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在优雅中强悍 在冷寂中绚烂 刘爽艺术专栏

 

如果用一支酒形容徐华,那一定是威士忌,又烈又优雅。...



西安高大尚全新企划刘爽艺术专栏

每周二刘爽老师带你一起品鉴艺术
说起艺术,你对它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资深媒体人刘爽老师用她独特的视角,

带你走进艺术的世界,

每周二,跟着刘爽老师一起,

感受艺术生活,品读艺术人生。

——西安高大尚刘爽艺术专栏

国画家徐华博士
素描徐华

如果用一支酒形容徐华,那一定是威士忌。又烈又优雅,有摇滚乐的猛也有民谣的抒情,是这个北方成长的天秤座男人的属性。也犹如他痴心绘画的华山,是由优雅打底的强悍。

徐华喜画山水画,也做没骨花鸟。有人称之为学者型画家,从西美到国美再到西美,读完博士,绘画之外也做艺术理论研究。他说从事中国画者要多读书,需花四分时间读书三分时间写书法,三分时间画画。读书,是其生活要事。

徐华爱游山玩水,近几年也热衷于在写生中进行创作。仅2017年秋天到2018年初,他便从欧洲到华山到中国南方踏遍了城市山川,完成大量的写生创作作品。他的画是写意的,传达的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写意精神。他这样解读写生:“写生”是山水画基础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锻炼画者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笔墨表现能力。写生是作者面对千变万化的大自然,进行取舍和组织的再创造。“写生”广义上来说就是对景画画,但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有着自己特殊的含义。“写”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笔墨抒写,即所谓的表现方法。“生”是对画面的效果的一种要求,“生”也有生机、生气、生意、生命之意。“写生”就是用“写”的方式,来表现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生命之意。

199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2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研究生班;2008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国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学博士,《陕西国画院·院刊》执行主编,华山画院副院长。陕西画院联盟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

这几行简历背后,是怎样的徐华?
2017年在法国橘园
2017年在法国奥塞美术馆
2018年在华山写生
2018年春节在丽江


隐形的反叛者

启蒙来源于爷爷宅中悬挂着的春夏秋冬四条屏,童年时期的徐华从分辨画作季节开始,便潜移默化的促使他走上了艺术的之路。 1994年读西安美院的国画系,主攻的是人物,在完成了造型能力和人物画的理解和对时代特征的把握等训练之余,徐华清醒意识到自己更喜欢山水,“山水画其实更包容。大山水中不但花鸟、人物,容纳万物,山水画能给予人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徐华这样解释。大学毕业因为父母在兰州工作回了西北民族大学教书,才过了两年,“不安分”之心便起:你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发现自己老了是什么状态的时候,就会有一些迷茫,觉得悲哀。所以,在多方面考虑下选择去中国美院继续深造。

中国美术学院在山水画传统方面有一套自己的系统,入学会考书法考、古诗词,甚至有的专业还要考篆刻,而中国大多数院校都是照搬西方的考试模式,以素描、色彩、速写作为入学的必考门类。对我而言,我是想真正在中国山水画传统上有继续提升,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国美的学习,得到诸多名师教导,也明晰了中国画南北差异,如何更才能做到兼容并蓄,又不失自己内心的追求。国美的教学环境十分开放,传统艺术与新锐的艺术形态融洽并存,这与西安美术学院的周秦汉唐传统完全不同。在这里,徐华除了专业的山水画训练,在理论上也有了自己的一套认知方法,如何解析前人的经典作品,掌握其内在创作规律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和著名评论家水天中先生一起

2016年和著名画家王子武、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一起


国美毕业回到兰州,几年后第二次反叛开启。2008年考上杨晓阳先生的博士,在毕业十年后再次回到西安美术学院读博,有了长期的时间经验,这次侧重于美术理论,主要研究方向是西部美术和长安画派研究。杨晓阳当年还西安美院的院长,作学问非常严谨,这对徐华学术研究影响很大。我们从徐华后来所出的四本著作便可知一二。学业之外,徐华受杨院影响最大的是做人的格局和知恩图报的品格,认为“心胸的格局不够大,画的境界也不会大到哪里去。在博士阶段更多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杨院带我们去赏月赏彩陶、古玉,去听古琴等,他不是教你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如何在众多的事物里去找着一种共性,为自己所用。”徐华这样回忆。

徐华读博期间重点是在理论,读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画论、画集、评论、中外文艺著作等等,练就了清醒的认知:人的精力有限,想在有限的时间段里把所要想表达的所要追求的,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我作美术史和画家个案研究,逐渐清晰了中国的发展方向以及其中还有那些空间可以继续探索,那些方面需要再创造,自己的绘画之路应该往哪里走。

博士毕业之后执编陕西国画院院刊工作,后来便有了后来的重要创作母题—华山

 徐华 《华山南峰》34x34cm  2015年
徐华 《黄昏却下潇潇雨》  32x32cm  2016年
 徐华 松风下棋亭 67x24cm2016年
 徐华 《南峰烟雨》  32x32cm   2016年
徐华  《天赐荣华》 32x32cm   2016年
徐华 玉女仙峰  42x42cm
徐华 光照下棋亭  58x45cm 2016
目师华山写精神

华山对于徐华,是种宿命。是永恒创作母题,是迷之爱恋。华山犹如他喜欢的八大、石鲁,气质是高冷的、雄浑的、优雅的、俊秀的、孤傲的,是一切美好词汇的综合。博士毕业两年的时间里,徐华一直在思考,也在研究前人,想从中得到启示。他看到潘天寿画雁荡山,黄公望画富春山,像范宽画家乡照金,自己要选择什么呢?早期,他也画过终南山系列,“觉得特征不是太明显,也不太符合我的性格或者追求。”

2013年的一个偶然机会,徐华第二次去了华山。那天晚上他乘坐缆车上山,近距离观察华山。他突然发现华山“别一样的美,月光下华山的石纹特别清晰,就像一条条绸带从天空而来,飘逸中有一种力量,朦胧中又见气势。”坐在缆车上的徐华心情澎湃,回来之后,开始做了大量有关华山的功课。他认为“华山是五岳当中最美的,又是最有文化的名山。”徐华在考察过程当中,发现写华山的诗词从古到今是所有名山里面最多的,多达几千首,从最早的《山海经》包括到近现代文人墨客、画家、政治家他们都有关于华山的诗词。华山以其“雄”“奇”“险”“秀”彻底征服了徐华,徐华研究了诸多画过华山的大家:包括明代的王履、清代的贾鉝以及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石鲁、何海霞、傅抱石等,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华山,而徐华心中的华山则是一种清隽高冷的、不染尘埃的,这和他内心的气质和追求极度吻合。
徐华   太华烟翠 42x42cm
 徐华   引凤亭42x42cm  2017年
徐华  《太华仙境》 32x32cm   2016年
徐华  福地 42x42cm
2016年 行者 徐华画华山个展


徐华说:我去过很多名山,但都没有华山更能吸引我。到目前为止,徐华陆续登顶16次华山,不论春夏秋冬他都会部委各种艰辛,亲自上山,体察华山之变,留下了数百张华山作品。在华山写生中,他体味古人所倡导的中国画的理法,“以大关小”“以小观大”“仰观俯察”“由表及里”“以动观静”“目师心记”的艺术观。他认为,对于画者而言,画华山其实就是画自己,而不是自然状态下的华山,面对华山,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上去,而是要不自己的精神放大好作品中来。徐华也许不是画华山最好的画家,但他一定是画华山作品最多的人。“华山下棋亭”已经成为其华山创作一个代表性的题材,有关下棋亭的创作品就有近200幅,有画家曾说,一个小小的下棋亭,徐华竟然有那么多表现手法,让人匪夷所思。下棋亭、长空栈道是华山著名的险道,危险重重。他不止一次的去冒险,攀爬、描绘,永不厌倦。倘若说苍松是打开华山的天然钥匙,高飞的鸟儿是险峻华山的锁子,高耸入云的石壁就是华山壁立千仞的大门,而拔出那把华山钥匙的人是谁呢?就是那些勇于探索攀登艺术山峰的画家。

2018年初,华山突降大雪,零下十几度,徐华热情高涨再登华山,极寒的天气下,夜间点着蜡烛,盖着军大衣取暖,他却欢呼雀跃,被华山的大美震撼,滴水成冰下坚持绘画,有种疯狂的热情驱使。早在2016年,徐华便于甘肃美术馆举办个展“行者——徐华画华山作品展”,应是除了张大千之外第一个以华山为专题的个人展览。徐华的华山创作也许将永远进行下去。

透过冷寂的画面,可以感受到他绚烂的热情。没有寂寞,艺术的寂寞只是表象。
 徐华《盛夏的阳光》68X34.5cm
 徐华《品咂日月长》
徐华《端午争新瑞》68X34.5cm
徐华《六月花开》69x34.5cm 2014年
丽人行 34cm×70cm 2016年


冷调子的没骨花鸟

没骨花鸟的创作的极其偶然。徐华在大学里任教时除了山水画之外也从事写意花鸟画的教学工作,特别是大写意花鸟。也是2013年左右,有一次不小心左手手腕受伤,然后影响画大幅山水画创作,于是他“想着画点花鸟”。一天写意花鸟画的常规颜色没有了,便找了其他颜色替换了一下。“画好发到微信后,国内诸多评论家和画家都说这种感觉新颖脱俗,有很现代,便鼓励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加上我一直想在色彩上有所探索,我在想,如何将色彩怎能应用到山水画当中,且能打破传统常规的着色方法,由于早年学习水粉画特别喜欢色彩,色感特别好,但是学了国画以后就很少用了,通过这次受伤的契机,完成了一次突破或转折。”
 徐华《佳人相见一千年》68x34.5cm
徐华《夜里挑灯为觅桃》68x34.5cm
徐华《大吉祥》68x34.5cm


徐华花鸟作品丝巾衍生品


2016年  花开长安 徐华没骨花鸟画跨年展
没骨花鸟画到了明清以后发展相对滞后,当下没骨花鸟画有很多人在继续探索,但是徐华希望传统没骨花鸟画能够跟大写意花鸟画相融合。“我想打破传统的没骨花鸟画,想让它跟大写意结合,这样更能抒发我的情感”。 在颜色的选取上,徐华选择了冷色,冷红和抹茶绿色,将沉稳和鲜活恰当好处结合。 徐华画没骨花鸟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可以充分发挥色彩的特长,将笔和色、墨很好的结合;第二可以将山水画的笔法应用在花鸟画里边。2017年初,徐华的没骨画鸟个展举行得到业界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徐华在用色和用笔上已经初现自己的风格,其没骨花鸟的识别率很高。

冷寂中的绚烂,可以形容徐华没骨花鸟的气质。

山水画技法品析
》、《王维研究》
水墨面对面
》、《
大道当风:石鲁绘画研究
《华山图册》
作为史论研究者

画画之余,徐华也做史论研究者从1998年至今发表绘画作品四百余幅,论文四十余篇。个人专著五部。最初是在读研期间,一家南方期刊看过徐华文章,邀请其为杂志采访刘文西先生,对方称“怕听不懂老先生的口音”,以此为契机,徐华展开了对国内名家的访谈。短短的几年,写了近五十篇。后来学校鼓励中青年教师出专著,2006年就把这些整理成《水墨面对面》出版,很多专家看后反映都特别不错。 后来陆续出版《 山水画技法品析》《王维研究》《华山图册》等。博士毕业论文《大道当风—石鲁绘画研究》也出版成书,主要研究石鲁艺术的写意性,徐华认为:写意性应该是中国画的灵魂,也是所有中国艺术的灵魂。研究石鲁的同时,将其绘画思想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收获丰满。

徐华主编的陕西国画院院刊
2013年开始徐华开始做陕西国画院的执行主编,目前已经出版二十多期,倾注了很多精力,被业界誉为“高大上的院刊”。关于院刊的定位,徐华非常清晰: 第一要讲学术性,国学为国画之根学术乃立院之本;第二是要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希望院刊有一个大视野、大气象、大格局,不能办成画院内部流通的资料;第三希望挖掘陕西本土的艺术,包括唐代像吴道子、阎立本,王维,包括宋代、范宽等一批很重要历史上很有地位的艺术家。当前在这一块做的不够,想在这一块办出特点,让大家能感知大长安、大长安的艺术,分享大长安的生活,包括体悟长安的风格,弘扬中国画精神。 理论研究对于徐华来说和绘画一起构成了“知行合一”。

徐华的理想是可以“不枉此生”,也喜欢做旁观者,他信奉泰戈尔的名句: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

结束语

徐华在画院养了三只孔雀,是他亲自买孵化器将其孕育出来,并陪伴成长。目前,两只已会开屏。面对美丽,他却说:孔雀也是猛禽。优雅之外,强悍是其追求

徐华和他的孔雀


名家点评徐华

徐华是一个热衷绘画热爱生活的年轻人。他在南北求学过程中,受众多名家点拨。读博士期间阅读了大量的画史、画论,深入地研究了中国画的大写意内涵。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将理论上的积累和沉淀应用于自身绘画的实践中,为其成为学者型画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的作品朴实无华、阳光、淡雅,艺术品性和格调不凡。他的绘画多以淡墨、淡彩写之,即所谓“淡”美,墨色淡而有骨、淡中求变,有层次、有深度、有厚度。墨色中透着股淡淡的清香,格调不俗。画面既传统又现代,具有当下性。

——李世南 |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

徐华是画坛上比较活跃的年轻人,他在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方面做得很不错了。徐华的花鸟画在用色方面有他独到的地方,他用灰绿色的调子来营造画面的气氛,从传统的中国画花鸟画和现代人的所为水墨写意方面,徐华有自己的特点。他的花鸟画很清新,不怪诞,他的绘画不是走那种,胡涂乱抹的所谓个性发挥。他的花鸟画适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颜色比较清丽,绘画气很正,这是他花鸟画很大一个特点。他的山水画作品我感觉也很不错。这都和他长期注重在理论上的探讨和理论上的修养有直接关系。徐华现在还很年轻,今后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张之光 |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原国画系主任






或许你还想看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往期精彩内容


    关注 西安高大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