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炮问答:为什么有人在崖山为南宋殉葬有人在清朝帮助英军?

 

拨开历史的表层~反应的实质往往是类同的~...



问丨看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关键瞬间,总觉得不同年代的人都有非常不一样的风貌。比如在南宋灭亡的崖山海战里,大量宋人投海,留下了10万人殉葬海上的佳话。而到了数百年后的鸦片战争,大量的人却与英军合作。甚至于在那些年,都发生了民众为英军做辎重运输的事情。两种情况的巨大反差,是什么造成的?是清朝统治者的民族属性决定的吗?

鸦片战争的爆发地与崖山海战的终结点不远
宋朝灭国的崖山之战与清朝时期的鸦片战争,在本质上是不同性质的两种战争。所以当事人对于最后失败时的选择,也是有着截然不同。

先说距离我们时代更近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虽然在教科书上被强调了割地赔款,但其本质上是一场为商业贸易服务的战争。一场更加近现代化理念的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的进程图
英国人在鸦片战争中的诉求,既不要灭亡清朝朝廷,也不要去征服和统治广大中国地区。这就与古代灭国性质的扩张冲突,是非常不同的。除了需要战败的清朝支付战争费用与之前的贸易损失外,其赔款要求并不算很高。而割让香港岛,实际上也只是搞贸易租借地。这是近代全球贸易的一种惯用模式,用一块很小的口岸作为贸易站和大使馆使用。

清朝在刚刚面临战争威胁时,对英国人基本上不以为然。不是不知道自己海战不行,而是坚信陆战定能取胜。随着战争的进行,又突然陷入了一种巨大的恐惧。他们非常害怕英国人抱着推翻自己朝廷的目的,将他们撵会关外。最后在和谈时,才发现原来没这个事情。这种心理上的过山车,在两次鸦片战争中都发生过。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为联军打工的广东苦力
明白了这些,你就不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很多战区的当地人对于英军态度暧昧了。因为英国人既不要来打你们,也不要来奴役你们,找你们做苦力还是给钱的。在没有民族意识的古代社会,民众对于这种放在眼前的浅薄利益,一般是不会拒绝的。甚至有不少人,可能觉得英国人近现代做事风格,比原先的大清酷吏们更人性化。
崖山海战从军事角度上来说就是彻底的完败
再说更古老的崖山之战。这里,很多人其实也长期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有很多南宋的臣民,为了自己的国家而殉葬。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在蒙古人攻破襄阳的防线后,就没有遇到过什么非常激烈的抵抗。尤其是在最后突破镇江一代的水师防御后,南宋在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不设防的地区。

或许有人会问,那么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是在忙什么呢?他们不是一直在积极组织抗元运动吗?

这些人的确是在为流亡各地的南宋小朝廷,做最后的努力。但他们都是士大夫出生的朝臣,本质上与广大下层民众是有认识区别与理解隔阂的。在那个近代民族意识没有形成的时代,这些士人主要是以个人效忠的方式,为朝廷服务。说穿了,认可宋朝的赵氏皇族,为其效忠。
无力回天的文天祥 作战对象大部分也是汉人
所以,他们能募集到的部队很少。大部分还都是被打散的官军,或是一些地方上官员组织的小部队。这些部队往往也是认可募兵官员本身,而并非有更大的危机意识。所以在南下的蒙古军队面前,这些微弱的兵力,基本上没有多少抵抗力。

他们作战的对象里,真正的蒙古士兵也不是多数。元朝在灭金前就开始收纳和招募汉军的万户,这些汉军万户在自己的辖区内,形同独立诸侯。不仅管理大部分军政事物,还有自己发现货币的权力。所以,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真正的蒙古士兵 南宋小朝廷恐怕没见过几次
另一方面,原先有大量的中央或地方官员,也就是那些以个人身份效忠于赵氏的人,继续跟随小皇帝跑路。他们也不可能自己一个人跑,总是会想办法携家带口。甚至于还有很多是在封建时代,以个人身份来效忠他的门生与杂役。

在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官制下,造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官员队伍。这些官员队伍与他们的家属、下人一起,构成了南宋末年庞大的流亡者队伍主力。看上去是声势浩大,其实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和行动力。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崖山战役失败后,落水淹死或是跳水逃生,构成了后来被吹嘘成为国殉难的10万人跳海奇迹。
元朝灭南宋路线图
但在事实上,南宋的大部分人都默默的接受了蒙元南下的事实,这点与后来英军占领区内的清朝民众是一样的。誓死不从的文天祥、陆秀夫等人,也可以在清朝找到关天培与陈化成这样力战而死的将军做对应。
推荐阅读
香港:屡次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千年前的深谋远虑 居然让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毫无还手之力


    关注 最强冷吧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