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天下第一关?

 

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随地形走势,设有大小关隘数十座。山海关、居庸关、雁门关、嘉峪关,是长城上战略地位最重要的四座关隘。...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长城如链,雄关似锁

万里长城上的各处雄关险隘

自古皆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塞

散落于长城沿线的雄关

犹如地图上的绚烂明珠

无数的诗人为此歌咏

无数的传说在民间流转

山海关、居庸关、雁门关、嘉峪关

谁是“天下第一关”

烽烟中矗立了百年的它们

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今天又是什么样子呢

|
  1  
- 山海关 -
峰涌浪阻渤海湾
巍峨挺拔的燕山余脉

在华北与东北的交界处陡然崛起一座高峰

横开列障,南临大海

长城宛若一条巨型锁链,铺枕于峰间

将山、海、关连成一体

山海关正如这链中的巨锁

扼守着海陆咽喉要冲

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说
▲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起点,周长4公里的正方形关城,由水路关隘、海堡城、海上敌台等一系列完整的防御建筑群构成。图为1900年,第一张由中国人拍摄的“天下第一关”。(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3月)
隋唐时

这里曾建有一座关城,名为榆关

是抵御北边突厥和东边高丽侵犯的军事要塞

明太祖年间

大元帅徐达看中此处

“守燕、依山、阻海”的地理优势

将位于山与海之间的榆关扩建

因其负山襟海,定名“山海关”
飞羽辽河上,移军滦水东。

身躯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

但期常献馘,不敢忘彤弓。

—— [明] 戚继光·《出榆关》
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

曾在山海关驻守16年

为了防止外敌由海上窜入,戚继光改建了长城

把长城的东起点延伸到海上

并筑起一座入海石城

石城傲立在大海之滨,形如巨龙之首

被人称作“老龙头”


▲ 秦皇岛山海关的“老龙头”长城,巍峨高墙已探入了渤海。(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2月  摄影 / 单玉瑛)
现在的山海关古城

城墙建筑依然保留着明朝时期的样貌

明宪宗题写的“天下第一关”匾额

挂在城中仅存的箭楼上

登上箭楼

北望燕山巍巍,南眺渤海滔滔

老龙头直伸入海吞吐着烟波
  2  
- 嘉峪关 -
明朝的西域边陲
绵延的河西走廊西端直通苍茫大漠
南有祁连雪峰嵯峨,北有黑山冈峦延袤
两山对峙之间形成了长约15公里的狭长地带
嘉峪关正是雄踞于此险要之地
这里东连酒泉,西接玉门
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门户
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
▲ 祁连山下的嘉峪关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10月  摄影 / 王金
汉武帝时期开通西域
在河西走廊列四郡,设两关
这两关是敦煌以西的阳关和玉门关
而嘉峪关所在的这片狭长谷地
当时只是“四郡两关”军事系统中的一站
▲ 小方盘城遗址被认定为敦煌玉门关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1月  摄影 / 王金
到了明初
北元的蒙古军队已不再从玉门关进犯中原
改走嘉峪山西麓的捷径
公元1372年
破虏大将军冯胜于甘州大破元军
为防止残余元军的不断袭扰
遂在河西走廊中部的嘉峪山西麓
两山间狭长谷地的最窄处建关
定名嘉峪关,成为明朝的西部边陲
明朝之后
嘉峪关替代了阳关和玉门关的象征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出了嘉峪关便生死难卜
有生离死别之感
在1842年,林则徐因“禁烟运动”
被谪贬伊犁途径于此时
面对巍巍雄关和茫茫大漠
吟咏了下面这首《出嘉峪关》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清] 林则徐·《出嘉峪关》
  3  
- 居庸关 -
雄关叠翠卫京师
北京城西北百里之外
太行山余脉连绵起伏
长城辗转于丛山之间
两侧险峰耸立,峭壁陡不可攀
居庸关就坐落在
太行山京北余脉的军都山峡谷中
扼守住南下京师的通道
▲居庸关关隘示意图

图自《中华遗产》2016年10月
早在战国时期

燕国就在军都山设下“居庸塞”防备胡人侵犯

“居庸”是“徙居庸于此”的意思

“庸”是指修建长城的民夫

此后唐、辽、金、元数朝,这里都设有关城

先后易名军都关、蓟门关

直到元朝才更名居庸关

修建居庸关的峡谷

是古代华北平原

通往西北、内蒙古高原的必经之路

既是中原王朝向漠北开疆辟土的前哨

又可以利用其险要地势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

其实在古时

从北边隆庆(今北京延庆)的八达岭关城

到南关口(今北京昌平区南口镇)

都是居庸关的范围

清代大学者、《海国图志》的作者魏源

曾在鸦片战争时期于南关口教书

其间他两次游居庸关

看到关城上残留着抵御外敌留下的痕迹

留下这首《居庸关》
十年嵌奇把一程,连云虎跨是关城。

雄山尚作窥边势,古涧难平出塞声。

——[清] 魏源·《居庸关》
而今所说的居庸关

只是狭义上的居庸关城

今天的居庸关关城

是去往八达岭长城的必经一站

两旁的山势雄奇,花木繁茂

远望好似叠翠层层挂于山间
▲ 如今的居庸关关城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5月  摄影 / 马文晓
  4  
- 雁门关 -
黄土高原的大门
恒山西脉
在山西代县形成一座U形山峰
东西山岩峭拔对峙
像一座大门守护着身后富饶的晋中平原
传说由于峰岭高峻,鸟飞不越
只能从两峰之间的缺口飞过
故名雁门山,也叫过雁峰
雁门关为内长城的关城
踞于雁门山腰
是连通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重要枢纽
▲ 如今的雁门关

图自123rf.com.cn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

战国时期,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

曾在此设雁门郡

后经历朝历代的修葺完善,形成了雁门关

兵家自古就有

“得雁门而得天下,失雁门而失中原”的说法

足见雁门关军事地位的重要

从汉时的飞将军李广、卫青、霍去病

到唐朝的英雄薛仁贵

以及北宋杨家将等都曾在雁门关浴血奋战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作于唐中期

当时藩镇的叛乱此起彼伏

雁门关就是平定藩乱的主要战场之一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古籍《吕氏春秋》中记载

中原有九座异常险要的关隘

称“天下九塞”

凭借身处最险要的地势

雁门关列九塞之首

而清代时,由于疆土扩张

雁门关失去了战略作用而败落

转而成为塞北通往中原的商道关卡
▲ 山阴县境内的广武城是明长城雁门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到了今天,关隘和城堡已经荒废,图中被城墙围起来的村子—旧广武村,仍保留了古时的关隘名称。(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7月  摄影/杨建民)
内容节选自《博物》2009年03月

撰文 / 陈子微  供图 / 全景 IC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7月

撰文 / 鲁顺民  摄影 / 秦红宇 等

责任编辑 / 马子雷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中华遗产》2016年10月

责任编辑 / 安洋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微信编辑、排版 / 村口王师傅
别错过

春节被催婚?催就催吧,又没被关大牢

冰岛成因 - 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论战之一

 唐朝“女汉子” 

春心荡兮如波,出游不及诵诗


    关注 中国国家地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