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故事|老夏和他的“钓鱼猫面馆”

 

渝北两路龙升街有家面馆,叫“钓鱼猫”,我们一家人和许多朋友都爱去。...





▍渝北两路龙升街有家面馆,叫“钓鱼猫”,我们一家人和许多朋友都爱去。他家的面,笼统说就三种,小面、豌杂和牛肉。



面是特制的自不待言,宽的细的韭叶状的,任客选择。店门内长台上摆满大大小小钵钵罐罐,里面装的海椒、花椒、姜葱蒜、芝麻酱、麻油、咸菜和香菜,一应俱全,质量过关,乃阖店上下起早贪黑精心所制。早上中午用餐高峰时段,打作料的,煮面挑面的,跑堂端汤递碗的,收钱换水的,忙得活色生香,忙得不亦乐乎。





这家面之所以好吃,之所以吸引人,除了滋润的干馏和醇厚的汤汁而外,主要是有个好老板。老板姓夏。老夏喜欢钓鱼,面馆东墙上高挂的蓑衣、斗笠足以作证,黑黢黢脸孔更可为凭。是不是喜欢钓鱼的人就喜欢做面或吃面,老夏没说。他跟我聊得最多的,是二十几年前在朝天门重庆饭店当理发师的事。

老夏养了只猫儿。那只猫成天在店里店外跑来跑去。有时老夏钓鱼去了或者头天喝多了巴不起来,你问老板在哪里,端面的大姐指着猫儿说,那就是老板!

老夏在店里忙碌
老夏心静。他表情总是不温不火,动作总是不快不慢,声音总是不高不低。但看得出他有故事,心静得超乎寻常。我在一边看他打佐料发现了奥秘,熟客进店,他点头招呼,拿起碗就“少葱子不要蒜”、“不要味精”、“多些芝麻酱”,顾客不用吭一声坐着等就是了。天哪,打拥堂的面馆哟,几百位熟客的口味儿,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老夏心软。原来挑面那个胖弟娃表面恭敬、暗地里几十几十从“收银台”(筲箕)往荷包头揣钱。老夏睁只眼闭只眼不开腔。后来“东窗事发”,胖弟娃灰头土脸走了人。我那天见周围没得熟人,就问老夏啷个弄个稳得起,他一句话让我半天说不出话:“哎呀,他也不容易,娃儿多,堂客耍起的,还喜欢喝酒打牌。要是他不拿百元券,我不得让他走。

老夏心细。他有当年涉外高星级理发师的资历,又有重庆小面前十强“舵主”的殊荣,心不细是干不成的。会理发的人,舍不得放下手艺。下午三点面馆打烊,他卖完面还不得歇梢,搬根板凳拿起推子,当街理光头,围观的街坊排起长龙预约,老夏有求必应。



装修一新的“钓鱼猫”
今年冬天特别冷。找老夏学做面徒弟们离开师傅,回的回天南回的回海北。到图书馆查资料写地名故事那天下午,我为了看看他,肚子不饿,也去了。

看老夏有些伤感,我劝他:“哥子,雀雀翅膀硬了都要飞。你半辈子专心做面带学生,桃李满天下,徒弟们又认你。二天你走遍中国都有人机场接码头送。莫要怄!”

老夏展开愁眉:“对头。给你煮面吃。还是双份儿牛肉不要菜多点汤哈。”
-
-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作|者
「 童凤立 
 
渝北区商务系统公务员
蚕丝文化博士
喜欢走南北、写东西
爱好听京戏下象棋
经常在面馆和朋友聊得兴起
对重庆文化最感兴趣
文字内容为源重庆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搜索微信号:yuan-chongqing
关注「源重庆」
独立重庆观察
独特重庆趣味


你眼中的重庆是什么样子?

不管是记忆中的老街老巷;

尘封的故土往事;

还是青涩的校园情结;

只要是发生在这座城市的故事,你来写,

老源讲给大家听。

征文请发送至以下邮箱:

yuan-chongqing@qq.com

一经采用,给予报酬,静待雅兴。


    关注 源重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