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究竟应该怎么“熬”?

 

微观、标准、逻辑...

文 | 小象要趁早



一个不长不短的年总算是过完了,小象我也算彻彻底底的休息了一段时间,想着正月十一要如约与大家见面,内心不免有些小紧张。

确实,从去年12月份开始,针对现金贷的整顿文件发布之后,有关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领域的风险整顿步伐算是彻底被加快了,无论是平台方也好,还是投资人,无不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忐忑的揣摩着未来的格局和方向。

有乐观人士认为将来的P2P跟银行理财一样安全,也有悲观人士认为,失去了弹性的P2P就是鸡肋,没有任何投资价值。

对于个中看法,小象我不予置评,这里我只想说说自己的态度。

首先还是要明确一下,我自己的身份,那就是一名网贷投资人,所以我的思维必须要微观,毕竟钱在里面那,没法用宏观的思维去歌颂这个领域的未来有多光明,也不想像个审判者一样,对这些压力已经很大的平台吹毛求疵。

所谓微观,其实也是一种客观,具体要做的就是拿着已经出台的法规和各个地区的整改验收细则,来判断自己正在投资的平台,通过备案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从而判断自己的投资是否会产生额外的风险。

这就是小象现阶段,唯一在考虑的事情,大家可能会觉得我有些矫枉过正了,甚至认为备案只是在走一个形式,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一个备案指引就足够了,根本不会出台那么多与之对应的监管文件。

反过来理解,如果监管层不希望P2P存在的话,一个风险提示就够了,也同样不会出台这么多文件的。

对于P2P领域整改验收方面的全国性文件,可以细到如此程度,目前只有2010年1月份的针对房地产领域的“国十一条”可以与之相比了,这里的“细”是指如何进行具体的操作,是一种强执行力的体现,没有可以操作的弹性空间,一般全国性的文件,均以指导性以及方向性为主,下发到地方后,会有更为细化和个性化的解读,所以直接从源头就开始锁住细节的文件,是比较少见的,可见监管层对于P2P领域的明确态度。

注意这里有两个概念,大家可能会混淆,一个是备案一个是整改验收,后者是前者的前提,甚至可以理解成唯一前提,因为2016年8月24号之后新成立的P2P机构原则上是不予备案的。

所以,现阶段,整个行业的重心,就是整改,以及申请整改验收,只有验收通过了,才有备案的可能。

所以我们作为投资人也要清晰现阶段的关注重点,不要再被某些故意放大的“优势”细节所干扰,而去误投一些根本就无法通过验收的平台。

比如有些平台,根本就不是P2P,但却在宣导自己已经上线了银行存管,或者用“出于合规角度考虑“等字眼,或者突然宣布新增P2P板块儿等,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浑水摸鱼。

我们很难准确判断,某个平台是否一定可以通过验收,但是现阶段,对于哪些平台一定无法通过验收,应该还是能做到的。

稍后,小象会继续跟大家捋,这其中的核心思路和各种细节,今天主要是讲中心思想。我发现这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一样,做了再多的题,不吃透公式,思路就特别容易被干扰,最后就演变成,一半靠逻辑,一半靠感觉的亦正亦邪的状态了。

最后,小象想把监管层对于整改验收工作的核心思路,分享给大家。

原则:明确标准、严格把关、积极稳妥。

标准:整改验收合格一家、备案一家。

目标:回归信息中介本质、坚持小额分散功能、定位线上经营模式、建立合理定价机制、服务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

可以看到,这种带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的监管目的,后面必须要有对应的具体细则跟着,至少在小象看来,这是一种对P2P领域的认可和保护,也同样是对于投资人的保护,希望大家可以用正面积极的心态去理解,小象也会跟大家一起,共同渡过这段敏感又值得被记住的特殊时期。

 

|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为作者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配合。



小象智投频道

微信:xiaoxiangTV888
我的网贷观察日记 
关注我吧
往期精选



1.刚性兑付和担保,傻傻分不清楚?

2.如果你喜欢模模糊糊,请自便

3.做几个风险小提示

4.用这四个数据来看透平台

5.由积木盒子的一款产品引发的思考

喜欢小象的文章就点个赞吧


    关注 小象网贷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