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收心法宝!最有趣的超级科普课,让孩子足不出户看世界

 

《Nature》(中文名《自然》),是自1869年创刊以来,世界上最顶级的自然科学学术刊物。能在这本杂志上发...

《Nature》(中文名《自然》),是自1869年创刊以来,世界上最顶级的自然科学学术刊物。
能在这本杂志上发表观点的,基本是顶级科学家,比如爱因斯坦、玻尔、霍金等;再或者国家领导人级别,比如江泽明、奥巴马。

《Nature》对论文的要求很高——它需要论文观点能在科学家和一般大众中产生广泛的影响。所以,一般的科学家如果想在《Nature》上发刊,要么有绝对过硬的科研实力和背景,要么得有颠覆性的科学发现。

因为《Nature》本身的要求太高,同时那些在《Nature》上发表过观点的人经历或身份又过于传奇。这导致很多科学家,为了在《Nature》发表自己的论文,不惜造假自毁名誉,也想要搞个大事情。比如去年学术界闹得沸沸扬扬的韩春雨。

曾经春风得意,如今深陷非议的韩春雨
其实这种心态不难理解,就像《时代》杂志封面一样——每个人都想自己能成为那个封面。

但是有人偏偏就这么天妒英才——比如今天我们的主人公,26岁时,就在《Nature》发过封面了。

然后,在他30岁的时候,已经是浙大的博导了——大家可能不知道博导是什么概念,所以我们简单解释下:

正常人4年本科3年学硕(硕士分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简称专硕学硕,读博需要念3年学硕)3年博士。

就算博士不延期(读博最难的就是毕业,所以有很多人放弃读博,念5年的博士也大有人在),也需要4+3+3=10年,才能到博士。

所以一般人18岁开始上大学,一路顺风顺水博士毕业也要28岁了——这还没完,你还得经过博士→讲师→副教授→教授,才有资格去评博士生导师的职称——也就是我们上文说的博导。

这个人呢,就是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国家千人青年计划入选者,浙江大学教授,神经生物学家——王立铭同志。

图片来自新华网
王老师平时研究的工作和我们想象中的科学家那样,比较艰深晦涩,跟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没什么关系。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王立铭生活中靠近普通人的那一面,尤其是面对孩子时,才显得更可爱,更可贵。

我是一个会讲故事的科学家爸爸
大家好!我是王立铭,浙江大学教授,神经生物学家。我自己本身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了解动物的大脑怎么能控制各种有趣的行为。

在研究之外呢,我特别喜欢给孩子们讲科学故事,讲讲人类到底是怎样一点点了解自己,一点点了解世界,一步步走进这个宇宙的。

去年和今年,我的两本书《吃货的生物学修养》和《上帝的手术刀》也有不少读者喜欢。相比冷冰冰的“科学家”头衔,我更喜欢“会讲故事的科学家爸爸”这个叫法。

我有两个女儿。从大女儿丫丫不到两岁开始,和她一起捧起本童书边读边讨论,在生活里发现什么问题边聊边总结,就成了我最乐此不疲的事情之一。

今年,她六岁了,可能和大家的孩子一样,正是开始主动亲近世界,用新鲜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并且产生无穷疑问和好奇的年龄。

她每天都会问我好多好多的问题:

“爬楼梯为什么那么累啊?“

“为什么小猫不会说话?”

“月亮上黑黑的东西是什么?”

”高速公路为什么国庆节不收费?”

“中国人的名字为什么是姓在前面啊?”

“坐船去日本要走多久呀?”

我特别特别羡慕她这种状态,就是带着永无穷尽的好奇心、绝不预设立场的包容态度以及融合的视野去看世界的状态。

但羡慕之余,内心总会升起一股如鲠在喉的担忧:我知道,在前面等待她的,很可能是长达12年的学科式教育,一种对好奇心最不友好的教育模式。

我和丫丫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学科式教育里,所有的知识都被划分成不同学科统辖的“子民”,这些被割裂的知识在孩子眼中毫无联系,是一个个孤立、碎片、跟生活关系不大的事实,而不是完整、生动、可感知的世界。

更进一步地,孩子不得不被动地跟随着整齐划一的学习进度,把这些孤立的知识填充到大脑里。孩子从前念念不忘的“为什么”在这里变得不重要了,牢牢记住“是什么”、“怎样做”才是真理。

当孩子的教育与时代脱节
有人总结过这么一句话:我们在用19世纪的教育体制,教20世纪的知识,应对21世纪的挑战。

现在,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所接受的学科式教育体系,正是诞生于两个世纪前的大工业时代。

它的出现是为当时飞速猛进的经济体系,批量化地培养一批批掌握标准化知识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可能终其一生就固守在一条流水线上的一道工序里,他们只需要掌握跟这道工序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就能投入生产。

但很显然,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所身处的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的孩子将来所要面临的世界,只会离大工业时代更远。

大工业时代需要教育体系提供的,是一颗颗螺丝钉,当时的人们只需要习得一门专业技能,守在一个狭窄的岗位上,卸下个性和思想,把自己同化成机器的一部分。

但如今,我们眼看着就要迈入一个史无前例的全新时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这些名词背后,也许代表着人类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生物学属性都会被颠覆。

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全新的时代里,我们人类的独特优势在哪里?我们作为人最重要的属性又将是什么?我们人类的骄傲和尊严将以什么方式维系?以及,我们的教育能否更好地保护、培养、激发人作为人本身的优势和尊严?

当谈到“什么优势是人工智能没有但人类智能具备”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人类的综合能力。

人工智能虽然学习能力极强,能快速模仿人类既有经验,但本质上只是特定领域的先进工具,只能在特定的知识范围内发挥作用。它们无法像人类一样跨越知识的边界,进行自由想象和创造。

但人类的综合能力,需要建立在对世界的综合认知的基础上,需要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对世界多元角度、跨越学科的立体认识。

这恰恰是将知识割裂的学科式教育不能给孩子提供的关键支持。

所以,我们希望为孩子提供融合式通识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对世界的全景认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给小朋友们上科学课
什么才是真正适合这个时代的教育?
我和童行教研团队的小伙伴们花了几个月时间,研发了《给孩子的万物启蒙课》这个音频节目。

如果简单理解的话,我们想通过这个节目,用声音陪伴孩子半年时间,带孩子全景认知世界。

在陪伴的过程中,逢周一和周三,是我跟孩子们共同度过的主题讨论时间,每一期我会用8-10分钟,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每个问题背后,我都会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变成一个个故事给孩子娓娓道来。

而每逢周二和周四,孩子们听到的是一个叫通识百宝箱的栏目,我会花4-5分钟时间,跟他们分享很有趣的知识点。比如,聊聊会说话的人类大脑。到了周五,我会集中时间回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和疑惑,用科学严谨的视角满足他们无穷的好奇心。

从系统地角度来看,我们为这个节目依次设置了六个单元主题:“人类和人体”“衣服和食物”“中国”“世界”“航海”“飞行”,每个单元的探索持续一个月。

在人类和人体单元,我们会一起聊聊今天地球上生活的人,聊聊人最早是怎么来的,聊聊人和别的动物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我们的身体光溜溜的没有毛,但却有个大大的脑袋。

在衣服和食物单元,我们会聊聊人什么时候才放弃了裸奔穿起了衣服,穿衣服除了冬天里保暖还有什么用,我们餐桌上的饭菜都是怎么来的,如果穿越到过去,还能吃到什么好吃的。

从看自己出发,接下来我们的眼光会依次投过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家,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然后我们还会坐着船、插着翅膀,一起去体验一下从古到今,从今到未来,人们探索和见识世界的漫漫长征。

我希望做到的,是和孩子们一起,边看边聊,边走边问,慢慢揭开这个世界的神秘面纱。



更重要的是,在单元主题的体系之上,我们还设计了五个宏观的哲思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怎么去看世界”,“我看到了什么样的世界”,“这个世界的过去和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这些问题就像夜空里闪耀的群星,指引我们去打磨每一期展开讨论的问题和内容。让孩子听到的,不是各学科知识的生硬堆砌,不仅是把知识点讲得有趣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将科学、人文、历史、艺术的内容串联融合起来,还有对这五个本质问题的思考和启蒙。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建立对世界的全景认知。在故事里,孩子可以站在我的肩膀上,看到科学家们是怎样理解世界背后的运作规律。我们希望让科学家独特的思考视角,成为激发孩子建立全景认知的天窗。

我和夏令营的孩子们
听完以后 我希望孩子得到
制作这档节目,我们也有我们的初心。我们希望,这个节目可以给孩子带来求知和探索的好奇心、独立和多元的思考以及自我认知的觉醒。

我们希望能激发孩子有心而发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带着兴趣主动学习,希望孩子听了这个节目以后,会说:这个世界真的太有趣了,我还想知道更多呢!

我们希望孩子有自己独立的理解,尝试多角度的思考,甚至能够从一个连我们也想不到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知识和经验可以永不落伍,但独立思考的头脑能够适应任何时代,人工智时代尤其更需要的创造力。

我们希望孩子开始有意识地思考——我是谁,我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我将来想要在这个世界里做什么?我们希望尽早给孩子提供一张世界的全景认知地图,帮他找到那一件让自己双眼亮起光芒的事情。

节目内测的时候,有不少父母跟我们说,孩子听完一个音频以后,忍不住跟他们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甚至开始自编后续的故事。

这就是我们的期望,孩子因为我们的启发,变得更有求知欲、想象力,更能多角度去思考,去创造。

希望这个节目可以陪伴更多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一起去看看这个大大的世界。

6个单元,24周,48节课,120期音频
由浙大博士生导师
带给你孩子最系统的科普
让孩子们对这个世界
有更科学的了解 更先进的认知
只需99元
送给孩子认识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
- 购买须知 -


▲ 本课程为音频教程购买后即可永久收听该课程。

▲ 课程音频只能在微信公众号收听,收听时点击【置顶消息】即可在后台播放。

▲ 本课程为虚拟内容服务,购买成功后概不退款,请您理解。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严禁翻录成任何形式,严禁在任何第三方平台传播,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购买时如果出现提示「不支持跨号支付」,请点击确认后,长按扫描出现的二维码支付;

▲在购买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在微信搜索微信号【mianbaolive1】来随时咨询问题,客服小伙伴会为您贴心解答。
- 如何购买 -?
(扫描即可购买)
- 如何听课-?


1.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作文指导报”(已经关注的亲,可以忽略这一步)
2.关注后页面下方有一个【学习资源】点击进入可见【父母课堂】,如图所示:
然后点击进去可见如下界面,在【已购小课】里即可听课。



3.点击课程就可以开始听课啦~
点击“阅读原文”,选购开学必备好书


    关注 作文指导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