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发热待查的what&why

 

“发热待查”是感染科疑难疾病诊治中的难点,合理临床诊治流程可以提高发热待查的诊断水平。结合国内外文献和临床实...





“发热待查”是感染科疑难疾病诊治中的难点,合理临床诊治流程可以提高发热待查的诊断水平。结合国内外文献和临床实践,可将发热待查分为4类:经典型发热待查和特殊人群的发热待查,特殊人群的发热待查又包括住院患者的发热待查、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发热待查和HIV感染者的发热待查。

经典型发热待查

发热持续3周以上,口腔体温至少3次>38.3℃(或至少3次体温再1天内波动>1.2℃),经过至少1周在门诊或住院的系统全面的检查仍不能确诊的一组疾病。系统全面的检查至少应包括3大常规、粪便隐血试验、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培养、胸部X线和腹部B超,且患者无免疫缺陷相关疾病史。

住院患者的发热待查

患者入院时无发热,入院后发热超过3天,口腔测体温至少3次>38.3℃(或至少3次体温1天内波动>1.2℃)。

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发热待查

患者存在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个/L);发热超过3天,口腔测体温>38.3℃(或体温1天内波动>1.2℃);体液标本经培养>48小时后结果显示阴性。

HIV感染者的发热待查

确诊HIV感染,住院患者发热超过3天或门诊患者发热超过3周,口腔测体温>38.3℃(或体温1天内波动>1.2℃)。

引起经典型发热待查的病因超过200种,可以归纳为以下4类: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其他疾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医疗资源造成发热待查的病因谱构成比例不同。

经典型发热待查的病因归类
1.感染性疾病
长期以来一直是引起发热待查的最主要的病因,以细菌感染占多数,病毒次之。近年来此类疾病有所下降,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其所占比例已降至30%左右。在老年发热待查患者中,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也相对较低,可能在发热待查的病因中占第2位或第3位。
2.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NIID)
该组疾病在发热待查中所占的比例近年来有所上升,占20%-30%。成人still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是年轻发热待查患者的常见病因;而老年发热待查患者中,风湿性多肌痛/颞动脉炎等的发病率日渐上升。值得注意的是,类风湿关节炎等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虽为该类型疾病中的常见疾病,但由于这些疾病症状典型,诊断较为简单,在发热待查患者中所占比例较小。
3.肿瘤性疾病
血液系统肿瘤、实体肿瘤中的肾上腺样瘤、胃肠道肿瘤(尤其是结直肠肿瘤)和中枢系统肿瘤相对常见。随着CT、MRI等影像学技术的普及,肿瘤性疾病易于被早期发现,在发热待查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4.其他疾病
约占10%,包括药物热、肉芽肿性疾病、栓塞性静脉炎、溶血发作、隐匿性血肿、周期热、伪装热等。
上述4类原因可解释约85%的发热待查病因。尽管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中,经过较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诊治,并且应用了现代医学仪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诊断技术,但仍有约15%的发热待查患者始终不能查明原因。

摘自《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

免责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号立场,转载仅作观点分享,如有侵犯版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关注 医生汇呼吸论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