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的“熊孩子”又来了,两天充值5000多,学费都交不上了……家长该如何防范

 

123...

又一个“熊孩子”出现在江湖

重金充值玩手游

这次连家里准备的上学钱都给花了……
就在上个月月末

在本报记者的协调下,

一名十岁孩子向手游内充值的金额被腾讯退还

然而,时隔几天,又出现九岁孩子充值5千玩游戏的事情
“熊孩子”重金充值游戏怎么频繁出现?

孩子和家长谁有错?

先来看一下事情的经过:
“熊孩子”偷偷记住家长手机密码

微信转钱充值手游
家住长春市九台区的农民邱女士近日因为10岁的小叔子充值手游一事上火不已。“五千多元啊,我们都是农民,这笔钱我跟我爱人得攒半年,本来是准备给孩子们上学用的,现在校车费都交不起了……”
邱女士告诉新文化记者:




自己的小叔子佳宇(化名)今年10岁,上小学一年级(晚上了几年学),只比自己的儿子大三岁,因为他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她既是嫂子,又是监护人。“要不是开学需要用钱,我至今还不知道钱被小叔子花了……”邱女士说,她常年在家务农,微信里的五千多元钱是爱人打工赚的,一直放在微信零钱里,准备等两个孩子开学交学费时使用。



“大年初七的时候,我准备把微信里的钱提出来,结果发现微信余额里一分钱都没有了,当时我吓坏了!”邱女士急忙赶到银行查询,工作人员告诉她,钱是通过手机转出去的。知道邱女士手机密码的人只有邱女士自己和小叔子佳宇,于是邱女士怀疑是佳宇偷偷把钱转出去了,但佳宇并不承认。

2月24日,邱女士当着佳宇的面,表示钱找不到就要报警了,结果佳宇害怕了,终于承认了自己偷偷把钱转到自己手机上,并且将钱全部用于购买游戏道具的事实。“手机我不太会玩,小叔子比我玩的好,平时抢个红包啥的,都是他帮我,所以他偷偷记住了我的密码。”邱女士说,家里有个爱人不用的智能手机,孩子平时总拿着玩,她万万没想到孩子会用这个手机“干坏事”。


“我下地干活,有时候手机就放在家里,我寻思孩子自己有个手机玩,不能玩我的,没想到他竟然悄悄把钱都转出去了……”邱女士说,她在银行查询到,佳宇在2月10日消费了两千元,在2月14日消费了三千多元,累计消费五千多元,这些钱全部用于购买《王者荣耀》和《球球大作战》两款游戏的人物和道具。


邱女士称,现在一家人都很着急,因为佳宇把上学的费用全部充值到了手机游戏中,如今开学了,校车费用都交不起。“我联系过游戏的客服,工作人员查询说都是正常消费的,是自愿消费的,无法退回,但这笔钱对于我们家来说,真的太重要了……”邱女士说。

对话“熊孩子”:我也挺后悔的


我也挺后悔的,

但当时真控制不住自己,

就感觉游戏特别有魔力,

不充钱就玩不下去了


3月1日上午,邱女士通过微信给记者发来了佳宇的消费清单,一共消费13笔,总计金额4902.4元,其中向手游《王者荣耀》充值1877.2元,向手游《球球大作战》充值2592元,甚至还办理了腾讯超级会员和整年的腾讯视频VIP。
 1日当天,新文化记者与佳宇进行了交流
对于自己背着嫂嫂把钱全部充值到游戏中一事,佳宇坦言现在非常后悔。“手机现在都没收了,以后再也不玩了……”佳宇说。

新文化: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手机游戏的?

佳宇:玩了一两年了,我哥有个手机放在家里,我没事就玩,之前都没花过钱,就在2月10日和2月14日花了钱。

新文化:为什么会突然花钱玩游戏?

佳宇:往游戏里的充值的钱,我都买道具和任务了,游戏里花钱买的人物比较厉害,而且皮肤特别好看,我就买了。我这个号是同学借我的,他之前就已经是VIP6了,我又充值了不少钱,具体多少我也不知道,现在是VIP7了。

新文化:背着家长往游戏里花钱,不怕被发现吗?

佳宇:怎么不害怕,特别害怕,发现了肯定得说我啊,但控制不住自己,看到喜欢的皮肤和人物买不了,就难受。

新文化:充值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佳宇:我嫂子的微信里有钱,我有微信,是我大哥的微信,我就把我嫂子微信里的钱都转到了我的微信上,然后我把转钱的记录都删了,以为这样就发现不了了。我是用QQ账号玩的游戏,用微信充值的点券,有密码就行,按照提示按就能充上了。

新文化:现在被家里发现了,有什么反思吗?

佳宇:手机都给我没收了,以后也不玩了,我也知道自己惹祸了,挺后悔的,但当时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就感觉游戏特别有魔力,不充钱就玩不下去了。
对话家长:没意识到危机 其实能避免
新文化记者在对话邱女士和潘先生时,两名监护人说到最多的话,就是“没想到”。记者发现,无论是浩浩私自给母亲手机录入指纹,还是佳宇偷偷转账到自己自微信中,家长们在这个过程中都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就是监管不到位

“事情发生后,我已经把孩子的指纹取消了,以后即使孩子玩游戏,也一定是在我眼睛底下玩。”潘先生说,有了这次事件的经历后,他会加大对孩子的监管力度,无论孩子玩手机还是电脑,他都会严格监控

邱女士在自责的同时表示,也总结了自己在孩子充值手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就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输入支付密码,这个密码非常关键,其次我不应该把手机放在家里,还有就是我没意识到手机游戏的吸引力,没有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如果之前跟他说过,估计他也不会做出这么荒唐的事了。”

邱女士称,佳宇其实属于留守儿童,她和孩子的父母都忙着赚钱,对孩子的看护精力有限,手机游戏一度成为了孩子最好的陪伴。“这件事不能全怪孩子,他对钱也没有具体概念,要是我们多关心孩子平时在干什么,也就不会发生这个事。

孩子充值游戏家长如何防范?


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向游戏内进行充值,已经引起了很多游戏公司的重视

新文化记者了解到,腾讯公司方面曾推出过“成长守护平台”,旨在限制未成年人沉溺网络游戏以及过度消费,以王者荣耀为试点,推出的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主要手段有:未成年人限制每天登陆时长;绑定硬件设备实现一键禁玩(协助监护人管理孩子的游戏行为,并掌握孩子游戏登陆和充值状态);强化实名认证体系。

但游戏单方面的限制,总是会被有心的玩家找到破解的方式,如果家长未使用“成长守护平台”,或者孩子利用成年人的账号对游戏进行注册,游戏公司也难以彻底分辨以及防范。

归根结底,家长提高防范意识是首要条件。随着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手游的低门槛化。家长对子女过早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远未能施加足够的积极干预,甚至不少工薪阶层理所应当地认为,孩子学习累,给孩子玩玩“手机游戏”有何不可?殊不知,此时的“手游”已非彼时的“手游”了。

其次,堵不如疏。对陷入手游的孩子,要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如果家长对疏导不了解了,则可以试试外界疏导,也许更能消解孩子的逆反,给孩子以指导。说到底,如何遏制孩子玩手游重金充值是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相关部门,游戏开发与运营商,学校,家长,多方面共同配合才能达到效果。



新闻回顾
过年期间给孩子放松放松,

把手机交给了孩子玩游戏,

却没想到孩子先后给游戏充值了5千多元钱
回想到此长春市民潘先生就后悔不已……


潘先生的儿子浩浩(化名)今年9周岁,上小学四年级。今年过年期间,孩子母亲把手机借给了浩浩玩游戏,结果在大年初一和初二两天内,浩浩先后向手机游戏《穿越火线:枪战王者》充值了十几笔,总共充值金额高达5061.6元,这笔钱,接近潘先生家一个月的生活费!

浩浩说,

他用母亲的手机设置了一个指纹锁,

发现通过指纹锁能够直接支付

购买游戏中的钻石,

所以就一再进行购买。

至于充值原因,

浩浩表示如果不充值就打不过别人,

他充值的钱全部用来购买游戏里面的枪了
2月25日,

在记者的协调下,

潘先生将孩子充值手游的证据

提供给了腾讯公司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表示会对此事进行调查。
2月28日,

潘先生兴奋的告诉新文化记者,

孩子向手游内充值的金额被退回来了。

“真的太感谢了,

现在我已经把孩子的手机没收了,

以后肯定注意,

再也不会犯这个错误了!”
当然,

熊孩子们留下的不只是传说

还有教训!

贪玩,好奇心强是孩子的天性,

面对形形色色的网游、手游,

很多孩子很容易受诱惑,

而轻松、简单的支付方式,

也让孩子们更容易“中招”。

希望家长们能够认真对待、小心防范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意识

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每个家庭都幸福满满!
链接:其他国家如何设置游戏“门槛”
日本:青少年玩网游全程监控


日本网游采用以年龄段为基准的4种分级:全年龄对象、12岁以上对象、15岁以上对象以及18岁以上对象。日本青少年的游戏过程会被监控,以防止其进行不当的评价和表达;而未成年人玩网游、在网游里消费等行为,都需要获得监护人同意。
德国:标错年龄分级可罚款50万
德国法律要求,网游供应商必须在发行的产品中标注游戏适合6岁以上、12岁以上、16岁以上、18岁以上玩家,或者适合所有玩家。如果“标错”年龄许可,导致有害信息流入青少年中间,则将面临最高50万欧元的罚款。

来源:新文化记者 王跃

编辑丨Z小明

本稿图片部分源于网络,原作者可通过后台联系小编,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新闻

一场大雪过后,长春有中小学休“雪假”了!上班的也想休……(语音版 )【2018.3.1新闻速览】

年轻女子摔倒竟遭“卡脖死”!这不是第一次了,靠近这类栏杆要当心

冤吗?1万5请的月嫂把锅烧黑遭辞退!她很委屈:我在东家瘦了5斤…

阿娇“血红后背照”吓哭网友!整块皮好像被撕掉!这样刮痧真不怕出事?


    关注 新文化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