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 手持《魔笛》的莫扎特

 

莫扎特最后的一部歌剧...



【今日聆听】
莫扎特的歌剧《魔笛》序曲
巴洛克时期经历了带有管弦乐队伴奏的演唱形式,它的出现是音乐史上一项革命性发展,那就是歌剧。这种艺术融合了音乐、表演、诗歌、舞蹈、布景、服装等形式,自1600年在意大利出现,随后迅速传遍至欧洲各国。
 ·蒙特威尔第肖像


介于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之间的蒙特威尔第,他虽然不是写歌剧的第一人,但是他的歌剧《奥菲欧》流传至今,曾经影响到后世的作曲家,其中利用序曲、重唱加强喜剧艺术的表现力和烘托舞台气氛,蒙特威尔第的这部作品被认定为“史上最初的杰作”。在经历了格鲁克(1714-1787)对歌剧的重要改革后,导致17至18世纪“大歌剧”的出现,格鲁克也其被誉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先驱”而载入史册

进入古典时期,欣赏歌剧通常就是从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的作品开始的。

上一点岁数的人都还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央电视台《外国文艺》栏目播出的《莫扎特之旅》吧?片中详细记述了少年莫扎特和姐姐在父亲的带领下游历欧洲,也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还原了小莫扎特边演出、边进行音乐创作的诸多往事。
·维也纳街头莫扎特的雕像 / 摄影:聂小华


意大利是欧洲歌剧的发源地十四岁的莫扎特在那里旅行时应邀为歌剧《黑海王》谱曲并参与指挥工作,那次经历激发了莫扎特的灵感。在他成年之后,歌剧也成了莫扎特创作的主要方向。纵览他的20多部歌剧主题,我们看到了莫扎特把歌剧中人物从神到人的巨大转变,很多经典的咏叹调和重唱段落都伴着鲜活的人物表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莫扎特肖像


1791年初,一家剧院的经理把所写的《魔笛》的脚本交给了莫扎特,希望为他的剧院尽快谱写一部带有喜剧效果的“歌唱剧”(Singspiel)。为了能让莫扎特潜心创作,这位剧院经理安排莫扎特的夫人去外地休养,然后把莫扎特关在特别打造的小木屋里,于是就有了王子、捕鸟人帕帕基诺以及剧中众多人物的那些精彩的唱段出现。不幸的是,这部歌剧上演两个月后莫扎特就去世了。“魔笛小木屋”成了人们对莫扎特创作的记忆。后来人们它当作文物,从维也纳搬到了萨尔茨堡音乐学院的后花园中,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位音乐大师的创作历程。

《帕帕基诺和帕帕盖娜》(Pa-pa-gena!Pa-pa-geno!)选自《魔笛》第二幕中的二重唱。



《魔笛》是莫扎特在35岁去世前创作出的最后一部歌剧。这部作品中蕴涵着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幸福充满智慧的理解,常常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在每年萨尔斯堡音乐节的开幕式上,《魔笛》序曲是当天开幕式音乐会必演的曲目。跨越时空,在这个时刻,艺术天才莫扎特又回到了人们的心里。
 【每日一句】
莫扎特歌剧风格的荣耀是
音乐事件与戏剧事件的一致性。


摘自(美)查尔斯·罗森

《古典风格》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聆听回顾:
点击下列关键字可以阅读相关文章哦!
聆听 | 那些有故事的音乐
聆听 | 你想选择哪个版本?
今日聆听 | 走近莫扎特
聆听 | 音乐也会说话
今日聆听 | 在维也纳的贝多芬
作者:聂小华
编辑:孟泉希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央视音乐APP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更新内容


    关注 CCTV音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