日

我尝试用镜头去隔开一些距离,让自己不要太陷入,也让镜头去思考个中的意义与价值......镜头

我刚为她表演瑜伽还有跳舞

我说:羡慕不来的,你的身体已经用坏了,但我的有一天也会坏掉的

我的身体也是来自你,因为我父亲来自你的身体.....

周娜在奶奶生病期间写的日记
你的家庭是怎样一种氛围,奶奶在其中角色如何?奶奶离开后,家庭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我们家会更注意大家庭关系的维系,过年的时候都会到每家轮流吃饭。我拍了很多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的照片。奶奶是特别慈爱包容的一个人,我从小到大得到最多的爱的感觉,就是来自我奶奶。那是很安全的一种爱。其他家庭成员也会有这种感觉,都跟奶奶关系很好。她什么事情都为别人考虑,在家庭中是一种融合剂、凝聚的力量。她在的时候,大家更经常聚会,走了以后,其实家里慢慢在变散。
做书大概用了多久?你觉得摄影手工书最重要的是什么?制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

我的制作有点仓促,自己选照片、翻拍照片、排版,大概只有五六天,还有很多流程是工作坊帮我完成的。我有一个很好的图片编辑,应该感谢fofo。

最重要的是,想表达的是什么,要很清楚。编排也是很重要的,就像写文章一样要把散落的字句理清楚,用照片把情感理顺了、表达出来之后,心里是很舒服的。当然你也可以在网络上或手机上编辑照片,但电子的形式让我觉得有一点恍惚。对我来说,特别是关于这两个人(奶奶和弟弟)的照片,拿在手上的纸质的东西是很重要的一种意义,是一种存在感、在场的感觉。他们曾在生活中一起经历了这些片段,这些片段就在这里,在你手上。摄影书这种观看的感觉很不一样,比如手动翻页的感觉是电脑上没有的,我们在编辑的时候也会考虑视觉上流动的方式,图片的大小对应的情绪表达等等。而且有更多可以自由设计的地方,可以传达的东西蛮多的。

摄影书带来的感性的东西会更强烈。我在翻看摄影书时唤起的那种感觉,在电脑上或手机上是得不到的,那些还是会让我感觉仓促。书会让我更沉静,让我静下心来去感受一些东西。想要真正地去感知什么的话,书籍还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困难就是,照片太多了,每个人的照片都很多,都可以拎出一条线索。但是要想自己最想表达的是什么。工作坊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如果没有工作坊逼我的话,我可能一个月也做不出来(笑)。
周娜与她的图片编辑fofo在挑选照片


家庭相册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在聚会时无意识按下的快门,旋即被尘封在相册里或芯片上,在柴米油盐的呼啸中,很少再被翻阅和记起。但等到失去某个人之后,才会觉得每张照片都是那么珍贵,才会一次次地检视和咀嚼照片中的每个细节,甚至重新发现一些隐秘的感情、一些伏笔般的预兆。家庭相册本应是生活的全方位记录,记录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访谈人

雀儿,新型图片编辑,拍照小学徒

愿在摄影和视觉的世界里,暗中观察





    关注 OFPiX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