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娃告诉我们:分离,才是人生的重头戏

 

这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养成游戏都以照顾x0a一起玩耍为主要内容x0a而它x0a却独独以等待和分离为立足点。...





蛙娃告诉我们:分离,才是人生的重头戏



撰文:文瑶  |  图片:网络

欢迎朋友圈各种姿势的分享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



最近旅行青蛙的游戏突然开始火爆。

等我知道它的时候,它已经刷遍各种订阅号。

作为一个周旋于两个熊孩子之间的中年妇女,其实我已经多年没有玩过游戏,但在某个订阅号上看过这个游戏的介绍之后,莫名有些心动。

心动的原因可以用这句话来表达:

这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养成游戏都以照顾,一起玩耍为主要内容,而它,却独独以等待和分离为立足点。

让我想起一句曾经在育儿圈特别流行的话: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相聚为目的,只有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
据说这个游戏是被日本人当作
测试生育意愿的工具来使用的,
如果这是真的,我觉得就更加的有深意:
其实生育最大的挑战并不在于日以继夜辛苦的照料,
而是在这些照料之后,
我们终将要面对的和孩子的别离。
如果你能耐受这种分离的焦虑,
那么恭喜你,
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
游戏中的蛙娃,就像一个典型的现在青春期及以上的孩子:

他有着自己的朋友圈,自己的世界,自己的远方,在家无非是吃吃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与父母有更多的交流,离开家也不会热络地报平安,交流旅行见闻,只是偶尔寄来一张有可能脸都看不清的旅行写真。



作为父母的玩家,除了给他买东西,为他准备远游的行装,几乎什么都不能做。

哦,对,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

等待他回来,等待他寄回写真,等待他吃完饭,等待他写完信,等待他读完书……

等待他自己的世界,和我们的视线重合的那一刻。

他有他的世界,我们最终将只是那个在他世界外面的人。

这才是父母和子女关系的真相。

[/b]


然而,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真的相信这是真的。
所以我们不断地想各种参与,干预,

甚至引导孩子的生活,


打着各种美丽的旗号,

而根底上真实的原因只有一个:

我,不愿意和你分离。

因为分离意味着要耐受等待的焦虑,

耐受孩子不是我们想象那样的焦虑。

最终,分离意味着:

没有回应的孤独感。


分离,是一个婴儿最可怕的噩梦,

妈妈哪怕一秒钟的延迟回应,

都会让婴儿感受到死亡般彻底消失的恐怖。

然而世界上毕竟并不存在一个可以永远及时回应你的人,

哪怕是妈妈。

于是,成长就是你慢慢学会,不得不慢慢学会,

怎样与各种不可避免的分离感相处的过程。

等到你差不多能够把自己跟父母的分离感基本应付过去,

与孩子的关系又将重新激活婴儿时期那种无助的,

对分离的恐惧。

不仅是害怕实际的分离,

当父母在焦虑地想要控制着孩子的生活,学习的时候,

也就无意识地重新陷入了那种恐惧。

我们每个人都会这样
这其实就是我们人生的主旋律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或者是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看一看古往今来多少流传千古的名句是与别离有关,就知道,“聚”与“散”到底谁是我们生命的主打歌。


真正坦然地接受了这点,才会有能力发现分离中不仅有痛苦,也有诗意;才会有能力最大程度不让分离焦虑影响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才会让背起行囊远去的孩子,放下心中的负担,开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旅程。



就像我们在这个游戏中,对着半亩方塘,咀嚼自己的思念,祝福蛙娃们的前程。

~~欢迎捧个钱场~~




听心小筑

往期精选



1.《怎样与过度保护的父母划界线》

2.《我炖不出你想喝的鸡汤》

3.《应对内心的风暴》

4.《严格vs宽松:很可能是个伪争论》

5.《无理要求的背后,是爱的索求》

6.《身为女性,本已俱足》

7.《男人,被重视的痛》


    关注 听心小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