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为何

 

黄河第一支流,中华文明之中轴线...

中国版图的中心
横贯华夏大地的秦岭之上
陇中高原和黄土高原的护卫之下
黄河飘逸的几字甩了一个尾
在落笔转折之处
有一条贵气无比,身价非凡的河流
渭河 
它是黄河最大的支流
绵延流淌800多公里
它有传统意义上河流标准的流向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
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 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辛弃疾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陆游
好河
就该西来东去
奔着朝阳和大海,滚滚东逝
文明中轴线


渭河之贵
不在它的长,也不在它的大
渭河之贵
在它无与伦比的文化意义
陕西境内,它的核心区域不过千里之长
流域面积仅6.75万平方公里
相对于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
占比不到1%
但就是这块弹丸之地
却对中华民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黄土高原与秦岭的辖制之下
渭河荡出一片肥沃的河谷
陇西、天水、宝鸡、凤翔
岐山、咸阳、西安……
这些中国历史上璀璨无比的城市一一兴起

周文王、周武王、秦始皇
汉高祖、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
一群中国历史上最威赫的帝王
相继在渭河滩上,一个踩过一个的脚印……
在它流域的滋养下
形成了古老中国的文化横轴
陇西群山 + 秦岭


从渭源鸟鼠山的滴水山泉开始
渭河
一路不拒溪流,逐渐莽荡
《尚书·禹贡》和《水经注》载:
“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
现在的品字泉
另两个“
”早被黄土埋没多年
三口泉眼,仅剩一“口”碗大的石穴
俯瞰穴内,不见泉涌,也不闻水声
六盘山、陇山形成一道屏障
陇山以西,山高路险
翻越重重险阻可通往西域
一个个险要的隘口,自古就是百战之地
西戎、羌人都曾经在此出没
渭河从陇西的群山中流过
来到关中平原,瞬间舒缓
在这里,它将得到南北两方的加持


渭河在众山涧中冲出了一条水路,距发源地200公里处,来到了宝鸡峡口,关中平原近在眼前。摄影/石宝琇
南方,秦岭北麓72个峪口
山间流水从每个峪口流过,丝丝缕缕注入渭河
除了珍贵的水源,更带来了山间有机质充沛的泥沙
每个峪口,都是富饶的冲积扇
黄土高原 + 太行
宛如上天赐予中华文明的一块福地
秦岭和黄土高原即将相遇之处
有一段宝贵的空隙
这就是关中平原
渭河饱含富饶的泥沙,在平原一路疏缓向东
马上它就要迎接上古文明哺育者:
泾河、洛河
它们俩带着黄土高原肥沃土壤的馈赠
由北向南,投奔而来
一横二纵三条河,润泽了关中平原
再往东行,此时的汾河从北向南
穿行于吕梁和太行的峡谷之间,流淌过三晋大地
终于向西偏移,汇入向南奔流的黄河
黄河向南,南方不是母亲河的归宿
在华山和中条山的目睹之下
黄河带着来自北方的血液和更多的珍贵泥土
垂直切入这条横亘不偏移的大河


在陕西的潼关,渭河汇入黄河。由于渭河含有大量的泥沙,被一些专家人称为第二条黄河。摄影/李志萍
虽说从主次、地理而言
应该是泾、洛汇入渭河,汾河汇入黄河
渭河最终汇入黄河
但从流向而言
却仿佛是四纵汇一横
泾河、洛河、汾河、黄河
这四条北来之河
带着高原肥沃泥沙的馈赠,和北方民族的融合
纷纷并入中华文明的中轴线
归属于渭河横流东逝的方向
冲出秦岭和太行的束缚
潼关以下的黄河,将沿着渭河定下的方向
继续一路东行,灌溉中原大地,直至入海
渭河加上中条山前甩尾向东的黄河
在中国中部形成了一条中华文明的中轴线
三河地区:渭河、汾河、洛河


自古,我们就将黄河比作母亲
但对中华文明的形成起到关键性作用的
非是黄河的干流
而是它的三条支流:
渭河、汾河、洛河所围成的
“三河地区”
甘肃陕西的渭河谷地
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
哺育过蓝田人、半坡人和大地湾人……
山西的汾河谷地
是尧、舜、禹的故乡
河南的洛河
是夏、商王朝的所在


著名的人面鱼纹彩陶盆,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半坡遗址属于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公社的聚落,距今6000年以上。
如果说
汾河与洛河流域诞生的文明
是中华文明的童年
那么
自西周已降
渭河所孕育的文明
则是中华民族的“花样年华”
中华民族最重要最辉煌的四个朝代:
周、秦、汉、唐,皆建都于此
周、秦、汉、唐
凤鸣岐山
三千多年前,遥远的商朝年间
周族领袖古公亶父
率领众人来到岐山之下,渭水之滨
他们把草棘密布的周原,改造成文明中心
农耕开始昌盛、大型聚落开始成型
渭河渐渐难以承担
它供人饮用、灌溉田地的职能
从中古时代起
人们开始用改造自然的方法反哺渭河
修建灌溉渠、漕运粮木、跨区域调水
向消瘦的渭河注入新的血液




5月的秦川大地被丰厚的小麦所覆盖,这是西安南郊的乐游原。摄影/石宝琇
渭河流域的辉煌在周灭殷商之后到来
西周文王、武王当政之时
分别在渭河畔营建都城:
丰京、镐京
渭河流域自此成为
国家、家族、宗教的中心
都城、林苑、陵寝、寺塔鳞次栉比
待到东周列国,各自为政
太行吕梁的晋、长江流域的楚、泰山辐射区的齐鲁
文明似乎已然没有中心
又似乎谁都有机会成为中心
远不及中原大地的热闹争夺
岐山下、渭河边的镐京,和大山之间的关中平原
似乎就要渐渐落寞
然而,远在边境之地的秦
却在西戎肆虐下茁壮成长
有着关中沃土的滋养,又有边关百战的历练
加上变法革新的大气魄
秦,如有神眷般的从边缘崛起
火速吞并六国
奠定中华大一统的格局


韩国为削减秦国国力,派“水利工程师”郑国说服秦王,在关中平原北山的山坡上,横向开凿一条长约150公里的大水渠,连通渭河的两大支流——泾水和洛水。可惜秦国不仅没有被拖垮,百里秦川反而一跃变成了良田沃土。
大汉紧随强秦,咸阳变成长安
不变的仍然是渭水滋养下的关中平原
大汉雄风,锐气凌人
这是中华民族最为年轻气盛的年代
定都关中的朝代似乎总有西行北望的动力
毕竟,沿着渭河的河谷溯流而上,向西行
过了六盘山-陇山,便能有道直指西域
东汉,文明的重心东移
越过了渭河,走出了中条山,翻过了秦岭
来到洛水边,中原大地上的洛阳
未几,东汉末年,山河破碎
三国,两晋,南北朝
文明再次失去中心
北方大地战乱不休之际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六朝烟雨,300多年繁华
小桥流水人家里,富庶安宁
到处诗词歌赋,一派名士风流
文明的中心,似乎要该轮到长江流域了
然而,渭河的时代还远远没有过去
六盘-陇山,通西域
黄土高原,接北疆
关中平原历来就是百战之地,练兵之所
五胡和中华在这里混杂交融
各种文明的刺激之下
中华文明总能取长补短
进行更多更大胆的的改革
就在这样百战不休,多族杂糅的背景下
关陇集团
这个来自关中平原、陇中高原、陇西山地的群体
强势崛起
西魏、北周、隋、唐,四代帝王都出自这个团体
还有宇文、独孤、长孙,这些充满英雄故事的家族
他们能征善战、智勇双全、汉胡混杂
英雄不问出身
他们凭借军功和政绩安身立命
和南方的门阀贵族,世家名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们奠定了气魄恢宏隋唐盛世
大唐仍然定都渭水河畔的长安
关中平原,定天下之中,辐射东西南北
安东都护府
越过长白山蔓延至平壤
安西都护府
所辖范围越过了帕米尔高原直抵波斯
安南都护府
越过红河和河内远达越南中部
安北都护府
影响力越过蒙古草原囊括贝加尔湖
大唐用人唯贤,不问出身
敢于变革制度,欢迎各方的文化、宗教、物产
这样海纳百川的气度
无疑和关陇地区复杂的文化基因
关中平原多族杂糅、百战艰苦之地的特色
息息相关




品字泉位于渭源县鸟鼠山,在传统上它被奉为渭河的源头。摄影/石宝琇
宋代以后
长安在战乱和干旱中渐渐衰落
渭河流域最终失去了文化中心的地位
今天说到关中
人们想到更多的是它的地域特色文化
而非它天下之中的意义
但在另一种层面上
渭河恰似中国的尼罗河
自它发展而出的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迎来最辉煌的时代
不断向外播撒文明的种子
话 题
你对渭河还有什么了解?
本文资料来源
点击封面,可免费阅读原文哦~
渭河,辉煌的历史和今日的命数
撰文·摄影 / 石宝琇 责任编辑 / 朱彤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渭河,中国西北早期文明的抚育者
撰文 / 孔源
渭河,黄河第一支流的文化密码
撰文/左凌仁 责任编辑·图片编辑/左凌仁
地图编辑/王岩


微信撰文、编辑 / 马晓娴


    关注 中国国家地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