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高情结 俞之奡:共你三年,许我一生

 

青春或许留有遗憾,但我相信共你没有白活...



个人简介
俞之奡,杭州高级中学2013届毕业生。

2017年9月-至今

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系,博士研究生,锂电池材料研究;

2016年6月-9月

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访问学者;

2013年9月-2017年7月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理学学士;

2012年12月

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冬令营学员。

本科期间荣誉

2017年

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本科生最高荣誉“学术奖、“化学之星”;

2016年

学术论文《氟代对BDOPV系列小分子排列的精细调控》入选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2015、2016年

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

2016年

获得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信合奖学金;

2014年

获得李彦宏奖学金、第31届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


正文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这算是被用俗了的文章开头,但我仍然忍不住这样的感慨——才迈出高中,又告别了大学。

高铁时代的节奏总是那样的快速,我离开杭高这个孵化少年理想的院子,竟然已经快五年了。每年假期我都会回校看看,踱步转悠熟悉的老院子,也去参观当年还只是传说的新校区,拜访任课老师,相约高中同学去体育馆再打一场球。五年过去了,那院子的大门旁多了一个地铁口;“浙江省立第一中学”的石碑也迁移到了院子里边,由原来面朝凤起路,现在转向了面朝中河路;院子周围当年最爱吃的那些“食堂”也撤了,肯德基、麦当劳、新记,似乎也随着我的青春,去了别的地方。然而不变的,是那院子里的樱花碑亭,三进四进的红墙黛瓦,一直饱含热情的老师,和青春无限的同学。

阳妈(欧阳云兰老师)、钿爷(周顺钿老师)、刚哥(李刚老师)、陈姨(陈英老师)、燕姐(汪海燕老师)、包包大人(包情伟老师)等等,我们班同学给老师们起的外号是这样的亲切,就像一家人一样。阳妈是我们2013届11班的班主任,真的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的成长;钿爷的一口纯正“绍普”话总能给我们的数学课带来欢乐;刚哥对待物理的热情一直感染了我们三年;陈姨则是我爱上材料和化学的启蒙人;佛系的燕姐总能把语文变成哲学;包包大人则让我们对生物的认知有了深入的记忆。

还有当年院子里的那些同学,我们曾经一起相约午饭、一起周末看电影、一起晨跑、一起晚自习、一起刷题、一起奋斗,这些时光都是我深藏在心的感动。在院子的三年,我有过逆反住校生活的迷惘,也有过成绩不理想的失落。是同学间相互的鼓励、彼此的友谊,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一同进步。即便现在大家天各一方,但这种神奇的力量却仍然能支撑着我在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坚持下去,再坚持下去。如今,同学中有的工作,有的读研,有的成了AI高手,有的甚至有自己的乐队,大家都在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杭高这座院子的熏陶带给了我们思想的多样性,鼓励着我们跟随自己的内心所想,甚至内心冲动,去做让自己愉悦的事。这难道不就是生活的意义么?

高中,带给你的可以不是做不完的习题,可以不是会考全A,可以不是高考每门课99%,但一定要有前行的目标与思想的成熟。都说高中是一辈子里最青春美好的一段时光,杭高三年带给我的世界观、理性和感性、思考与成熟,以及带给我的感动,是我一直以来珍惜在心的东西。无论是在北大还是斯坦福,每每在深夜带着疲惫走出实验室,我总会想起杭高的这三年,想起杭高的老师同学,想起杭高的温暖激情。杭高,无非是贡院这方地界,和生活在院子里的人。以及这里面传奇的故事,但她能带给你人生的进步。

“哭过笑过恋过恨过,仿佛是一梦蹉跎。迷惑失落犹豫寂寞,谁都是凡人一个……在花落时结果,期望很多,青春大概都这样过。也许还有遗憾,甚至很多,但我相信共你没有白活!”最后用这首歌词作为我对杭高的情结吧。

2018年3月10日

凌晨于斯坦福

☟  附照片:

杭高生活
杭高成人礼
2012年12月,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冬令营。
▲北大毕业照
往期回顾

杭高情结 | 陈晟:万里归来,仍是少年
供稿:吕昳
编辑:寿婷尔



    关注 杭州高级中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