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观点 · 规划篇 赵一新: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的思考

 

赵一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院院长讲一下我对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的思考。两部分的内容,一是对政策的解读。...

首届中国城市停车大会已经圆满落下帷幕!围绕“机械式停车设备”“智慧停车”“产业金融”“规划建设”四个主题论坛,现场嘉宾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演讲分享,本期小编为大家整理推出“规划篇”干货!后续金融篇、设备篇敬请期待。
演讲嘉宾


赵一新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院院长

城市停车设施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城市交通发展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果从规划的角度来说,空间的问题、土地利用的问题是最核心的,如果一旦没有用地空间很难谈,很多事情不容易做了,如何发挥在既有的空间条件下,充分的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的开发,把现有的空间利用率提得更高,为停车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未来我们停车规划建设领域应该重点关注的。当然,规划建设只是停车的一部分,包括技术方面的,包括金融支持方面的,只有大家一起来共同努力,才能把我们的停车产业做得越来越好。



讲一下我对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的思考。两部分的内容,一是对政策的解读。昨天和今天很多的嘉宾都提到国家对停车政策发布了很多,包括发改委、住建部,对去年包括前年已经有了很好的指导意义,我简单的回顾一下,虽然是政策很多,很大,但是,我们能在这里面找到对我们有哪些借鉴意义的。

比如说,第一,吹响了停车市场的春风或者是冲锋号的意见,就是七部委发布的意见,比较全,包括如何吸引社会资本,推进停车产业化,我们谈了很多产融解决的问题。再就是坚决制约挖潜,我们的停车跟城市空间有关系,你有再多的愿望或者是庞大的资金,如果没有土地还是成为问题。所以,如何集约化的挖潜和使用我们的土地,如何充分的发挥城市地上地下的空间资源。再就是建设有了管理怎么同步,有的停车不是建设也不是金融的问题是简单的管理问题,典型的像是路边停车,路内停车,矛盾问题比较大,如何通过管理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包括还有违法的治理也很重要。



2015年9月,住建部牵头印发的关于加强停车设施管理的通知,这是突出了建设和金融的支持,金融创新可能是不够的,管理要管好,怎么管,建管立重,规范好居住区的管理。后续住建部又发布了一系列的导则、标准,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南,这个做得比较好,内容比较多。去年通过的国家的标准,对于城市停车规划的规范,国家第一部关于推车规范的规范。



2016年8月,住建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及用地政策的通知,重点从土地的角度哪些给予实实在在的政策,这是颁布的2016年停车行业十大事件之一。允许配建一定比例的附属商业面积,原则上不超过20%。等于认可了覆盖一部分的商业经营面积弥补停车经营不是很理想的状态,包括容积率上给予一定的奖励。再就是土地划拨的形式,包括对如何盘活存量用地的停车场建设和住宅小区的建设等,有一系列的文件指引。



第二部分,我跟大家交流基于规划停车建设,就是我跟大家介绍的城市停车建设实施指南,这是2015年住建部发的停车指南,里面有很多内容,大家可以借鉴,内容很全面。



我选取了三个矛盾比较突出或者是比较集中的方面,一是路内停车,路内停车是比较容易引起矛盾的,甚至是开着百万的豪车也会为一两块钱的停车费产生矛盾。为什么?一是在管理上,二是理念上,方方面面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个导则规定的路内停车的原则,哪些路段是禁止的,哪些是可以设置的,设置的尺寸是什么,标准是什么,路内的泊位的要求,如何和人行道衔接,如何和动态交通衔接。



我重点说一下深圳这个案例,这个大家都有所耳闻,可能也比较了解,现在大家提停车,深圳2015年的试点到正式实施的路边停车收费的全部电子化,在国内来说走得比较快也是走得比较好的一个案例。效果大家也可以看一下,四个片区实施下来,违章减少了多少,车速提高了多少,几张图片可以看出来,实施前,会有这种现象,停车位为什么去停,停了有人收费,处罚的措施到位的话,大家就好好的停到车位里,该交多少钱就交多少钱。



这张图片反映出来的问题,反映我们的管理有很多的问题是可以做的,在座的各位可能比较了解国外的停车情况,为什么国外的路边停车会那么有秩序,第一,交钱的方式一定要对,因为国外是以缴费为主,我们国内是收费为主,车停了不用缴费,车开走的时候再看是不是缴费了,国外不是这样的,车停在那里,下车的第一个反映是到哪交费,才能踏踏实实的走,如果超时了心里就戈登一下,罚单要来了。罚款一定要狠,我们只是200的罚单,不算太贵了,如果你要罚的话,比如说,我们假想一下,我们把路边的收费员全部变成执法员,当然这有管理体制的问题,停车管理公司是没有执法权的,比如说这些人去执法,违法的人就少。我们在技术方面做了很大的突破,但是有的时候我们突破一些或者是管理方面稍微的转变思路,或者是通过行业协会,或者是通过政府把执法部门、管理部门和建设部门有机的串联起来,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大的技术或者是设备的投入,可能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不一定把设备或者是技术做到极致,某种程度上管理的转变可以产生很好的效率。
优秀案例介绍


一是杭州的老旧小区的案例,问题也很明显,大家可能有体会,没有地方停,消防通道、路边的人行道、绿化道都是小车停放的地方。怎么解决呢?原来是双向停车,中间行使,车辆行使起来非常困难,稍微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变,原来的道路只有7米宽,两边各加了20公分,变8米,这样就满足了两边停放和行使的要求,这是对扩建工程部大的小小的改造设施,提供两边的路边体车。上海一个小区的挖潜,大家觉得我居住在这个小区又要绿化,又要停车,这两个互相不让的话,这个事没法办了,还有一个老旧小区的特点,现在有的业主居委会,有的没有,如果在小区有比较大的改造,要有大多数的业主或者是全部的业主同意,难度很大,这个小区采取了一种方式,因为有人需要绿,就把绿上墙,保证绿的面积,地面上有一些简易的绿化,包括车辆有一定的停放空间。当然了,这个经验在这个小区得到了认可,但是其他的小区所有的业主都同意,未必,但是有很好的效果,原来的车位35个,增加了75个,最多可以停130个,放大了2一3倍的规模,很大程度上有了改善小区停车难的问题。最后一条是居民百分之百同意,这也是现在老旧小区改造难的问题,所有的业主要同意才行。



武汉游艺路公共停车场综合开发案例,主要是配建的问题,停车+物业的模式也是允许的,通过配建一定的停车,通过收费补偿,一共设置了320个车位,基本满足停车需求的情况下,有一部分的商业设施补偿,包括北京周边小区的停车场,这是往地下走的,往下要空间。毕竟这是一种立体空间向地下要空间比较好的尝试,从使用的效果来说还是不错,三层的建易,投资并不大,比较小,车位增加了3倍,目前已经平稳的运行了11年,这也是经得住考验的,整个设备和运行的效率非常好。



德州老旧小区停车自治试点案例,刚才文件里谈到,发改委提出停车的编制专项规划,我们在德州做了停车的专项规划,其中很大一部分,做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东西在讨论设施时有点行不通,规划了很多设施,但是最终实现不了,最终卡在哪呢?就是管理的流程卡住了,每一步都要得到大家的同意,该政府部门支持的,该业主同意的,该运营商算得过帐的,一系列都要征得利益相关方的同意,当时,我们设置了这个流程,按照这个流程陆陆续续的老旧小区在逐渐的改造。首先居民要认可,改造的方案征求意见方案审核改建等,最后实施。这是老旧小区改造,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这是难度最大的。



第三个是重点片区的改善,这也是大家关注比较多的,停车矛盾也是最尖锐的地方,我们能够采取这样的措施,一是刚才我们提到的技术手段,比如说,立体停车库容量能够提高,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再就是通过有限的城市的边角用地提高用地的空间提高需求,再就是通过交通组织腾出更多的道路空间。再就是和周边的医院、小区能不能利用大家的上班时间和居住时间在停车需求的空间上、时间上的不同,把空间利用率提高的措施。这里介绍几个案例,一是北京空军总医院停车楼案例,这也是通过我们技术的设备改善,垂直式的电梯式的停车改善,原来停车位非常少,只有30个,缺口很大,需求满足不了,通过这样的建设翻了3倍,现在可以提供108个泊位,使用的效率很高,每天的车的周转率大概是3.5次。



还有一个是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错峰停车案例,市场白天比较多,晚上的小区人比较多,如何把这两者之间设施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潘家园和周边的小区达成了协议,白天用小区的车位,晚上潘家园市场的车位给小区使用,有时间的划分,这样把现有的停车设施尽可能的利用率提高。
注:文章源自部分演讲内容


    关注 中国停车产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