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译文丨7种颅内实性肿块伴强化病变【影像学院J160】

 

广西贵港平南县人民医院医像诊断...



※※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
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
※※※※※※※※※※※※※※※※※※※※※


原文:《Brain and Spine Imaging Patterns》

翻译:张隐笛  李善杰


实性肿块伴强化

血管母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约占原发后颅窝肿瘤的8%-12%。高峰发病年龄在30-40岁,它可与VHL伴随发生,相关者发病年龄通常年轻。病变最常发生于小脑,也可发生于延髓和脊髓,约60%表现为囊性肿块,40%表现为实性肿块。



横断位T1WI+C示右侧小脑半球强化肿块灶,瘤周中度水肿;横断位T1WI示等信号肿块,内部伴迂曲流空血管影;横断位T2WI及FLAIR示一高信号肿块,伴内部流空血管;DWI未见明显弥散受限
非典型性畸胎瘤/横纹肌样瘤

非典型性畸胎瘤/横纹肌样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罕见的侵袭性肿瘤,多发生于很小的儿童,通常小于3岁,年龄稍大的儿童及年轻人很少发生。此类肿瘤罕见且生长迅猛,因此鉴别其与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显得尤为重要。



横断位T1WI示左侧小脑中脚(即桥臂)等信号肿块灶,横断位T2WI示呈稍高信号,T1WI+C及脂肪抑制示肿块呈轻度不均匀强化
淋巴瘤



横断位T1WI示左侧小脑低信号病灶,T2WI呈高信号,T1WI+C示轻度强化
转移瘤



横断位T1WI示小脑蚓部混杂信号肿块向右侧小脑延伸,T1WI+C示强化
PNET(髓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起自第四脑室顶部的低分化生发细胞,其向上、向外移行到小脑的外颗粒层。髓母细胞瘤可以发生于移行的任何地方,中线区小脑蚓部的髓母细胞瘤见于儿童,侧方分布的见于青年人。在初步诊断中,超过30%的病例可出现脑脊液播散,发生于脊髓沿脑脊液播散较脑内沿脑脊液播散多见。

病例1



横断位T1WI示左侧小脑低信号肿块伴局部囊变;横断位T2WI示左侧小脑半球稍高信号肿块伴囊变,瘤周见水肿;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T1WI+C示轻度、片状强化

病例2



矢状位及横断位T1WI示小脑蚓部稍低信号病灶,TIWI+C示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

病例3



横断位T1WI示小脑蚓部稍低信号肿块,第四脑室受压,注意肿块内小囊性部分的出现;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肿块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是神经系统最常见肿瘤,约占神经上皮肿瘤的75%,占颅内肿瘤的5.6%,成人胶质瘤的25%~30%。肉眼观多为灰色、质硬的实性病灶,常见囊变,坏死及出血少见。镜下为新生的分化较好的纤维型和肥胖性星形细胞,组织结构疏松,细胞分化较好,核异形较少,罕见血管内皮增生、出血。20~40岁为发病高峰,也可见于儿童,老年人少见,好发于额颞叶及脑干。临床症状主要为癫痫及颅内压增高症状,并可见因脑组织受压、浸润或破坏致局部神经缺失而引起的症状。



(1)CT: ①平扫多为均匀低或等密度,少数为低等混杂密度。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③瘤周水肿较轻或无,占位效应多较轻。④15%~20%病灶内可见钙化,坏死、出血少见。⑤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强化。

(2)MRI: ①T1WI多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及FLAIR呈均匀高信号,少数呈T1WI低等混杂信号,T2WI及FLAIR不均匀高信号。②DWI呈稍低信号。③MRI显示病灶范围常大于CT,病灶边界不清,较大时可沿脑白质束蔓延。④瘤周水肿较轻或无,占位效应多较轻。⑤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强化。如出现强化,提示病灶向高级别进展。⑥MRS显示肿瘤内Cho峰升高,NAA峰降低,Cho/Cr及Cho/NAA增高。
其他

结节病


版权声明

    本微信平台属于个人公益性医学影像类学习平台,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所有转载视频只用于基层教学使用,且明确注明授课专家姓名,不希望被转载的原作者及老师可与我们联系,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关注 新乡医学影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