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悦读微刊【NO.21】 散文|杨献平: 亲人现实境遇和文学聆听

 

房子,孩子们的日子过得好,这不是我和弟弟的事情,也不是我们俩兄弟这般草民的梦想,也是母亲的尊严。...

点击上方“银河悦读”关注公众号

开启新的阅读时代


散文
亲人现实境遇和文学聆听
作者:杨献平
房子,孩子们的日子过得好,这不是我和弟弟的事情,也不是我们俩兄弟这般草民的梦想,也是母亲的尊严。

2013年秋天,去北京鲁迅文学院学习。成都依旧热。提前几天北行,是为了先回家看看。母亲在电话中告诉我,弟弟正在修房子。此前,母亲春节期间在成都小住时,经常为此事感到心有不快,说起家常就念叨、叹气,皱纹里面都是忧愁。前些年,弟弟只有二个女儿(计划生育罚了不少钱),没有儿子,母亲愁眉不展,天天念叨啥时候聚平(弟弟名字)再有一个小子就好了。现在,弟弟有了儿子。高兴了几天, 就又时常叹息说:左邻右舍都盖了新房子。村里也不数咱穷。还住着破房子,脸上没光彩。去年八月回家为母亲祝寿时,我就心怀忧虑地对弟弟说,你一年干一件大事就了不起。趁孩子们都还小,先把房子盖起来。有了新房子以后,就可以集中精力供给孩子们读书了。

房子,孩子们的日子过得好,这不是我和弟弟的事情,也不是我们俩兄弟这般草民的梦想,也是母亲的尊严。她老了,别无所求。如果儿女能让她在其他人面前觉得一种荣耀,那就是最大的福分了。我还想,要是父亲还在世,他一定也会为弟弟盖新房子出力气的。可惜,父亲不在了,家四面都漏风,走到哪里都觉得空。时隔一年,虽然期间有一些电话商议,没想到,弟弟说盖就盖了。我听到消息,一方面感到高兴,一方面又替他感到担忧。高兴的是,弟弟和弟媳妇终于听我的劝告了。担忧的是,弟弟向来想事简单,盖房子当然会遇到一些难事,他一个人难以支撑。

在一个早上被朋友送回。在邢台市,我买了很多东西,给母亲、侄女和侄儿们。另外,朋友告诉我说,低保办下来了。母亲今年六十六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早该拿到低保了。可村里就是不同意,理由是我们家富裕。这个理由让我想笑。我在外当兵多年,至今也是个工薪人家。弟弟在家务农,闲时给别人开大车拉煤,或跑货运。三个孩子,再加上母亲,日子过得艰难。很多五十多岁的,日子过得风雨不透,远近闻名的人都拿了低保,而我母亲没有。朋友是当地一个部门的副手,与民政部门的人熟悉。即便如此,还是拖了三年。当我拿到低保存折,递到母亲手中时,蓦然觉得一种冻彻心扉的凄凉和悲惨。这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啊?这又是怎样的一个乡村世界和世道人心啊?

车子在陡峭山路上奔行,两边村镇都是我熟悉的,几乎每一座村庄,都有我熟悉的人,健在者叫我心生空濛,逝去者叫人悲凉。一个多小时后,车子转过山岭,赫然看到一座庞大的新房子,房顶都打了,只剩下盖配房和内外装修等比较散碎活计。我当即拍了一张照片,发微博说:“弟弟独立盖了新房子,这是我至为高兴的事!”确实如此。人说,长兄如父,父亲不在了,我这个当哥哥的就感到了责任。在家一天多,帮着和泥、铲泥、拉砖。虽然积极振奋,但毕竟多年不干活儿,总是感到累。晚上,母亲说到了盖房子的过程,主要是哪些人来帮忙,哪些人干得多,尽心等等。我也觉得,乡间生活的复杂性也是匪夷所思的,乡间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也很难理清。但在关键时候,一些人来帮忙,就是检验亲情和关系的重要尺码。
第三天到北京,至鲁迅文学院报到。我没想到,这里环境这么好。也觉得,有遍地嘈杂、万千纷攘中,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供谈论文学,与一些同道共处一地,且主要的活动内容都是和文学有关,这应当是幸运的。有一次发言,我谈到几年前在巴丹吉林沙漠工作时候,一些领导对写作者的不屑、不满。也说到,在这个一切都在以物化程度为基本参照和衡量点的时代环境下,文学是这个时代真正奢侈的灵魂事业,她可能与任何人无关,但必须要有同道,才不至于这个时代过于表象与具体,使得人的心灵和精神在车马横穿的当下生活获得一种力量。

我也说,若还是在西北,即使鲁迅文学院的高研班继续到一百届,我也未必会在这里出现。这其中的原因,我想每个人都是心知肚明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则是为文学而专设一方水土,也是时代的产物。可能是全球独有的。可尽管如此,到鲁院前几天,每天晚上都睡不好。我不知道具体原因,但不是兴奋。对于我这样一个刚入中年的男人,因为经历繁杂和多,也因为自我的省察和某些觉悟,逐渐地看轻了外在的那些。一个写字者唯一能够骄傲的,就是作品。我也一向觉得,写作这档子事情,其实一点也不高贵,只不过想把自己的名字留得比多数人长一点而已,至于多长,取决于作家个人的造化,以及时代的流转及其众多外部因素。

第一次听中央党校周熙明教授的课,开始不抱希望。没想到,那是一场叫人欣慰和鼓舞的讲座。我一直觉得,一些东西是生硬的,而其传播者也难逃僵化的嫌疑。可周熙明教授却有一颗洞知文学及文学境界理想之心,他说到文化自觉、启蒙,培养有机的文化思维,形成有效的话语系统,以及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重建全民共享的核心价值等。我觉得新鲜,重要的是朴素和真切,深刻和生动。比如,突破对文化狭隘性、碎片化理解局限,放宽视野看文化;突破对文化表象性极端功利理解的局限,把握文化的本质性力量;突破古典时代与经济时代的思维局限,未雨绸缪,为新的时代来到做好准备;以及改变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简单或粗暴否定态度,理性自省地从传统中获取走向未来的智慧等等。使我觉得这种讲座完全是艺术的,而不是灌输的;是自由的,也是亲切的。是另一种话语系统,与当今流行的话语有着本质性区别。

这是一种启发,更是一种视野和思维的拓展。我一向觉得,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尤其是写作者。可惜的是,我见到很多写作者,诗歌只是专注诗歌,小说也只是专注小说。这种自闭行为,其实是要把自己逼到单一的道路上来。我也对某一位诗人同学说:诗歌写作会使得人的内心和灵魂越来越尖锐,适当时候写些随笔小说,可以使得自己的心灵更宽阔丰富。我也觉得,一场好的讲座,不在于说了一些什么,更不是告诉大家一些什么趣闻和秘密,重要的是令人心有所动,思有所开。再听王晓鹰的课,他讲话剧《理查三世》,主要是创作和演出情况。从理查三世的故事乃至其至今的扑朔迷离当中,感到莎士比亚的那种即时创作,特别是对时代真实历史和人物的刻画与表现能力。我想,这也许是一个作家必备能力,重要的是我们所在的时代,重要的是我们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本质那种参悟与楔入才能。

欧阳自远是一位科学家,他讲课是关于宇宙的,星球的,科学的,尤其是他那种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谦逊的大师风度,是最叫人着迷的。欧阳自远这个名字和他的相片我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街道上看到多次。敬仰和尊重科学家,我觉得自己有这样的一种天性。欧阳自远讲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及主要成果,介绍中国在航天事业的进步发展。他的一句话叫我动容,他说:要培养新的科学家,航天事业光靠他这样的老头子不行!这种襟怀和远见,是这个时代各行业最为缺乏的。李敬泽的课是第二次听。此前对他的一些批评和随笔,阅读算是比较多的。李敬泽有一种通达的思维,以及化整为零,切中文学本质尤其是当代文学核心的能力,这种能力多数是天赋。今年四月,在东莞听他讲了一次课。说的是如何向自己的内心发问。这一次,他说到小说要看到人,小说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内在的生活;几乎所有的语言都用于公共生活,只有文学语言才是用来面对自己和自己说话的。李敬泽还说,文学是对人基本生活经验的再发现、再创造。文学语言的根本要义是精准。

关于这一点,我好像几年前也说过,那时候玩散文中国论坛,就一位女作家的散文语言,我说过此类的话。也觉得,精准的语言才是文学所需要的,也是文学语言区别于公共语言的魅力所在。

对于评论家施战军,我第一次见,是一个非常有亲和力的人。过多的话容易让人觉得谄媚。他的讲课题目非常诗意:《雪花上一千次地落向一切大街》。开篇,他说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特别提到里尔克和瓦雷里,“九叶诗派”几位诗人。他说文学艺术是人的生活前史(大意)。这句话叫人新鲜。仔细想想,也确实是这样的。他说,万事万物之间都有着平静、深刻、玄妙莫测的联系。特别是他所说的“对每一个生命的体恤”这句话,实在是精当的。这里面,生命的平等意识、悲悯情怀与同生共体的互助互存,相互的体谅和解,才是人类最伟大的品质,也是文学的永恒魅力所在。

好的讲座就是一种启发,醍醐灌顶,是触发人之颖悟的天外之音。何建明对正能量的看法,尤其是其对某一部作品的看法,我也觉得了某种一致。北大吴国盛教授的课对我来说是一次科学普及,他说,科学大规模地转化为技术,科技对生活无孔不入,到处充斥着科技逻辑。基因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以及当我们接受一件新的技术设备时,就接受了它本身所蕴含的逻辑。并说,互联网技术的本质是民主的产物,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使得人类的生活越来越透明且充满各种悖论。

白烨的讲座侧重于常识,说到作家要不断省悟的问题。其中,他说到《白鹿原》的价值与其获奖经历时候,我差点落下泪来。多年以来,我也觉得,《白鹿原》是三十年来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没有之一。再以下,可以列举很多。 就陈忠实而言,《白鹿原》完全是一个奇迹。某日下午,和几位同学在院内散步时候,我还说了《白鹿原》当中几个很伟大的细节。我也知道,很多作家对《白鹿原》持有异议。换句话说,《白鹿原》当然也有瑕疵,但相对于这个时代的文学,作为文体巅峰,《白鹿原》还是当之无愧,令人喜欢的。

这些课之间是中秋,早在十多天前,我就电话对妻子说,中秋要回家陪陪母亲。多年中秋没和母亲在一起了。况且,弟弟的房子仍在建设当中。妻子说:这样做太好了!中秋前一晚,乘坐高铁到邢台,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朋友送到家再返回。白天帮着弟弟修房子。傍晚,下了一点小雨,至除夜,月亮从云层中露出来,我拿着相机拍了几张。然后和母亲,弟弟弟媳妇坐下来聊天。弟弟说喝点酒,我也想喝。弟兄两个,喝酒说话。我说到父亲,说到做儿子的,就是要母亲觉得荣耀。乡村世界其实是最原始的,人的各种欲望暴露最直接,人之间相互合作与怨仇也最集中。弟弟盖了新房子,就是孝行,让母亲有了一种生子不枉,儿子有德的满足感。说到我为什么回来,我说:我虽然不能帮着干什么活儿,但作为哥哥,对唯一的弟弟来说,他盖房子我回来,不管干多少活,但起码能给他壮个胆。让乡亲们觉得,我们兄弟俩是团结的,相互体贴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尽管全球化和程式化进程势不可挡,但乡村世界的“人本主义”和“人多力量大”传统仍旧根深蒂固。这个时代的每个人,也都体验到了愈加深刻的孤独。我们这一代以后的八九十年代至新世纪出生者,那种深处人群而孤苦无依的痛感或许会愈加强烈。

我还说到父亲,那个悲苦一生的男人,他离开这个人世已经四年多了。每次回到老家,我都不敢一个人睡,妻子在的话,我觉得安心;我一个人回去,弟弟就陪我睡。是母亲对弟弟说,你和你哥一起睡吧。母亲好像知道我内心所想似地,好几次都这样。我深深地感谢母亲和弟弟,他们知道我不是害怕,而是会触景生情。因为,这个家,几乎每一寸墙皮上都还留着父亲的指印和体温。
在回北京的动车上,我写下一首名叫《失去父亲的夜晚》诗:

上面是牡丹,下面

两只鸳鸯,再下面有一张毛毡

再再下面是木板

木板下面是空,是水泥封闭的另一种

应当是二零零七年,我和父亲

在春夜里,并排睡在这张木床上

他叹息,但不打鼾

我几次惊醒,听到他在叫疼

我想父亲一生够苦的了

他的身体让我想起时间和它的博物馆

他叫疼,使得世界上所有的春夜都锈迹斑斑

我后来又睡着了

醒来,阳光大面积存在

父亲不见了,就像四年后的现在

秋天把一年的大地摘净

我仍旧睡在那张木床上

有几次惊醒,发现木床一侧

一个男人站着,抱着胃部看我

我再闭上眼睛

感觉这木床越来越空
编者按

月落窗台

这样的文化随笔,觉得了一种书写的自由。在文学和乡村之间行走,体察人间烟火的温度。从文学课堂到亲人境遇,温暖与薄凉交替。切身体察,自觉醒悟,是书写者对文学的敬畏。作者秉持谦诚之心,朴实自然之态,观照尘世,及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联与精神照耀。低温的文字更具渗透力,娓娓道来,蓬勃而发。语言极具魅力!推荐阅读。编辑:月落窗台


杨献平

作者简介


散文家、诗人、酷评者、文学期刊编辑,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沙漠之书》、《废墟上的花朵》,长篇实验文本《中国的匈奴》等。中国作协会员。现居成都。

文友评论 

独上月楼

2018-03-19 18:52:45

作者的这篇文字,与我们经常阅读的散文随笔有很大的不同。就从《亲人现实境遇和文学聆听》的主题看,本身就是反差很大的两个主题,而作者的文字也是在接地气的乡村现实与“象牙塔”(鲁迅文学院)的高端讲座里穿梭,读者的思维也从入世到出世的双向轨道里穿越翻转,常常会有“失重”的感觉,直到最后一个句号,读者的思绪才能扎实落地。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而写作是一根红线,将理想和现实串了起来,“使得人的心灵和精神在车马横穿的当下生活获得一种力量”。月儿将此评价为更具渗透力的“低温的文字”。我感觉,此文本身就是一种底蕴厚重的讲座,他有一种提拔的力量,让人们在泥沼般的现实中挺拔精神的躯体,以写作的形式,活出一种不甘堕落的精气神。狠狠为作者和佳作点赞、打赏!期待更多的人可以读到这样优秀的文字,从中汲取精神的营养。

作者在文中写到,“在这个一切都在以物化程度为基本参照和衡量点的时代环境下,文学是这个时代真正奢侈的灵魂事业,她可能与任何人无关,但必须要有同道,才不至于这个时代过于表象与具体,使得人的心灵和精神在车马横穿的当下生活获得一种力量。”又说“写作这档子事情,其实一点也不高贵,只不过想把自己的名字留得比多数人长一点而已,至于多长,取决于作家个人的造化,以及时代的流转及其众多外部因素。”而月落窗台的评价更是深刻:“低温的文字更具渗透力,娓娓道来,蓬勃而发。”醍醐灌顶!受益良多!坦率的说,有几天了,打开银河悦读,我会有一种淡淡的失望,于是知道,仅有网站的存在也不一定就是成功,倘若没有理想的文字,网站也是“空”的。今天读到作者的文字,加上月落窗台的按语,我找到了一种满足感。每天若能阅读到这样一篇文字,谁能说不是一种荣幸呢?

紫气东来

2018-03-20 00:38:51

一篇不同反响的随笔,令我爱不释手,以至已过子夜还挑灯拜读,罕见的佳作!作者赐予读者的不仅仅是流畅的文字、浓厚的乡情亲情、高大上的文学讲座,而且会奇异般地勾起读者对文学的细细思考。“亲人现实境遇和文学聆听”给人的表象二者毫无必然联系,书写不好必是两张皮,风马牛不相及,可随着作者潺水般的文字行走中,二者关系链接得却添衣无缝。咋思忖,略存迷惑,再深思探究,悟然悟醒。作者原来以文学的自由,荡游在世间的风尘之中,将人世的冷、暖收入眼帘,融入脑中,精打细磨,涌出笔端,又自然地还原于人世间。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学智慧与文学气质,堪称老道。耳目一新的佳作给我的启迪是,当今的文学作品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才有读者群与市场。学习、欣赏!为杨献平老师点赞、闪星、打赏。 月落窗台老师精炼、深邃的编者按将作品诠释得清澈见底,可谓引领读者分折思考作品的向导,彰显出优秀编辑的功底,热烈点赞!

渴望

2018-03-19 22:30:02

整篇文章用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亲人的境遇,河北邢台与我婆家南宫很近,风俗习惯大致相同,盖房是农民的头等大事,家境好点的盖臥磚的,条件差的盖标磚的。盖房时当家世户的都耒帮忙,在外边的哥们弟兄更是责无旁贷,出钱又出力,乡亲们看着羡慕,眼热,家里人臉上有光!熟不知,外边有人,不管条件好坏,都是家里老人办不下耒低保的原因,党的政策是好的,到下边执行否,就难说了!山高皇帝远吗!这是常有的事,见怪不怪了!个人愚见,您姑妄看之,不过现在好多了。……作者在乡村与文学课堂行走,亲身经历,体验民情,用文字记录下耒,展示给读者,让人深思……非常接地气的好文!闪星!点赞!
空白

浩瀚银河,欢悦汇聚,

每个人都是一颗璀璨的星。

写作、阅读、乐活、创造、交友、寻梦

……共同谱写你我的光芒。”

输入




银 河 悦 读 公 众 号

扫描右上二维码添加关注

文学|艺术|生活|分享

散文|小说|诗歌|游记|评论|剧本

摄影|绘画|书法|非遗

交友|旅游|烹饪|亲子|健身|养身

欢迎加入我们,找到知音
银河悦读网网址:www.yinheyuedu.com
                      欢迎登陆,注册,投稿 


空·




最好的赞赏

是您的悦读时间
欢迎投稿

1、欢迎投稿,文体不限。

2、来稿请附个人生活照+百字以内作者简介。

3、请投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4、投稿地址:http://www.yinheyuedu.com/

5、关于赞赏:读者赞赏金额60%作为作者、朗诵者的稿酬,40%用于平台运行维护费用。赞赏金额低于10元的不予结算。同题诗、歌词的赞赏金不发放,留作平台运转。所有赏金按年结算,2018年2月9日开始执行。

总编:独上月楼

副总编:柴英

执行编辑:哭之笑之、青梅煮酒、梦秋、天海蓝蓝、石佛、安瑞平、星点、夏日清荷



图文编辑 | 康蕾蕾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关注 银河悦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