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仁:茶道诗咏并叙

 

百年行余 期待有你。...

行余

书社


茶道诗咏并叙

文山西大学李德仁教授

点击音乐欣赏美文美诗美书
        茶作为饮品可称“国饮”,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可上溯到炎帝、黄帝时代。古医书《神农本草》中即有详载。茶字原写作“荼”形,上面是“艸”,下面是“木”,中间是“亼”(读若集,有会集之意),从艸从木,中间亼表示众叶聚集,含会意之旨,这就是古茶字。大篆小篆隶书都无“茶”形写法,自唐以后,始写为“茶”形,艸木中间有一“人”,其意不通,原是俗体,后来衍用,反以为常了。茶字行而荼字转而只指一种开白色小花的野菜。

         中国人饮茶数千年,逐渐延申发展出茶文化,其与道儒佛文化相互渗透结合,自成体系,为中华文化之重要一支,且与茶叶同传之于海外,风行于世界。茶文化的核心即是“茶道”,茶已成为载道之具,茶道把茶文化的理念提升到了哲学以及伦理思维的高度层次。

        “茶道”一词目前所知较早见于唐人封演所著《封氏闻见录》,此书中载云:“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宋代茶道更盛,南宋时茶道始传入日本,后来又传入西方。近时有些人不知史实,妄言茶道始于日本,这些误说应予纠正。

        茶道在唐代已经大兴,论述最为系统全面的首推陆羽《茶经》,其次有张又新《煎茶水记》、封演《封氏闻见录》等,宋人所著更多,如蔡襄《茶录》、黄儒《品茶要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熊番《宣和北苑贡茶录》等。明清亦继有述作。而茶道文化更多的存在于产茶饮茶之生活实践中,成为吾国人生休养之一大文脉。近代以来,国势腐败,帝国主义大肆侵略,国难日深,茶道衰落;而今中华转兴,茶道亦渐转盛。然而当今国人中,知“茶”者多而明“道”者少,故亦有阐说之必要。

         近来吾为弟子们授艺,并讲国学,假座于 山西大学南门之古树普洱茶楼,每饮淳茶,忽念茶道原委,因兼采古今茶论,参以己意,约略梗概,撰为《茶道题咏四首》,并书于壁,兼示茶道爱好者。今复录之,以餉友朋。老子云:“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然则有心人能善得无味之味,请以兹篇试之。
茶道题咏

诗山西大学李德仁教授
  一

茶道千年有妙传,

分茶容易道知南。

拈杯应见天人境,

清正廉和四字观。

 二

一盏清茶含古今,

至味玄玄淡且深。

从来万事隽如此,

高士心开两面门。

 三

茶中有味自绵绵,

不在苦耶不在甜。

此道须分分不得,

是心明悟更难言。

 四

壶里乾坤大无边,

茶缘结处是心缘。

他时共展青云志,

原在品茗一悟间。

附注:茶道四字观一一

清,茶清、水清、器清、人清。(清者离尘俗也,此为学道第一门径。)

正,器正、味正、身正、心正。(正者自高雅也,不偏于一边方能正。)

廉,价廉、仪廉、知廉、行廉。(廉者必去贪也,人不贪则心自不偏。)

和,火和、气和、人和、事和。(和者即达道也,悟此即知天下大本。)

2018、2、27 于山西大学寓
书法

书法家:山西大学李德仁教授


关注行余 点击链接


1、张驰:正觉寺记

2、任兆琮:介休历史十题

3、郝继文:外乡人有文化

4、碑刻中的地方文脉丨安介生

5、手推推丨燕晓俊

6、才女老师李婧篆刻选
百年行余 期待有你
记住这一刻!
行余书社双鱼标识发布实况

行余书社组织结构
荣誉社长:吕林建
艺术总监:李    焰
行余书社顾问
(按年龄顺序)  
  韩中明  
王爱登
安介生
介子平
郝继文
行余书社社长
武文峰
行余
行余书社 春暖花开
◆ ◆ ◆ ◆


本期编辑:马越      王宏

校       对:郝秀秀   和平

审       稿:梁艳忠
◆ ◆ ◆ ◆


    关注 行余书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