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范·德·艾尔斯肯:《爱在巴黎左岸》 摄影书

 

第一批记录欧洲次文化萌芽的摄影集之一。...


选自《爱在巴黎左岸》

影艺家按:1925年生于阿姆斯特丹的荷兰摄影师艾德·范·德·艾尔斯肯(Ed Van Der Elsken)最初希望能成为一名雕刻家,1947 年他受美国摄影师维吉(Weegee)以描绘纽约都会生活黑暗面的《赤裸之城》(Naked City)所吸引并开始接触摄影。

1950年,他前往巴黎,最一开始在马格南摄影通讯社打杂,主要是替当时正活跃的那些摄影家们冲洗照片。但他的工作仅持续几个月,之后他便开始专注在塞纳河左岸的酒吧与咖啡馆拍摄年轻人,这裡通常都是不得志的作家与流落街头的艺术家们所聚集的场地,有别于高级仕绅的右岸,庶民阶级的左岸反而能够遇见真正触动人心的风景。而也就是此一时期他创作了这举世闻名的作品《爱在巴黎左岸》(Love

On The Left Bank
)。



《爱在巴黎左岸》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
这是摄影师的首本摄影集,在此之后一共出版了20多本书,同时也身兼电影导演。《爱在巴黎左岸》最初内容由法文写成,但法国当地却没有出版社对此作品感兴趣,最终放弃法文,改以荷、德、英三语发行于1956年。此书则是1999年重新再版的复刻英文版本,由英国Dewi Lewis出版社出版。

选自《爱在巴黎左岸》内页
《爱在巴黎左岸》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虚构叙事,融合了摄影与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墨西哥青年马努埃尔(Manuel)与波希米亚女子暗(Ann)之间的爱情故事:安是一位美丽却带有神秘感的波希米亚人,与她的一群流浪朋友习惯出没在夜晚时的塞纳河左岸;
马努埃尔
则透过搭便车从斯德哥尔摩辗转来到巴黎,居无定所的他最终某日在爵士酒吧遇见安。
全书透过
马努埃尔
的自白带出战后欧洲年轻人的社会思维与生活方式,影像中所暗藏的个人情绪,足以代表一种时代下集体的心理状态。年轻人们处在巨大变化的浪潮下,他们敢于跳脱社会规范,远大目标不是他们所追求的,取而代之的是仅仅著重于活在当下。流连于塞纳河左岸的爵士酒吧与咖啡馆,抽著大麻、夜宿街头⋯⋯,在充满青春与叛逆的咖啡馆中重新朔造出他们所认识的世界,并在宿命与希望之间蹒跚摇摆。
内页展示










艾德·范·德·艾尔斯肯的这一系列影像拍摄于1950—1954

年,犹如电影般带有颗粒状的粗糙感,展现了浓厚的戏剧性张力,彷彿在杂乱无章的生活中莽撞地找寻生存的意义。他的镜头底下映照出茫然的心理与不安的恐惧,完美地呈现出一个时代下的浪漫与忧愁。
《爱在巴黎左岸》
可说是将二十世纪中所盛行的存在主义影像化,同时在此之前艺术界从未将注意力集中在年轻人与其产出的次文化身上,特别是一些轻浮、鲁莽的一代,这本书也成为第一批记录欧洲次文化萌芽的摄影集之一。

选自《
爱在巴黎左岸
















编辑 → 123
影艺家微刊是杂志《影艺家》的延伸

由成都影像艺术中心(CDPC)主办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


    关注 影艺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