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社评 回到情怀

 

一位艺术家的情怀正决定着他的作品能走多高,走多远。...



艺术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认识: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学技能,不仅仅是学知识,不仅仅是学科的课程教育,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文化养成的教育。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的艺术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方向引领呢?


这种养成教育恐怕最后要归结为两个字:情怀,就是要引导人们进入一种高尚的、有情怀的境界。

情怀是一种心灵的体验,一种情趣和一种宽大的胸怀。郑州一位老师在辞职信中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一种情怀,“执笔仗剑走天涯”是一种情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一种情怀,沉醉于诗书更是一种情怀。对于情怀来讲,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心灵的满足,而不是功利的得失艺术教育最终的落脚点应该就在于此,而不是纯粹地讲一讲技法,讲一讲艺术方面的特点。正是因为情怀不以功利得失作为评判标准,对于看似无用的东西或劳而无功的事情,还要去做。或许是因为喜欢,或许是因为神奇,或许是因为美妙,殊不知,这种心灵体验的背后是一种忘我的追求,是一种心灵的愉悦,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体验。情怀对于一个人来讲,可能是看似无用的东西,实则是无用之中的大用。它是一种执念,人们愿意为之付出,去塑造内心的清洁与美好,是一种坚定不移的追求。

“情怀”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

1. 传统的文人情怀



我们做文化的,写字、看报、写文章的人,恐怕都有这种追求。中国的传统文人在历史上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高峰,是历史上文化高峰的代表。近年来兴起的文人字、文人画等,又在炒“文人”这个概念。为什么呢?就是觉得加上“文人”好像就高尚了很多。真正的中国传统文人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这种精神在我们的时代更是大家需要追求的。艺术教育的“教育”二字,不管是“双基”、素质教育、“三维目标”,还是现在讲的“核心素养”,最终要给人的还是情怀。

2. 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传承,是对人文的东西产生依恋之情的一种高尚境界,并且它是推己及人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一种精神。这种人文情怀也是给人的一种重要导向和引领。

3. 家国情怀

这三者我觉得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讲家国情怀,中国文人的追求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最终体现在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和追求上。对国家形成一种高度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是新时代我们所要倡导的一种时代精神。

所以美术教育,尤其是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书法教育,更应该做好的是情怀的养成。

“为人但有真性情,传世岂无好作品。”或许,一位艺术家的情怀正决定着他的作品能走多高,走多远。
作者 | 钟一平
主编 | 周   伟
副主编 | 金萌萌  张书云  顾 博
摘自 |《中国艺术》2018年第3期 · 社评
《中国艺术》
定价:38元(点击此处购买)
- END -
点击图片  了解详情



 商业合作或投稿

联系电话 010-67517851

 QQ:483862710

 邮箱:483862710@qq.com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关注 人民美术出版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