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的春天已至,张江生命科学沙龙第一季“开演”!(附:兄弟携手助力张江科学城医产业大发展)

 

张江:孕育中国医药领域“独角兽”,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作者:小su

来源:你好张江

伴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独角兽企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活力程度的新标尺,是彰显一个国家及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如何培育更多的独角兽企业?下一个独角兽又将是谁?

3月30日,“拥抱独角兽的春天”——张江生命科学沙龙第一季在蔡伦路781号的张江中国药谷生物医药创新交流中心举行。现场,大咖云集,一场激烈的“讨论战”就此拉开序幕。



张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市经信委园区管理处处长曾文慧,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傅大煦,市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处副处长刘永千,浦东新区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慕洁,浦东新区市场监管管理局副局长沈建华,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副主任张华,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翎,张江集团副总经济师、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楼琦,张江集团副总经济师、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露,国际医学园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晓炜参会。

政策环境多方“滋养”,

张江或成“独角兽”培育池
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楼琦做主题演讲


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楼琦作了《张江生命科学发展与未来》的主题演讲。她首先对本次沙龙的主题做了说明:“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叫张江‘药谷’,东南陲有‘医谷’,这两者加起来我觉得就是对生命科学最佳的诠释。”



回顾张江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她分享了三个“突破”:一是技术突破、快速布局;二是模式突破、多元发展;三是政策突破、先行先试。而经过初步梳理,张江已集聚独角兽(潜质)企业共60家。在政策环境、产业生态和创新资源的共同“滋养”下,张江将成为上海“独角兽”的培育池。而对于张江为什么能集聚那么多的“独角兽”企业?她认为离不开3个方面:

一、政策环境。楼琦说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建立优先审评、特殊审评通道等等这些改革试点使得张江的新药研发环境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对创新主体形成了强烈的吸引力。目前,已成功将药品MAH制度改革扩展至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且上海也是后者唯一的试点省市。上海海关宣布成立科创办落户张江,出台的四大类12条措施支持科创中心建设,面向所有科创主体,提供“一站式”海关监管服务,让创新主体切实感到了便利和时效。而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上海服务站揭牌,更是一次探索监管模式创新,加快创新医疗器械上市,助推医疗器械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创新企业的有益尝试。

二、联合发展。张江有“四医”,分别是医药、医械、医疗、医学,张江也有三“园”,药谷核心园、医疗器械园、国际医学园。缩短实验室到病床的距离,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只有把四“医”联动起来,整合药谷、医谷、东区所有区块的产业特色,传承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研发优势和国际医学园现代医疗服务平台优势,为全要素集成的大健康时代的到来创造平台,为全产业链的发展制造核心驱动,才能实现加速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引领产业“再出发”。

三、新兴技术领域的跨界融合。时下,以人工智能(AI)技术为驱动力的“AI+”概念正在快速影响着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在智能医械设备(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及图像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也日趋成熟。目前,张江已集聚一批“AI+医疗”企业,例如森亿智能、傅利叶等。此外,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的融合创新,例如移动医疗和医疗大数据,不仅推动了相关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产业的融合,尤其是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运用,促进了精准医疗、个性化治疗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这些新兴技术,我们会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楼琦表示。

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副主任张华分享“独角兽”企业标准
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副主任张华则从政策角度出发,向全场嘉宾分享了《充分利用政策,打造独角兽企业》的主题报告。她从《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出发,分享了“独角兽”企业的标准。针对“‘独角兽’企业之于国家的重大意义”这一命题,她认为:“从某种程度上,‘独角兽’企业彰显了一个国家在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在对本次上榜的4家沪上企业——平安好医生、联影医疗、复宏汉霖、三胞国际医疗、药明明玛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张华认为,在大健康领域培育独角兽的机会很大。她指出,由于生物医药产业拥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政府高度监管”这四大特点,所以充分利用政策对打造大健康领域“独角兽”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张华还指出,企业一旦成为了“独角兽”企业就仿佛进入了“无人之境”,这样一来就可能会面临政策和法律法规上的“瓶颈”,她建议企业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而政府会在合理范围内给予适时的帮助,以突破现有的政策和法规框架。“对于科技型人才来说,除了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之外,也要努力了解顶层的政策和法规。”张华说。
圆桌讨论:

独角兽企业话说“独角兽”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总经理楼琦:君实生物研发的PD-1/PD-L1很热门,而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特瑞普利单抗(简称为“JS001”)也正式获得了CFDA新药申请受理通知,是国内企业首个获得CFDA临床批件的抗PD-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请顾总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是如何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快速拔得头筹的?

上海君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顾娟红表示,
君实很有信心加入“独角兽”行列


上海君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顾娟红:首先,我想聊聊PD-1/PD-L1这个领域目前为什么会这么热门?我们知道,现在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根据2017年流行病调查,每分钟大概有7个人被诊断为肿瘤。可以说,肿瘤离我们“很远又很近”。肿瘤治疗从化疗到靶向药物再到今年批准的PD-1,我们可以看到肿瘤是有治愈希望的,所以不难想象,PD-1是多么热门。

在国外,已经有5个PD-1和PD-L1的产品上市,有一个问题是,在国内谁会是第一家?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虽说争取到第一位很重要,但研发药物归根结底是为了病患,为了医药产业的振兴,所以谁成为第一位其实没那么重要。而对于君实生物来说,走到今天这个节点上,离不开许多力量的推动。概括下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政策扶持、药监部门的指导;二是产品本身——JS001有非常扎实的科学基础。我们的肿瘤医师一切初心都是为了病患,特别是看到病患用了这款药以后慢慢恢复,带来的这种自豪感是什么也代替不了的;三是研发团队务实的作风,君实生物这个名字源自“君子务实”这四个字,我今年1月加入君实以来,也切实感受到这份务实。

如今,从外部环境来说,现在PD-1不光是要“弯道超车”,更要“抢占跑道”。我想在政府的监管下,像君实生物这样脚踏实地的公司有机会进入“独角兽”的行列。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总经理楼琦:和记黄埔是一家在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方面有众多产品线的创新型研发和制药公司。和记黄埔和张江的缘分已经有16年之久,为什么会选择张江并且对张江这么“不离不弃”呢?

和记黄埔医药资深副总裁 王清梅
和记黄埔医药资深副总裁王清梅:我加入公司有8年了,虽然没有和记黄埔在张江的16年这么久,但我和张江的缘分也很长,有12年。以前来张江参观就让我有一种“兴奋”的感觉,这里的创业氛围很好,在大环境上,张江有一种蓬勃向上的氛围。在和记黄埔的发展过程中,张江对我们有很大的扶持,包括各种申请计划不断“纷至沓来”,可以说,在和记黄埔从早期研发到上市的各个环节,张江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而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上海这座城市与国际接轨,她容纳了不同的人和事,也吸引了许多高端人才。总的来说,和记黄埔之所以对张江有如此深刻的感情,离不开上海和张江以及各方的支持。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总经理楼琦:和元生物是由董事长潘讴东带领的一支集基础研究服务、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和临床级重组病毒产业化制备的高精尖专业团队,他们携手GE医疗建立了基因治疗平台,联袂助力中国精准医疗产业的腾飞。潘董,和元生物2013年在我们药谷成立,2016年又在医谷布局,是出于什么样的缘由,让您做了这样的布局?

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是董事长潘讴东透露,
和元正在做基因药物布局


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讴东:我在张江创业有整整12年,我是南汇人,也是浦东人。12年来,我们一直在做病毒载体,做CRO、CMO平台。当初在药谷的时候,主要服务对象是两三千家科研机构。随着基因治疗的发展,药谷的空间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在药谷的引荐下,我们后来转至医谷继续发展,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为我们提供了1万多平米办公空间。我们已经拥有了成熟的发展工艺,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生产平台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除此之外,和元也在做一些基因药物布局。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总经理楼琦:创领心律研发并生产了国内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品质的国产心脏起搏器,真正实现了“中国心中国造”,彻底改变了我们心脏起搏器长期以来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有请王总为大家介绍一下起搏器在国内的发展。

创领心律管理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CEO王励分享其与张江的渊源


创领心律管理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CEO王励:其实我和张江也有渊源,以前我在美敦力任职,其实1995年的时候我就和美敦力的团队一起来张江参加过调研活动,当时张江还是待开垦的状态,2006年我又到了张江,担任美敦力在中国大中华区起搏器业务的总经理。后来到2014年创领成立,我担任CEO。讲到起搏器,它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植入型产品。其实起搏器已经有近50年的历史了,在中国从70年代初就已经有人使用了。我们上海有一个老太太,她一生用过23款起搏器,前面21款都是国产的,由于质量问题所以换的比较频繁,后来换了进口起搏器(更换)就没那么频繁了。去年,中国一共置入了8万台起搏器,只占到需求的1/20,明显供不应求,所以说中国的市场空间非常大。现在从国家层面也开始重视国产起搏器的研发和生产,“十三五”规划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提到了心脏起搏器,意义重大。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总经理楼琦:上海荻硕贝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总裁郑仲征带领的团队在移植免疫诊疗技术应用和新兴移植材料开发领域搭建了完备的技术平台和产业化创新之路,有请您首先介绍一下免疫诊疗这项技术?

上海荻硕贝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郑仲征为大家科普何谓“移植免疫”


上海荻硕贝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郑仲征:我们公司的名字比较拗口,我们是从tissue bank(简称“TB”)音译过来的,我们主要解决两件事,一是解决组织和组织的关系,即移植免疫;二是解决组织移植的问题,即组织产药。移植免疫是一个细分的领域,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我们打算深入一个领域一步步做下去。在移植免疫领域,荻硕贝肯占有90%的市场份额,70%的业务在我们这里。

我们已经出去了,所以直观感受就是“别出去”,还是上海好,因为当时牌照很难上,在我们无法产业化时候,上海给了我们牌照,很是感恩。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法规限制,以目前的法规来看,所有的技术必须要经过3-5年的时间,LDT政策能否先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试点,如果可以做到,那么所有的合规化全部都能打通,能够促进这个产业的发展。


链    接

兄弟携手助力张江科学城

医产业大发展

作者:Hi医学园发言人

来源:hi医学园

在张江科学城BGM里面,我们总能听到一些耳熟能详的角色,比如药谷,又比如医谷。他们名号相近,在新药研发、医药及医械制造、医疗服务、公共创新平台等领域更是形成了强力互补,是张江科学城内有名的“兄弟组合”。
张江药谷

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始建于1994年,位于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核心园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承担基地的开发运营、集成服务和科技投资工作。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张江药谷内集聚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企业、科研院所及配套服务机构400多个,形成了完善的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实力最强、新药创制成果最突出的基地之一。
张江医谷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今年15岁,是位于张江科学城之南的国际一流的高端医疗服务集聚区和精准医疗产业生态群,汇聚1062家企业;实体入驻537家,其中1家综合性医院、数10多家专科医院、1家康复机构,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集聚24家,先进医疗器械企业200多家,生物制药企业150多家。
医谷/药谷兄弟个性鲜明
医谷定位于精准医疗、医疗器械与高端医疗服务,药谷侧重于新药研发,同时作为国内生物医药专业技术平台体系最完善的区域,形成了覆盖新药研发各个阶段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体系。

两家联动,奏响了张江科学城医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药谷孵化” “医谷加速”

隔壁邻居共同成长
据悉,对于园区不少精准医疗类企业来说,“药谷孵化,医谷加速”正演变成了一种喜闻乐见的局面,受益于联动模式做大做强的企业不在少数。

据小编不完全统计,普研(上海)标准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比昂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科医联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吉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鹍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易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解码(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亿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旭华(上海)生物研发中心有限公司,都是从药谷孵化,到医谷实现加速的企业。

就在前不久,小编走访园区企业鹍远基因时,其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张江立先生还笑谈道。
鹍远基因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张江立




我们经常回药谷参加一些调研会,大家一碰面都会发现好巧,我们都是医谷这边的邻居。就我所了解,像和我们关系密切的友好合作企业吉凯基因也是和我们一样,初创在张江药谷那边,随着企业发展需要来到医谷的。



当然,在他看来,出现目前这种药谷孵化,医谷加速的现象并不是偶然。



我们一开始创业在张江药谷孵化器,但是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需要,孵化器的空间已经无法满足我们,当时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作为特区有一些制度创新,比如对于医学检验所经营许可证有审批政策,吸引了一批医学检验所入驻。



在园区创业者和园区开发服务者看来,如今的医谷内集聚25家相关医学检验所已经成为中国唯一和世界少见的特殊案例。



“如今如果医谷与药谷联合,药谷与医谷的企业产业转换的渠道打通了,企业从药谷孵化再到医谷延伸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了。”张江立说道。

兄弟联手创造三个联动效应
随着产业加快发展趋势影响、张江科学城建设政策的支持以及创新项目自我生态建设的内在推进,“药谷”和“医谷”在体制机制上形成了空间、产业和平台资源整合三个联动的效应。
空间联动

作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实力最强、新药创制成果最突出的基地之一,张江药谷无疑是中国新药研发和创新成果输出的高地,而空间扩大成为创新医药研发企业的成长的首要需求;规划合理、深度聚焦医产业的张江医谷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与张江药谷产业服务方面的深度对接,成为张江药谷创新成果落地的空间承载。
产业联动

随着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升级以及张江科学城加速发展的推动下,张江医谷和张江药谷生命健康产业领域的联动越来越紧密—医学研究、医药研发、医疗器械、高端医疗服务密集交叉。

1) 基于学科建设及创新基础提升的医学研究交流密集;

2) 伴随着国内自主培养的美吉生物、凯普检验、科医联创、和元生物等十多家精准医疗企业在“药谷”和“医谷”联动发展,一条崭新的精准医疗基因医药研发产业链在逐渐成型;

3) 微创医疗、圣美申等一批张江“药谷”孵化或发展的企业到医学园区拓展发展空间,与西门子、德尔格、德赛等医疗器械企业一起组成上海最大的医疗器械企业集群;

4) 拥有24家医学检验平台的医谷不仅是上海最大的精准医疗企业集群,也在高端医疗服务细分领域个体发展与药谷形成交互作用。
公共创新平台资源联动

张江药谷的领先地位得益于早年开发建设时公共该服务平台的打造,集约最大优势的设备、人才、政策、技术资源,帮助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创业者在初创阶段提升存活率;随着南北联合,通过检测设备开放共享、医学研究协同创新、孵化创业平台服务、产学研医政资源深度整合;公共创新平台资源联动,医谷和药谷企业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张江自北至南,从药谷到医谷正在逐渐形成一条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生命健康产业带。

圈内人观点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晓炜
陆晓炜认为——张江“药谷”和“医谷”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和医疗服务产业高端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在自贸区和科创中心两大国家战略联动的背景下,张江“药谷”和“医谷”将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增强创新场效应、承载高端创新成果落地、提升产业集聚度、显示度和国际影响力。
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陈炜院长


陈炜院长认为——“顺应联动趋势,张江“药谷”和“医谷”将把握张江科学城建设的机遇,在规划上明确“医产业”的新药研发和精准医疗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打造现代国际医学科学城,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打造张江“药谷”和“医谷”联动的升级版,增强上海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国际影响力。

小编
张江自北至南,正在逐渐形成一条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生命健康产业带。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城的风生水起,医谷药谷的联动也会越来越多,将有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从张江药谷孵化毕业,到国际医学园区加速发展。小编也会密切关注进一步联动发展消息。


    关注 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