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帖——关于“我”和“你”的使用

 

仅以这篇文章记录悦悦这可爱的瞬间,也记录作为父母的我们看到孩子说错话、没有掌握一项技能时依然觉得幸福的感受。...



从两岁左右开始,悦悦小主进入语言敏感期,语言发育水平日渐增长,能够表达的东西越来越多,渐渐的学会了“告状”、四字成语等高难度语言,儿歌、唐诗更是学了很多。然而,悦悦小朋友在语言整体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展现了一些小bug,其中的典型就是,关于“我”和“你”,她从来也没有搞清楚过。

我们记录了日常生活中的几个小场景。

场景一,悦悦看到我们在吃东西,也想吃,于是颠颠的跑过来:“你要吃,你要吃。”

场景二,悦妈问:“你要玩这个玩具吗?”悦悦答:“你要玩。”

场景三,需要帮助时,悦悦拉着我的手,说:“妈妈帮你,妈妈帮你。”

场景四,(视频聊天时)悦爸问:“悦悦,我是谁啊?”悦悦:“我是爸爸呀。”悦爸问:“你是谁啊?”悦悦答:“你是爸爸的乖女儿啊。”

……

这些场景的出现,总是让我们啼笑皆非。

我们的日常对话中还没有怎么出现过“他”。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他”的出现后,造成的混乱可能更大。

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几个月时间了。

然而,对此,我们并不焦虑。一方面,因为孩子的认知发育本就有一定的过程,对小小的娃而言,人称代词真的是很复杂的,根据不同的人交替选择使用“你”“我”“他”,对单线条的小脑袋瓜而言,并不容易。随着阅历的增长,年龄的增大,娃们会慢慢理解的。在她不理解时单纯的说教,没有意义,也不会有效果。(“左右”、“东西南北”等需要理解的词语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如果父母过度焦虑,孩子一旦出错就不断的纠正的话,很容易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老人家干脆就闭口不说了。(孩子学习任何事物的过程中都是如此,少纠正,多示范才是王道。这一点,我们已经有了小小的教训,并谨记在心。)

同时,针对这个“你我不分”的现象,我们还是认真的反思了一下。观察后发现,我们在平时,和悦悦说话时总是用名词,很少用代词,特别是,“我”这个词,平时不怎么使用,在她面前经常用“爸爸”“妈妈”等名词代替。而且,仔细总结一下她所说的,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啊!“我是爸爸呀!”“你是爸爸的乖女儿呀!”这活脱脱就是悦爸的原话呀。

当然,由于名词指向单一,比代词好理解,孩子一开始接触时,多数都是先学习名词,再学习代词的。然而,在平时,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也应当在孩子理解能力跟上之后,尝试着用“我”来称呼自己,用“你”来称呼对方,用“他”来称呼第三人。这样,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理解这一问题。

另外,随着孩子阅读量的增加,阅读绘本难度的跟进,以第一人称写的绘本慢慢出现,自然会有很好的示范。例如,小婴儿读的《小熊宝宝》,里面的语句往往是“拉粑粑,拉粑粑,去厕所拉粑粑。”这样简单重复的从语法结构上不够完整的语句。娃大一点后读的《亲爱的小鱼》里就有“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这样完整主谓宾结构的语句了。而悦悦最近开始读的进阶版绘本《舞鹤》,已经有了“我远远的望着它们,恋恋不舍。”这样完整的且有一定的难度的句子了。我一直执拗的认为,阅读是学习的根基。语言接触的丰富了,语法是自然而然掌握的东西。

其实,悦悦小主认真的对悦爸说“你是爸爸的乖女儿。”真的好可爱,让人忍俊不禁。模仿、试错、不理解,这本来就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

仅以这篇文章记录悦悦这可爱的瞬间,也记录作为父母的我们看到孩子说错话、没有掌握一项技能时依然觉得幸福的感受。


    关注 弯弯育儿一一悦妈悦宝成长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