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駘形

 

对于駘形(原著中为鸟加台,现代字库中已无此字,用马字边的駘暂时代替)有很多说法,十二形中最说不清楚的就是駘形...



我的第二本武术专著《鹿飞雪解密形意拳学》,基本也就要写完了,大约今年的夏秋季节就可以出版。这里节选一些局部片段先行登出,以飨诸位之盼。

对于駘形(原著中为鸟加台,现代字库中已无此字,用马字边的駘暂时代替)有很多说法,十二形中最说不清楚的就是駘形。因为大家都没见过实物,而且文字中也无此字的记录。孙公《形意拳学》中的记述,显然是个鸟类,但没有明说是哪种鸟。李存义遗著《形意真诠》中没有駘形,而是鸽形。形意拳最早和心意拳一样只有十大形,传说鼍形和駘形是刘奇兰、郭云深、宋世荣、车毅斋等人后加进去的。薛颠把这一形解释为”鹘鹰“,也就是海东青,学名叫”矛隼“。还有一部分形意拳传人把駘形写作”鲐形“,认为駘形是一种洄游鱼类。但不管怎么样的说法,对駘形的功能定义只有两个,一是竖尾之能,二是捣物之能。由此分析,薛颠的说法最准确。海东青的狩猎特点就是在空中发现猎物之后,用翅膀把身体一裹,从高处像子弹头一样飞射下来,瞬间用双爪踩抓住猎物。这就完全符合了孙公讲的“如射包头之力”。所谓如射包头,是说这人射箭神准,可一箭贯穿对方的头髻包巾。既要射穿,箭还要停留在发髻包巾上。海东青从高空飞堕而下,如此既高且远又有风、日照、以及猎物自身逃避的影响,却能一下将猎物抓住,确实如射包头之力,即强劲又巧妙了,既要有去还要有留,直么瞪眼往下冲是容易出事的。那么竖尾之能呢?海东青要升空时,除了爪子蹬地外,其鸟尾一定会向着天空方向竖立以调整身体姿态,做起飞的准备。所以在人类看来,海东青的尾巴一竖就飞起来了。而海东青在空中收紧双翼裹住身体,而后从高空落下用双足踩抓猎物的动作,与駘形几无二致。

在用法而言,駘形和崩拳都是胯打,駘形甚至可以说是另一种崩拳形式。两手合起来捣这一下,充分体现了胯打合崩的作用。駘形的这一下用于击打对方胸腹,可以形成穿胸洞腹的功效,打上就是内伤,打重了这人就完了。而且因为是在腹部出手十分隐秘,会使对手防不胜防。当对方的注意力都在上头时,在下面来这一下就解决战斗。这是捣物之能。所谓竖尾之能呢?就是臀打。駘形和崩拳的区别,崩拳只是胯打,而駘形要把身体背部从肩膀到后臀的筋膜,通过尾椎骨的惊炸作用,瞬间做到长筋腾膜,这是整个背部到后臀形成一个类似龟背的整体,再形成崩拳胯打的效果,作用到前面的双拳崩击。很多人对駘形练法所知有限,最多也就是在胯打上理解,却不知道腰背臀筋骨膜的变化,这一形的功能就打折扣了。駘形同时也可以用后臀击打背后之敌。比如对方从后头把你紧紧抱住,这是只需腰背臀形成合力,猛然向后下方一坐,对方的搂抱必猝然而解。

因为駘形主要就是臀尾功能的显现,所以有人把駘形写作鲐形,因为鱼总是左右摇摆尾巴作为前进动力的,从这个角度将也说得通,但并不全面。駘形在运用上主要是腰背臀整个的筋膜腾起形成一体,不光只是后臀的事。如果是鲐鱼,捣物之能就说不通了。也有老人把这一形说成是甲鱼,因为甲鱼也是靠臀尾、后肢发力前进,而且背上有个壳子,这是个人在练拳过程中身心出现变化,给他的体会和甲鱼的功能相同,但也还是忽视了捣物之能这个最主要的特征。这种捣物之能,也可以用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比如你站在10米高的楼上,地上放个射箭靶子,你用一个标枪投下来,正好扎在箭靶中心。这就是捣物之能。而海东青在空中发起进攻的高度要远远高于10米,而且猎物还都是快速奔跑逃命的,所以这个本事确实是了不得。那么我们在使用中基本是贴近对手,要发寸劲,甚至贴身发力,又要有“射包头之力”,这一下发出去就把对手打穿了。在实际使用中其实还有许多打法上的东西,比如支点、滑板等等,就不是本书所叙述的了。


    关注 天一道场鹿飞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駘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