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 郭拥民:两眼水井(外一篇)

 

郭拥民,河北大名人。教师,爱散文,爱生活。...

两眼水井
文/郭拥民
我的家在冀中平原一个小村子里。村子很小,只有东西走向的两条大街,南北走向的是一条条小胡同。

村里有两眼水井,一甜、一咸。每家也有两口大水缸,一甜、一咸。

村东头离家较远的是甜水井,甜水绵软、甘甜。甜水井的水烧水、做饭。担甜水要有充足的时间,甜水井边经常自觉排了长长的队伍。水由着性子慢慢地涨,刮了几次才能灌满一桶浑浊的甜水。乡亲们对甜水特别敬畏,提上来,慢慢放稳,生怕撒了一滴。

甜水井在村外,路远,担到家,得歇上几歇。我胳膊上缠一盘粗井绳跟在大人身后,黑背哈利颠颠地撒着欢,高大的身形,一会儿吓吓这只小狗,一会儿又跑远了,逗逗那只小狗。去的时候井绳稍轻,打完水回来,粗井绳沾了水,就重了。担到家的甜水要沉淀得清清亮亮,才倒进水缸里。



距家较近的是一眼咸水井,咸水井井水清凉、水源充足,随打随涌。咸水缸沿壁上经常有一层淡淡的白迹,舌头一舔,咸得打颤。咸水洗衣、浇园。咸水井上驾着辘轳,盛夏的中午,哪家想做凉面,往往吩咐十几岁的孩子用辘轳摇半桶凉水。摇上来的深井水透心凉,刚出锅的热面条往凉水里一过,撒上自家种的时令黄瓜丝,拌上捣好的蒜泥,再淋上几滴香油,大人孩子吃了一碗抢着再挑一碗。

小点的孩子也想摇辘轳试试伸手,大孩子早记住了娘的叮嘱,根本不让小孩子上井台儿。我有次趁大人午睡,悄悄提着水桶,兴冲冲地奔向咸水井。一看四下无人,摇上辘轳把水桶下到井里,拉住井绳左摇右摆,水桶像和我做对,就是不歪。又提上水桶猛地往下一扔,水桶还是不倒。急了一身汗,等水桶在水面站稳,猛地一拉,终于灌上了半桶水,喜滋滋地提着回家倒进水缸里。

黄昏时,井水已被炎热的天气烤得温热。从农田里劳作回家的男人们,被玉米叶子扎得浑身刺挠。路过咸水井,放下锄头,用辘轳摇上一桶清凉的水。汗褂子一甩,同伴们互相洗沐,洗去了一天的疲惫,舒爽干净后,便扛起锄头,褂子往背上一搭,迈着四方步,哼着小调,回到炊烟袅袅的家。

清晨,天刚亮,勤快的女人们端着一盆儿大人孩子换下来的衣裳,汇聚到咸水井边。又洗又漂,恣意欢快。谈论着谁家新买了漏面鱼儿的盆儿,谁家的芝麻长势最好。下地的农人陆续从身边经过,女人们花红柳绿的衣裳也渐次洗完,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搭满了绳子、树杈。

春夏秋冬,甜水井、咸水井源源不断汩汩地冒着水,滋养着全村人的生活,定格在每个人的记忆里。

衣服喜新,朋友喜旧
文/郭拥民


儿时在村里有两位要好的小伙伴,一个叫玲,一个叫丽。

我们家都离得不远,吃饭了,娘催了一遍又一遍。玲吃饭快,早已凉凉的饭,玲端起碗呼噜噜,两三气儿喝完。夹上四五筷子菜塞进嘴里,把馍馍往菜汤里深深一蘸。她哥哥赶紧推她的手,怕她把菜汤蘸光。她把蘸过喷香菜汤的馍馍几口咬完,瞅准时机,趁她哥不注意,再蘸上一次,胜利者般嘻嘻笑着一起去我家。

我吃饭既挑又慢,要磨叽很长时间,玲从未催过,坐在我们自己造的秋千上,悠闲地荡来荡去。

她俩家里每间屋,我都住过。我家的每间房,她俩也都睡过。玲家翻盖新房,还未收拾好,我俩就迫不及待把最西头盛杂物的三间屋子打扫干净,摞平整的脚手架板子就是床,几块碎木头一垒就是桌。抱来被褥,细心铺上,夜里美滋滋地睡上去。皎洁的月光透过屋外的杨树缝隙倾泻下来,婆娑的树影投射在洁白的墙壁上。和玲拉上半篓子悄悄话,香甜地进入梦乡。

丽大哥、二哥陆续结婚,结完婚,她俩哥哥就去外边找活干,俩个新嫂子时不时地回娘家。新被子、新褥子、新棉花、新家具,我和丽睡了这屋,睡那屋,从没想过她俩哥嫂嫌不嫌我俩小孩子脏,只感觉冬日温暖、舒适!

丽还有个姐姐,性格柔和,有时我们仨睡在她爹自己盖起的东屋里。一方干净的布帘子隔着一头毛驴,夜里毛驴不停地嚼着饲料,有时用蹄子踢蹬几下土地。温顺的驴从未夜半叫过,东屋里不知是丽家的谁,经常收拾得干干净净,一点儿也没有牲口难闻的气味。

和玲相处的时光较多,小孩子间争执也多。一件小事,三言两语我俩就争吵不休,再见面便不再说话。往往是我先熬不住,看见玲和别的小伙伴踢毽子、玩沙包,心里那个馋,恨不得马上加入。等放了学,看玲和别的小伙伴分开,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问玲:“你愿意跟俺玩儿不?”玲抬起头看我,“那你愿意和俺玩儿不?”“那咱俩抽长短棒儿吧!抽着短的先喊长的名字”玲随手从路边拽来两根草茎,背过身去,鼓捣一番。转过来,让我先抽,只记得我从不曾抽过长的,总是先喊玲的名字,也未在乎过。互喊完名字,我俩便手拉手,笑嘻嘻地玩儿去了。

玲心灵手巧,很小就学会了蒸馍馍、收拾家,成了她娘的好帮手。村里人不舍得花上两块钱去镇上剪头,玲胆子大!一手拿木梳,一手操剪刀,像模像样地问过剪头人的要求,便开始又梳又剪。我替玲捏一把汗,生怕她给人家剪得狗啃一般。谁知玲剪得有层次、又匀称。这下可好,妇女孩子经常找玲剪头,玲的技艺越发练得精湛!我娘常夸玲:“有嘴有心又能干,将来谁娶了她真是好福气!”



闲时去丽家找丽,看她没在家,不用问,一准是去南地沟陇里放羊了。我一溜小跑赶往南地,远远就看见丽和小伙伴,一会儿弯腰,一会儿直起身来。她们正在逮绿色老扁担虫,把老扁担穿在细小棍子上。我赶紧加入她们逮老扁担的队伍中。

不大一会,每个人手里都有几串老扁担。地里柴火现成,用脚三两一踢,就是一堆。掏出偷从家里带的洋火“嗤啦”点燃,把一串串老扁担放在火焰上一烤,香味渐渐随风飘出来。掐去老扁担的头和几只脚,放入口中,香极了!

西边天空布满金灿灿的晚霞,黄昏已至。羊儿的肚子圆鼓鼓,各人牵着大羊,赶着“咩咩”叫的小羊,走上回村的小路。

我曾很长一段时间认为最好的活就是放羊,跟娘要求过好几次,想让她也给我买只羊,牵着和丽她们一起去放,都未曾如愿。

时光荏苒,转眼几十年已过。玲和丽都有一儿一女,幸福甜蜜地经营着各自的生活。但一定也和我一样,在某个时刻,猛地忆起儿时的无忧无虑,单纯快乐,怀恋着最初的情谊。

(责任编辑:吴薇   制作:庆洁  图据网络)



作者简介:郭拥民,河北大名人。教师,爱散文,爱生活。

在场管理团队

总    编:周闻道

副总编:晓来轻酌

赞助人:李玉祥、龚益成、北京了了、蓝鹏飞

在场编校:宁静(组长)、袁志英、钱昀、刘月新、刘小四、偏说、杨培铮、六六、刘爱国、李慕云、李世琼、吴微

在场朗诵:海之魂(组长)、郭万梅、赵文、花语、龙丹、吴海燕、章涛、万军、唐克、万一

在场阅评:郭连莹(组长)、润雨、王茵芬、高影新、鸣谦、楚歌、林中蔓青、齐海艳、赵琳、邓文静、张玖玲

在场制作:四季芳(组长)、刘珍、宋小铭、谭丽挪、庆洁、董丽、胡君涛

在场宣传鸣谦(组长)、雷永鸣(副组长)、东方坏坏、詹晓明、魏巍、张倩男、杨惠泽

在场终校:袁志英、杨培铮

特约评论员:郭连莹、乔民英
投稿须知

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的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来稿请附上120字以内的简介和照片。征文投稿第三天可查看邮箱或群里每日预告;长篇稿件一月之内未发表的,请自行处理。

一篇文章只修改一次,请投稿前仔细斟酌。投修改稿时请一定注明“修改稿”。

1800字以下的散文,请同时投两篇。

此为《在场》杂志选稿平台,在场团队有权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推广,如不同意,请在稿件中注明。

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杂志投稿邮箱:zczy0838@163.com

在场网站:http://www.zczysw.com/


    关注 在场主义散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