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职场,你和优秀之间只隔了这3条“潜规则”

 

我们必须在职场上快速成长起来,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一切都是瞎忙!...





我们必须在职场上快速成长起来,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一切都是瞎忙!

本文是2018年3月推送的第4篇干货,计2545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文 | 陈卓

来源 | 管理智慧(ID:guanlizhihui)



每隔一段时间,网上总会出现一些热门的话题,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引发他们的焦虑。比如咪蒙的助理月薪5万了,李叫兽在25岁就当上了百度公司的副总裁……这些总使我们想到自己日复一日地过着平庸无趣的生活,却无力改变,从而让我们再一次变得迷茫起来。

尤其是发现身边一些人,在职场中两三年就能上一个新台阶,自己与人家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殊不知,那些所谓优秀的人,并不是多么聪明,也不是多么努力,而是他们在遇到事情时,不是去诉说“为什么不行”,总会从问题入手去想解决方案。特别在以下三个方面,更是做到了极致。

主动成长,永远是最佳选择
职场好比是一所“自助学校”,它提供一个平台,至于学什么、如何学,一切都需要你自己去经历、去领悟,所以说“自学”是最重要的一门课。

记得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学习中遇到什么问题就随时去问老师,老师也很乐意地给我们解惑。“不懂就问”在那时是一个非常被鼓励的行为。不少所谓的“好学生”也以此来表现自己的勤奋,仿佛自己问的问题越多,考试分数就会越高一样。

但是,在职场里,有时候这种“不懂就问”反而是一种坏习惯。因为它往往意味着自己没有付出任何思考,就期待得到别人的解答,在一定程度上,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对方的一种打扰和不尊重。况且,你又不是《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就不要期望着能遇到一个贺涵帮你搞定职场问题。

因此,不要一遇到问题就张嘴问别人,如果自己总是不思考,长此以往,别人不但会烦你,自己也会慢慢失去思考的能力。至少在向别人请教之前,我们首先要尝试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时候在网上一搜就能找到答案,自己都能搞定的话,那就没必要再去问别人了。

“钢铁大王”卡耐基曾说:“有两种人注定一事无成,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去做,否则绝不会主动做事的人;另外一种人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他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还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定成功,这种人懂得要求自己多努力一点多付出一点,并且比别人预期的还要多。”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是罗振宇讲的一个小故事。

他们公司曾招了一名大三的暑假实习生,当初安排他做的是客服岗位,每天接的大多都是咨询类的电话,在我们看来,就是所谓“职场边缘人”在做的打杂工作。

在实习期满要回学校上学时,这个实习生在工作群分享了一篇文档,里面总结了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所有客服问题,以及如何去解答效果会更好等,大概有30页,只是希望对公司有所帮助。

这让罗振宇震惊了,这样的人不就是所有公司、老板都梦寐以求的人才吗?所以他们想尽办法都要留住他。

工作本身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给领导“排忧解难”的。任何工作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只有在领导未作出明确指示时,提前主动思考,对其中的一些东西进行改进和完善,才能给领导提供尽可能多的建议和信息,从而留下一个好印象,以后有重要工作的时候,也许第一时刻就会想到你。

因为你足够积极主动,并且擅于从领导的角度出发,比较符合领导的意图。所以,你越是工作主动,越可能升职加薪。

事必有回复,做事要“出声
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领导让你去送一份文件,许多人送了以后,可能就以为完事了,但却并没有把这件事情的结果向领导汇报。当领导再来向你询问事情办得如何时,其实,你在他心中的位置已经下降了一个档次,甚至摇摇欲坠了。

也许有人会说,领导每天都非常忙碌,这点儿小事就不应该劳他费心,因此也没有必要再去汇报,如果这样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香港著名财经作家、企业家梁凤仪曾说:一个人要想服务好自己的“英主”,首要的一点是要做到“跟进”。

她总会举这样一个例子来解释“跟进”的含义:一个男生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封万字情书给心仪的女生,情书发出后就一直等着,这就算完事了吗?并不是只是这样,他还需要考虑和确认的是,对方是否收到?收到后是否看过?看过后是什么反应……这些细节方面都需要考虑到位,因为细节决定成败,万一某个细节出现问题导致对方不知道,那这封情书不就白写了吗?

许多人就是输在了这一点上,明明工作完成的非常出色,甚至超乎预期,但唯独不懂得跟进,没有及时向领导汇报,导致结果“不尽如人意”。

每个人都希望事情的推进节奏自己可以随时了解,尤其是领导,如果他不清楚你做的一切,那就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会担心出现意外,甚至有可能失控等。即使你圆满完成了工作,在他心里,也会给你打上一个“不靠谱”的标签,以后再有重要的任务,就不敢轻易交给你去做了,这样岂不是得不偿失?

另外,你必须掌握跟进的主动权,尤其是面对一些本来就不善于沟通的领导,就要提前和他确认好相关的工作安排及汇报时间等等,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情况发生。

在大多领导看来,一个人靠不靠谱,其实就看这三点: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他吩咐的事情你一定要放在心上,并且尽心尽力,随时回复,绝不能让其焦急等待。所谓的事毕不回复,就像任务已经完成了99%,但只有这1%没落实,虽然就差这么一丁点,事情却还是没有做到位。

扔掉你的“玻璃心”
马云曾说过: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钱,没给到位;心,委屈了。归根到底就一点:干得不爽!如果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离职,那也无可厚非,但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

我有一个朋友,他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被领导痛批后负气辞职的。他们是一家电商公司,所以经常会在网上搞一些活动,在一次比较重要的活动中,由于他策划文案中的一个失误,导致那次活动做的很失败,几乎没有转化。

因此在总结会上,领导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他的问题,并重重批评了他。也许是心理太敏感、脆弱,也许是太年轻气盛,也许是真的觉得伤自尊了……总之,他在这件事情中却显得有点“玻璃心”,第二天就辞职离开了。

没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谁不是一边挨骂一边成长呢?我们可以仔细想一想,每次挨骂应该都是事出有因的。虽然当时可能觉得自己很尴尬,并且仿佛受了很大委屈,但是绝大多数情况是:自身确实存在不足之处或真是自己的责任。

相信很多离过职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有一天和他人谈起曾经批评过自己的人时,可能会非常感激他。因为要不是他当年的批评指正,就不会发现自己的缺失,更不用说成就现在优秀的自己了。从某种程度上讲,敢于批评我们的人,其实是我们职场中的贵人。

因此,我们要把批评、委屈化为自我反省和提升自己的动力,不逃避,勇敢面对。既然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责任,挨骂也算是天经地义的。但如果一遇到别人的否定、批评,就一蹶不振,稍微感到不顺心就立马辞职逃避,那么注定无法突出成长的重围。

格力女王董明珠曾有几句话刷爆了朋友圈:

  • 做业绩,天天想着要上级主动教你带你,请回到学校去,多交点学费老师或许可以一对一教你。
  • 要上级盯着管着才去做的,请到富士康去,流水线才最适合你。
  • 要让上级哄着你做事的,请回到你妈妈身边去,长大了再来面对这个世界!


很多人只是看到了董小姐的霸气,却忽略了她的言外之意,强调的是员工应该培养职场感:自学、自觉以及成熟。学会自学,是对个人发展和前途负责;而自觉则是对工作和个人品牌负责;至于成熟嘛,就是对自己心态的历练,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总之,优秀与平庸之间,往往隔着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过,还要记住一点,别妄想一夜成功。多数情况下你不会迅速成长为职场精英,非凡的技能也不是在几天内就能学成的,只有长期的投入和努力才可能达到你所想要的结果,真正做到在职场里独当一面。

本文来源于管理智慧(ID:guanlizhihui),图片来自摄图网。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往期文章推荐

9件小事,揭开伟大团队的本质

所谓工作能力出众,其实就是这五件事

做好管理者,这几种素质必不可少!

年后就是离职潮,管理者该怎么办?


    关注 培训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