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青年在职业发展上的4个共同点

 

IT青年在职业发展上的4个共同点...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80万互联网同行关注!

专注产品运营设计精选内容!

作者:云瑞

來源:马虎眼

编辑:刘小妹



因为在互联网行业中呆的时间比较久,所以对这个行业的很多情况也了解了很多。有一些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有一些是听朋友说的。其实对在很多行业中的从业者来说,大家的职业发展路径都会有一些相似性,有一些事是在这个行业中的人都会经历的。

这次我们就是想写一下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在职业发展上的共同点,看一下有哪些事情是他们都会经历的。同时我们也会给大家一些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创业经历

我有一次在去一家公司面试,轮到HR环节,HR姐姐很和善的跟我说很多产品经理都有创业的经历,问我有没有创业的想法。我非常明白她问这个问题背后的想法,估计是害怕我将来也去创业,在公司干了没多久后就离职了,他们又得重新招人。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互联网行业中的很多人都会有创业的经历。其实不仅是产品经理职位,包括技术、运营、设计也是如此。

一般的情况可能是产品经理先有一个创业的想法,拿到了一笔天使投资后,拉着自己身边的同事一起,所以公司中很可能出现几个同事同时离职的情况。虽然产品经理是创业团队的牵头者,但是一个人也不足以撑起一家公司,需要其它岗位上的人的协助。运营和技术的同学,即便没有创业想法,但很多人也会有参与创业的经历。

对于创业这件事,有的人是有情怀的,甚至觉得这辈子要是没创过业人生都是不完整的。很多人去创业公司,初始也没有抱着必成功的信念,他们也是想赌一把。之前我还曾想过劝说一些人不要去创业,有数据统计说创业的公司中超过97%都会失败,其实甭说是3%的希望。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使是有1%的希望,他们也会去的,所以对于创业这件事,其中的不易,大多数人也只有亲身经历了才明白。

2、在大小公司之间切换

我在招人的时候,看一些求职者的简历,发现很多人都有从大公司跳到小公司的经历。归纳其中的原因,逃不出两个:一是在大公司的职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很多人在大公司工作多年后去了小公司,往往都能做到主管甚至是总监以上的职位;第二是对薪水的追求,大家都知道在同一个公司中想要有很高的加薪幅度是很难的。当薪水没法跟自己的物质需求对等,而随着年龄的提升,很多人对于物质生活又有了更高的要求,自己的公司无法满足时,跳槽也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小公司为了吸引人才,对有大公司资历的人会开出比较高的薪资。

同样,也会有从小公司跳到大公司的人。观察发现,如果一个人的学历不错,并且已经有了2-3年的工作经验,如果想去一个中等规模以上互联网公司的话,基本上都没问题。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中等规模以上的公司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再者,很多公司的加班制度都比较严,在招人方面其实也并不容易;第三是公司给予一线员工开出的薪水并不高;第四是对一线员工的工作职责上最主要的要求是执行力高,说白了就是能干活就行。当然对于高级别的管理人员要另当别论了。

3、拖欠工资的经历

这点就比较悲剧了,很多去创业公司或小公司的人会遇到这种情况。特别是从16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经济形势很不好,互联网行业倒闭的公司很多。我今年已经听到好几个朋友跟我说他们公司欠薪,而且这跟公司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小至几十人的小公司大到几百人规模的中型公司都会出现这情况。

很多人创业伊始拿着100-200万的天使就开始了,但是互联网行业的薪水比较高。特别是在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房租和水电成本这些固定成本也很高,百万级别的融资,事实上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如果还要花钱去给产品做推广的话,那花的肯定更快了。

很多投资人投资项目也是抱着广撒网的原则,一个项目如果在半年到一年时间内没有起色。可能就不愿再继续注资了,团队解散就成为了一件必然的事情。虽然创始人会预估到项目将要终结,但基本上都是耗尽最后一口气,花完所有的钱,坚持到最后一刻,实在没办法了才做出决定。创始人没钱,投资人又不注资,拖欠薪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4、因为工作换城市

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统计,但拿我所了解的情况来说。我算了一下,到目前为止,我身边已经有6个朋友有因工作换城市的经历。很多朋友去一个异地城市都是因为好的工作机会。认识的同行从北京去杭州或深圳的,确实能找到比在北京时更好的工作机会。不知道这是不是代表着北京的人才趋于饱和,如果你在北京觉得不如意,不妨也可以到别的城市试试。

互联网公司在城市分布上算是比较集中的,多数机会都集中在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和广州这几个城市。特别是北京的互联网公司最多,机会也最多,寡头效应还是蛮明显的。在离开北京的人中,有的是去别的城市定居了,有的是在另一个城市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北京,有的人甚至把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都转了一遍。我曾经有一个同事,从北京去青岛的一公司呆了不到3个月就回来了,没法适应那家公司的做事风格。

如果你没有恋家情结,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强的话,我倒是建议你可以多呆几个城市。拿北京和深圳来说,两者在地域、人文上差别比较大,或许会让你有些不一样的收获,体会一下不同地方的人在做事风格的差异,也算是涨见识了。

投稿邮箱:mm@zaodula.com

本文由马虎眼原创发布,授权互联网早读课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推荐阅读:

  • 产品经理的职业病有哪些?
  • 知识付费这两年,我花5000元买的4个教训

  • 为什么王者荣耀会让你上瘾?
  • 这款主打匿名社交的产品连续三周占据App Store国外榜第一名
  • 腾讯产品经理怎么看“狼人杀”这款游戏
  • 产品经理岗位将要消亡?后端PM表示别瞎焦虑了

  • 作为电商产品PM如何主动推动市场和业务?

  • 我用产品经理思维完成了一份日本旅行攻略

  • 面试官问我怎么设计100层大楼的电梯按键,我......

  • 从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功能,分析背后隐含的原因

  • 六年,产品设计发生了哪些变化?


    关注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