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评】金勇评诗——《傍晚》/一江

 

诗与评...

诗:

●傍晚

文/一江

再也没有那样的傍晚

十岁的大姐踏着矮凳

在灶台上挥舞着大锅铲

八岁的二姐把猪潲倒在了

最抢食的肥猪脑袋上

我在天井摇水

所有的盆呀桶呀都是满的

三岁的弟弟坐在门槛上打瞌睡

母亲一推开木栅栏

我们便点上灯

再也没有那样的傍晚了

大姐把裤子接了一条卡其色的边

二姐把黄瓜新长的卷须牵到竹棍上

栀子花真香啊,可是小虫子也喜欢它

父亲摇响自行车铃

弟弟挽着裤管,满腿泥巴

再也没有那样的傍晚了

天空蓝得忘乎所以

瓜果总是长不大

空心菜有白色的喇叭

蜗牛慢慢爬

我们只管做梦
评:金勇

我常常感觉的好诗,就是诗的画面感和诗的在场性。一江这首诗,恰恰就具备这些特质。像电影在回放我们童年脑海里保留的记忆。

诗人在自己的诗中进入角色,读者也跟着进入,读之让人心也锥刺般的疼痛。熟悉的画面,熟悉的场景,都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读者眼前。

也许诗人在写自己记忆中的童年时光,但却无形中道出了我们那个年代更多人的影子。她这首诗从主旨上来说,是描写内心感受的,但我却把它归类于乡土诗,因为它有很深的乡土印记。

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潮流,使得国家繁荣昌盛的同时,也加速了乡愁中记忆的流逝,这种质朴的原始生活气息,正在缺失,甚至在逐渐走向消亡。

而乡土诗留给我们的正是这种记忆的复原。像梦一样,我们只有回忆,却回不去了。

诗人在回忆那种苦中作乐的幸福,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一家人生活的细节情景。

从这首诗可以读出,那时候一个人的家庭生活都是很拮据的,日子过的并不富裕,但正是这种苦日子,使得我们在唯一吃饱饭的年代,显得弥足珍贵。

一家人苦中作乐,没有过多的奢望。很令人感动和怀念。从诗人提供的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6口之家,大姐,二姐,作者,弟弟,父亲,母亲,一家人在乡下的生活片断。

全诗共分4节,每一节都是一个故事,有大姐二姐的故事,也有作者和弟弟的故事。

这首诗中,诗人首先给我们安排了一个这样的场景,一家人的琐碎生活细节,父亲长期不在家,早出晚归的工作,而母亲则是一个家庭主妇,操务农活,全家的重担几乎是两位姐姐在为家庭操持着维系。

十岁的大姐,已学会了踏在凳子上做饭,八岁的二姐尽管还小,但也学着给圈里的猪倒猪食。我穿着大姐缝补过的裤子,同时也学会了在井里打水,把家里的水桶装得满满的。一边帮助家里干家务,一边照顾照顾三岁的弟弟。

尽管日子过得很苦,但一家人其乐融融,显得很温馨。尤其是每次看到父亲摇晃着自行车铃铛回家时的那种幸福的感觉。

“再也没有那样的傍晚了”

诗人连续三次,都在感叹这种声音,这绝不是矫情,而是内心深处的发声。它呼唤的不止是一个人的记忆,一个人内心的痛惜,更是我们很多人的过往,一个时代的真实的场景。这种声音不止是梦和夙愿,更是一种精神的回归。

2018.1.17

编辑推荐>>>>>>

【长篇小说·窑坪往事】王凤文:首篇  廊桥

【长篇小说·窑坪往事】王凤文:廊桥(第二章)

【长篇小说·窑坪往事】王凤文:廊桥(第三章)

【长篇小说·窑坪往事】王凤文:上篇●染坊(第十五章)

【长篇小说·窑坪往事】王凤文:上篇●染坊(第十六章)

【长篇小说·窑坪往事】王凤文:中篇●走汉中(第二十章)

【长篇小说·窑坪往事】王凤文:中篇●走汉中(第二十一章)

跟踪《窑坪往事》请关注《静默文学》,选择微站小——长篇小说



本期编辑:静    默

征稿启事:诗歌、诗评、散文、小说、随笔、摄影艺术。来稿请以文档形式,附100字以内简介

投稿邮箱:410901478@qq.com


    关注 静默文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