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只想踏实过法考的朋友

 

望对征战法考的考友们有所启发...



导读:望对征战法考的考友们有所启发。

学法网,与法律人共成长!
(法职交流、律师学院、法考攻略、法律实务)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学法网APP
文 | 学法网会员“2008040801008”
因篇幅原因,本文有删节
完整版请下载学法网APP
本人基本情况:二流大学非法本,一战二战在职备考,三战脱产六个月通过,卷一113,卷二97,卷三94,卷四87,总分391。二战失利后也在学法网发过自我总结帖。既然已过关,还是希望把经验分享出来,哪怕能给仍然挣扎在苦海的考友一点点帮助,我的帖子就是有意义的。绝无天赋,曾经的法盲只能踏踏实实地从3月开始备考,渴望短期速成者,建议绕路,我的方法太累)

闲言少叙,把认为有指导意义的过关经验分享出来,希望对18年征战的考友们有所启发。(本分享可能对新人帮助有限,对考过司考的考友有参考价值,如有新人留言,同样知无不言)



一、结合复习方法谈谈老师的选择

目前的法考培训市场已经发展到足够成熟的程度,竞争相对充分,培训老师既然能存在于市场,他们本身都是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考试的好老师,所以才会有很多学生跟随学习,但要选择最适合你自己的。即,听完他的课之后,去做题、整理知识体系和考点时头脑不混乱,体系清晰,做题有思路,能选出正确答案,这就是适合你的。

以理论法学复习为例,17年我以白斌老师课程为主,但我认为白斌老师讲的并不是很全面。白斌老师是由浅入深的讲解风格,第一轮系统强化时考点并不全面铺开,然后是真题阶段,还有模拟题阶段。他是不断不断地给你补充。跟他学习的话,就要从头至尾都跟着他,这样才会比较全面。他出的模拟题,角度很多,值得练习,我做了一些。白斌老师底蕴深厚,讲课通俗(他风格很“随意”),后期还会教你做题技巧。介于他的随性,我并不喜欢他的风格,但这并不影响提高你的卷一分数,对于这位老师我一直是很矛盾的心理,着实令我挣扎。

进入后期复习阶段(七八月),我认为跟白斌老师复习不够,但因复习时间已不充足,我只补充听了杜洪波老师的《笔记攻略》,是考前的串讲。16年我是以杜洪波老师为主的,我在15年、16年的卷一分数是106。今年可能是因为我三国法学得更通透了,所以17年卷一考到113。

我建议复习时在老师讲课体系不冲突的情况下,选择两个老师,一个老师为主,另一个老师为辅。我认为17年的杜洪波讲的没有达到我预想的理想状态。我跟的杜洪波老师课并非系统强化阶段,是最后考前冲刺的笔记攻略,这种考前阶段一般不会讲得太细致了,所以“体验”不佳。16年的时候感觉杜洪波老师系统强化课讲的很好,那时我是全程跟着他学的。

宋光明老师,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老师。16年复习时他的课听了一部分,但因复习时间有限,所以不能每个喜欢的老师都听一遍,没听很多。16年我的朋友(16年406分通过,卷一104)听了他,感觉很不错。我17年复习时本来也想听宋光明,但时间实在是来不及了,所以我只选择了白斌为主,杜洪波为辅的方式,也足够。

事实上,最开始15年我的理论法基础是杨帆(男)打下的,一战卷一拿下106分,他的理论法学有深度,然后16年跟着杜洪波,二战卷一仍106分,17年跟着白斌,三战卷一113分。我其实很讨厌这样换老师,然而培训学校的主打老师一直在换,这几年的司考培训市场亦是风云变换,我也是不得已。但一般来说,培训学校会为学生选择最适合的老师。我刚开始每换一个新老师都是很抵触的。但要坚信,每一个老师之所以能在培训市场上声名远扬,就是因其有过人之处,作为学生要能够吸收老师讲课的精髓,不断适应。

老师讲课水平基本上是稳定的,特别是像理论法学这种几乎没有什么考点变化的。司考考了三次,我感受到,授课老师也是每年都在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老师的讲课风格不会有太大变化,但会有微调,老师会在上一年基础上,根据学生们现场或微博等途径给老师的反馈,老师会在新的一年有所调整。每年出新课的时候,选择老师可以先简单试着听一下,看看今年的他是否适合你。

又例,在16年时方志平的民法课我也跟着听了一部分。我认为那时的他讲的很不好,一点儿都不愿意听,我感觉完全理解不了。我想原因是,我当时基础差,确实听不懂,同时他当时的授课方式也是有问题的。然而,在17年的民法讲授中,方志平大放异彩,他的授课有了新调整,出的模拟题也都非常好,并且他讲课的思维与模拟题几乎接近真题的思路,所以我在17年考场上考卷三民法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压力,答题非常顺手。

如果是以我16年的眼光去看17年的方志平,那我就不会选择他的民法了,因为我会觉得他讲课我理解不了,听不懂。我在17年的第一轮民法系统强化是张翔老师讲的。之后在这个基础上,又听了17年的方志平民法,收获良多,所以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授课特点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然考试通过不是哪一位老师的功劳,每一位老师都给予我很大帮助。

因此,选择老师我的建议是,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一个老师为主,一个老师为辅。如果时间不充裕,那就是全程只跟一个老师。不用担心不够用,事实上,只要用心复习,都会助你通过。二、我用到的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

1、如何看书通读之前先看框架,看看整个体系,把框架建立起来,再详细看每部分里有什么具体内容。通读后,合上书回想,主要包括几个大标题,每个大标题下又包括几个小标题。行文中,认为需要背诵的细节用彩色笔划出。这样第二遍再通读时,可以重点看标记的部分,其他内容阐述可以不看了。

看完一部分,一章,一节,合上书,心中要能够回想起来框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踏实看书,除了三国法,把老师编写的系统强化书至少要通读一遍。三国法的分值比例有限,所以不建议通读系统强化书了,直接学习三国法杨帆(女)的讲义足矣。书中的详细论述会加深对考点的理解。其书写体系就是一个完整的框架,书中一共有几部分要做到心中有数。看书有利于运用宏观视角、微观视角去看待这个学科。用各个大标题、小标题搭建起框架之后,看每个标题下老师详细的论述。遇到认为重要的考点或者典型案例模型自己勾画出来,做好标记。下次再翻看的时候,就可以有目的地去读标记的地方,这样就不用再从头至尾地重新通读了。通读的时候肯定是要走心,不是说随便翻翻就好了。要有的放矢,重难点的部分细读,考察不多的考点就一代而过。看书的时候,可以抄写、默写关键词句从而加深印象。通读只是一种浏览,而抄写、默写会加深印象,写完后闭上双眼在心里还能回想起来,那么就掌握得差不多了。

通读几遍呢?

答案因人而异。如果你认为通读一遍足够,那就一遍。如果复习时间允许多读几遍,当然通读的遍数越多越好了。例如,我备考时通读了一遍柏浪涛的刑法,我本想多通读几遍的,但时间不充裕,我只通读了一遍。像民法刑法,通读两遍是有必要的。要根据自己的复习计划来安排各个学科的时间分配,把要看的页数现实地分配到每一天,甚至是安排到这天的某一具体时段,保证每天通读的时间,提前做好计划,每天的任务按照计划完成。想看完很多遍并不现实,所以一定做好详细计划。如果实在没有完成,就在本周结束前,用休息的时间完成计划。如果复习计划被搁置,永远也补不回,真的,没有那个时间。所以不要拖延,今日事今日毕,这样第二天就不会堆积历史任务,每天看一部分还是现实的、可行的,贵在坚持。如果堆积几天的任务一起通读,书太厚,心理崩溃,就真的完成不了计划。要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计划,跟不上也要跟,不要妥协,把更多时间投入进去,那么通过考试不是问题。

17年备考我是只通读了一遍。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我也有听说有的考友浏览了许多遍,不理解的部分,多读几遍肯定有必要,已经理解的部分,就可以跳过了。时间就是分数,精力的投放一定不能盲目,不要反复复习已经掌握的。人总是对熟悉的、喜欢的,反复琢磨,这样对于考试并不可取,找到自己的短板并攻克,绝对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分数。

另外,关于标记的方法,有必要说一下。我看见有的人把书画得花花绿绿,一画就一大段一大段的,这些我不赞同。书,画得很混乱,重点反倒不清晰。彩笔的颜色,自己控制下数量,每种颜色对你有什么意义,也要清楚。如果这一句真的真的很重要再画满这一整句。标记的意义是什么?就是当你翻看这页书,这页的最关键的字、词、句一目了然,不用再从头至尾寻找。如果打开书本,大段大段彩色映入眼帘,根本找不到重点,那么这种标记是无效的,甚至会成为找重点的阻碍。

2、关于卷一的学习卷一众所周知,背背背!!!可除了背,还要理解,现在的考试形势不是记下来就能拿到分数。现在是,在准确记忆的基础上去做对题。不仅记住了,还要能选对。每个人都是不断记忆、遗忘,然后又记忆又遗忘,通过不断做题让考点在脑海不断重复,在考前保持一个新鲜的记忆状态,忘记了就要去看,不厌其烦地看。

待到7月,卷一的学科要形成自己的笔记或老师的简版讲义,这是最精髓最需要背诵的资料。7月起,每天用一到两个小时集中浏览、背诵、通读上述资料。计划出法理、宪法、经济法、三国法各用几天能完成一轮背诵。一轮结束后,再来一轮,如此往复,直到考试前一天,每天养成习惯,不能间断,始终保持新鲜的记忆,考点就不容易遗忘。

3、如何对待笔记建议卷一的科目一定做笔记,作为7、8、9月滚动记忆的背诵资料,可以是自己总结的,也可以是老师的薄讲义。自己做笔记总结,如果有简单的、已经很熟悉的考点,可以放弃不写,不用在每轮背诵时把已经会的考点再复习背诵,没有必要。但常考考点、重难考点、易错考点一定写入笔记中。只有自己最知道哪里还没有掌握,选取自己需要的。那么,这个笔记就是属于你自己量身定制的笔记,别人看你的笔记不一定有效,但对你自己的意义特别重大。

民诉法的内容也可以按上述办法做笔记,但刑诉法内容太多,我不建议自己总结笔记,直接用老师的薄讲义吧。

誊抄笔记是非常花费时间的。能否在当天通读任务完成后,再进行誊写总结任务,自己安排好。我是很想每一学科都做笔记的,由于我写字速度慢,时间来不及,书中或讲义中有些需要背诵的部分,我用亮色彩笔标记下来,直接用于背诵了。

在第一轮系统强化复习之后,使用笔记和标记过的书在短期内就可以快速复习下一轮,缩短复习一轮的周期。

笔记并不是简单的抄抄写写,写笔记的时候要思考,这章节我要分为几部分来写,每一部分都写什么内容。基于以上思考,大脑会自动进行筛选,简单的内容完全可以不写进笔记,这一系列思考下来,记忆加深自然而然。

4、如何使用真题记住,做题不是首要重点,分析错题,正确处理错题才是重中之重

在听过老师的系统强化课后,通读相应部分的书,做该部分真题。有些真题可能已经见过,放空自己,认真地去思考,选出答案,不用计算做题时间,抓紧时间做就可以了,记录时间做真题没有意义,这不是训练做题速度的时候。做完题,核对答案,正确的不必关注,标记错题。处理错题的方法是,先做错题标记,分析错误原因,总结考点,去翻看书中对应的论述。翻书是个艰苦过程,这是把考点回归书中的过程,这样也可认识到,书中提及的考点在题目中是如何考查的。这种错题处理方法也是像誊抄笔记一样,非常花费时间,但却会有很多收获。因为这是将题中考点回归书中知识体系的过程,事实上这是大脑在做题时回到知识体系找答案的过程。错题是最大的财富,直指你的弱点和盲点,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分析。有的错题,可能是因为你不小心做错了。但要思考为什么会不小心呢?明明这个考点我掌握得很好,但每次做题,第一遍我错,第二遍还错,第三遍还是错,这样其实不是考点不会的问题了,而是要反思这类题。它呈现出在哪儿发生了问题:对题意或考点理解有误?做题技巧运用不佳?对题目陷阱不熟悉?分析处理错题会给自己指明题目的复习方向,一定要钻研得透彻,这是你的财富,是你不足之处。

关于真题后面的解析,自己选择性看。做题过程中,对于不确定答案的题,我定义为“似是而非题”,要做标记。正确题的解析可以不看;似是而非题解析可以浏览一下,因为做题时答案不是很确定,那么简单浏览,加深印象;错题解析,不仅仅是要看了,要勾画重点,去翻书或者复习笔记,找到书上是如何论述该考点的。翻书的过程最花费时间,不要怕麻烦,翻着翻着就会发现你自己的资料比书上解析还好。书上解析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太强的针对性。就好像你向我问题目,翻书呢就像当面给你讲,而看解析就很冰冷,没什么印象。在翻书的过程中,一定会回想这个考点老师在哪一章哪一部分讲的、怎么讲的,你的大脑就开始自动思考了。现在考题的综合性越来越强了,一个题不会单纯考一个考点,会叠加起来考两个、三个、四个考点,混合一起考。那么,就要想这个考点是在哪讲的,那个考点又是在哪儿讲的,大脑就不断在之前看书建立起的知识体系中去检索,在这种检索过程中,就是不断在夯实基础和熟悉你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这样就形成了解题思维,你在做题中也会运用这种思考方式,自动分析题目考了哪几个考点,这几点老师在哪里讲过,回想老师如何讲解,有何注意事项,这样大脑自动运行,考虑得就更全面,做题思路也更加完善,题目正确率就会有提高。在做题中,被考到的考点在知识体系中来回穿梭,就会对考点内容不陌生,慢慢熟悉,甚至了然于心。

做题过程中,在“似是而非题”上做标记,核对答案时,稍加关注这类题,如果正确了,浏览下解析,肯定自己的理解,或者去翻翻书,夯实考点后可取消标记;如果错误,那么按错题处理方法进行。

错题及认为有价值的题做好标记,进行第二轮、第三轮真题的时候,再做再看。

5、写给曾参加过司考的考友非一战的备考考友,已经听过很多课程了,那么就一定一定不要再以听课为主了,要以看书、做题、自我总结为主。听课是被动学习,看书做题总结笔记是主动学习,如果听听课就能通过考试,那么通过率就不会这么低了。

听系统强化课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听完课之后的看书理解、自我总结、不断做大量的题练习。不能将主要精力仅仅投入在听课上,重点是在课后的总结和学习。看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知识体系,前后的考点自己就能够沟通起来、分析联系与区别。做了真题,要标记、总结。听课重要,但只是通过考试的第一步而已。听课是被动接受,容不得自己安排时间思考,考点是老师给你的,听课中伴随思考,可往往是,没等你进行深度思考,老师就开始讲下一考点了,思考会被打断。而课后的自主地看书,做题,总结,这种主动的思考与训练是考试通过的关键。主动权在手,熟悉的考点一代而过,不熟悉的细细研读,那么时间与节奏是自己调节和控制的。经过自主思考的考点不太容易忘,即使忘记了,再看一眼书,很快就恢复记忆。所以,我不赞同一遍又一遍地听课,课听懂了,就要去看书、做题、自我总结、大量做题(真题为主,模拟为辅),不断地熟悉考点,让这些考点内容融入到你的血液,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就像你的手拿来即用,形成条件反射。接下来,自信会初步建立起来。再去做模拟题,遇到知识盲点或者错误率高的情况也不要灰心,还要像做真题错题一样去处理,循环往复。只要不断坚持,每天都在提高。每天,你都是一个崭新的自己!

还有一句备考中鼓励我不断坚持的话:“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你的对手一直没有停滞,你呢?

以上是我17年备考司考的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断探索与钻研,无论何种复习方法都要针对自己做出合理的、适合的调整。18年,等你通过的消息!
《此文告诉你法考各科的复习方法》
《律师入门,这7个问题最重要》
《3张照片,记录我过法考的计划》
若想阅读以上精彩文章或投稿
请点左下角 阅读原文 下载学法网APP


    关注 学法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