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都不稳定,你谈什么大类资产配置

 

大类资产配置这把倚天剑到底应该怎么用?...

导 语
对于大多数机构而言,其实都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大类资产配置,一方面是由于投资品种太单一,主要投资品种集中在国内股票、债券、现金等,没有涵盖海外资产、商品期货、期权、非上市股权、对冲基金或其他衍生品。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机构的负债极端不稳定,尤其是资管新规实行之后,不准搞资金池,理财净值化,单一产品更是无法实现大类资产配置。




什么是大类资产配置?

不知从何时起,无论银行还是基金、信托、券商等机构言必谈“大类资产配置”,其基本逻辑是,靠投资单一资产已经无法获得稳定的高收益了。

2013年8号文之前,非标盛行的时候,都是一把梭哈非标,谁还配什么股票债券;

2014-2016年债券牛市的时候,瞄准债券,加久期,加杠杆,降信用三板斧下去,所向披靡;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接下来就是资产荒、负债荒、最后干脆资产负债一起荒。

钱不再是源源不断的供应,银行对资产自然就开始精挑细选了,而资产配置策略能够解释90%的投资收益,于是在这个逻辑下,“大类资产配置”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
但究竟什么是大类资产配置呢?

“不要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是业内对大类资产配置最受欢迎的解释。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大类资产配置类似于投资选时,即在特定的时期根据当时的经济情况分析各类资产的属性和表现,然后选择一两类收益率高的资产进行投资。

而事实上对大类资产配置最恰当的解释应该包括两个方面:明确可以投资的各类资产类别;确定各类资产的最优投资比例。

简单点说,大类资产配置就是把投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并获得风险的收益补偿,在此基础上再争取超额回报的操作工具。

大类资产配置主要有两种策略:一是战略资产配置,属于长期策略,投资期限一般在5到10年左右;另一个是战术资产配置,属于短期策略,投资期限一般在3-12个月左右。资产配置通常以战略配置为基础,辅以战术配置进行短期调整。

虽然银行、非银都对外宣称自己是在做战略资产配置,但实际上真正能做到战略资产配置的目前只有养老基金(全国社保、个人养老、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和过去的银行理财(资金池运作,把短钱变长钱)。其他机构目前做的还只是战术资产配置而已。

备注:截至2016年底,全国社保基金资产规模约2.04万亿元,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达到8.37%,超过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约6.04个百分点,资产增值效果显著。

对于目前市场上那些随时开放申赎的公募基金、券商集合来说,他们现在做的基本都是跟随市场,追涨杀跌而已,这种投资策略只大类资产的择时,更谈不上大类资产配置了。



为什么是个伪命题

投资有个不可能三角,也就是任何产品很难做到收益高、风险低、流动性还好

之前我们探讨的大类资产配置是在“收益”“风险”两个维度进行讨论,但是忽略掉了流动性这个重要的维度。一旦将流动性考虑进来,你会发现大部分机构之前宣传的都是“假大类资产配置”,这些最多只是停留在战术层面的游击战而已。

为什么养老金、传统的理财资金池可以搞大类资产配置,那是因为他们的负债端稳定,资金期限可以长达5年甚至10年。

而你一个开放式的公募基金、90天的理财产品,如果不能搞资金池,你怎么去做大类资产配置?那些你刚刚配置完还新鲜热乎的资产,可能会因为客户突然出现的赎回需求,就只能被动卖出用于应对流动性需求,所以对于这种产品来说,大类资产配置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再来看一组公募基金的数据:

据统计,公募基金申赎频繁,认申赎总量与资产余额之比达到320%,货币型基金认申赎总量与资产余额之比高达550%

从持有期限看,持有期少于一年的客户占比达44%,少于三年的客户占比达67%

为什么近几年大家对公募基金的抱怨越来越严重,为什么最近基金公司的行为越来越短视化,逐利化,就是因为基金公司的负债端严重不稳定,基金新发银行冲量严重,个人投资者把基金当股票买,波段操作,高买低卖。

所以说,负债的极端不稳定性会给资产的配置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过去负债的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开放型的债券基金上,所以过去各家基金公司比较喜欢发行定期开放的债券基金,但是从去年开始,我们会发现一些基金公司开始发行封闭1年-3年的权益产品,主要原因也是发现资金端的不稳定对产品的投资运作确实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如果要做真正意义上的大类资产配置,也就是战略资产配置,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负债端能保持稳定。



所以大类资产配置这把剑到底怎么用

良好的资产管理市场应当建立起一套基础资产-集合投资工具-大类资产配置的生态体系。

基础资产指的是现金、股票、债券之类的单一资产品种;

最常见的集合投资工具是基金,对大部分基金公司来说,做好集合投资工具的提供者就够了,比如提供指数基金,货币基金;

而大类资产配置则是负债稳定的大机构比如养老金,保险资金等主要的投资方式。

大类资产配置收益由几部分构成,一部分是β回报,就是承担风险的回报。还有另一部分是超额回报,也就是α回报。这两个回报都是长期回报的构成部分,但对大型长期资金来说,主要收益来源是β回报,而不是α回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类资产配置决定了β,证券选择决定α

所以大类资产配置并不是万精油,也不是提供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它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逻辑。

例如,资管新规出来之后,对银行理财就很有指导借鉴作用。

大类资产配置,可以引导理财发行思路的转变,从过去的预期收益型转向以风险管理为导向。银行理财在做大类资产配置之前,先要搞明白下面三个问题:

(1)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大小

(2)对各类资产的认知,各类资产的收益风险特征是什么

(3)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和各类资产的收益风险特征,计算出各类资产的风险敞口,然后制定控制风险和获取超额收益的工具

理财产品的投资实质上是代客理财,其收益率是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前提下获得对风险的收益补偿和超额回报,而过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基本相当于市场上的无风险利率。

而未来理财的发行,更多的是考虑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而资产配置就是把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转化为各类资产的平均风险敞口,形成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并由此获得承担风险的回报。

过去我们银行虽然也对理财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比如工行就把理财根据风险安全性不一样分为PR1-PR5,但由于过去的理财实际上都是刚性兑付,所以这类风险评估基本上是有名无实。

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理财市场,银行需要根据客户的真实风险承受能力,把产品的实际投资资产类别,各类资产的投资比例进行收益补偿计算,看看是否能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匹配。

由此看来,大类资产配置这把剑未来还是有很大的用武之地的。

只是这把倚天剑并不是谁都能驾驭得了,用得不好,可能会伤了自己。


-End-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热文


1.请给我一首歌的时间告诉你为什么辽阳银行这么牛!

2.等你下课的不仅是周杰伦,还有银监会!

3.保本理财倒下去,结构化存款站起来!

4.你可能只是资管新规的局外人

5.银行明明很行,只是你我待遇不行


    关注 城商行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