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微观察: 民族音乐,在融合传承中绽放人文光彩

 

两会微观察...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每年两会的热点话题。在音乐领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融合发展又该如何推进呢?

在少数民族音乐创作中,语言声腔和传统曲调的运用早已有之,而且越来越受重视。全国人大代表、苗族歌唱演员雷艳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对此感受深刻。雷艳:每个地区的民歌都和它的语言有关,人类最开始可能就只有语言,当你说不尽兴了,你才开始 “诵”,诵了过后你才能唱。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 “诵” 恢复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 雷艳
雷艳代表的最新作品《离别辞》就运用了苗族的古曲和苗族方言的特殊腔调。

雷艳:不同方言区有些发音(不同),比如在这首歌里有一个尾音(唱),这种是当地才有的,和它的语言、它的生活环境都有关。我觉得音乐最微妙、最奇妙的就是这个,它有记忆。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歌唱家吴碧霞建议,在音乐教育中加入传统吟诵,并在创作中结合中国语言文字特点和当代表达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 吴碧霞
在音乐领域的代表委员们强调对传统文化、尤其是民族音乐融合继承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手也开始在音乐创作上寻根溯源。

谭维维深入学习各地民歌腔调,与指挥家谭盾合作民歌交响演出了《中国故事:高腔-哭腔-水腔-秦腔》



阿朵创办了新民族音乐厂牌 “生养之地”,并推出了将少数民族音乐和流行电子曲风创新融合的全新专辑。
在热播的各大音乐综艺节目中,腾格尔、杭盖乐队等也展现出民族音乐的新风貌,引发新风潮。





音乐领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动回溯、挖掘,体现出国内乐坛的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当代文明里呈现出一种珍贵的人文认知。在回归传统文化、表达时代风潮的过程中融合创新,让个体在音乐中找回自我、获得文化归属,这也是音乐人在新时代的职责使命。记者:曾艺馨

编辑:李涵、张冕


    关注 MusicRadio音乐之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