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又减肥?生酮饮食适合糖友吗?一日三餐,控糖有谱(27)

 

生酮饮食降体重和血糖,真的那么好的作用吗?x0a如果生酮饮食能起到这些作用,那会带来什么新问题呢?...



生酮饮食近几年在网上流产甚广,讨论热烈,很多人跃跃欲试。今天我们尝试以较简单的说明,让大家更了解生酮饮食,同时也做一些基本的建议。但生酮饮食因为本身具有相当程度的风险,仍要请医生先对您的情况做专业评估,再考虑是否实施。

其实,生酮饮食已经大约有一百年的历史了,在早期医药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代,许多疾病的治疗,只能从饮食入手进行调控,包括糖尿病也是一样。在没有药物治疗的年代,各式各样的饮食便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生酮饮食最早被用来对付难以治疗的儿童癫痫,这种饮食方式对于大约20%~50%的患儿有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约在1950年左右,生酮饮食开始被拿来当做减重饮食的处方。而事实上,在大部分的研究中,对患者追踪6个月后,生酮饮食确实有改善体重的作用。

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便有人考虑是否能够使用生酮饮食作为糖尿病控制的处方。在继续讨论下去前,我们先介绍一下与其他饮食的糖类比例差异:
饮食种类

类比例

生酮饮食

<5%

(部分文献~10%)

低糖饮食

25%

中糖饮食

40%

一般饮食

55%
糖类比例占每日总热量值百分比


其实目前的饮食种类高达上百种,单纯以糖类比例可以简单区分为以上4种,但还存在像得舒饮食、地中海饮食之类的选择。地中海饮食大家听得比较多,是以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饮食;得舒饮食强调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以及低脂乳品,并建议以白肉取代红肉、1天吃1份坚果类,减少脂质、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摄取。

而生酮饮食的特色在于,相较其他饮食,生酮饮食拥有非常低的糖类比例,在正常代谢能量的路径中,我们需要以糖类当做一个起始点,才能够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获得身体所需的能量。当糖类过低时,身体需要绕远路走不同的代谢途径来获得这些能量,这样的效率就会差很多。生酮饮食便是藉由这样的方式,使身体代谢出酮体及其他副产物,使食欲下降,间接减少热量摄取,达到减重效果。除此之外,由于低糖的摄取,更能够降低血糖的指数,从这两个好处来看,生酮饮食似乎非常合适糖友。
但是我们要清楚,治疗糖尿病时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从糖尿病的危害来看,控制好血糖是为了防止以后出现并发症,所以目前新型糖尿病药物的发展,都需要通过大量研究去证明药物对于心血管有没有不良影响。因此,想证明糖友到底是否适合低糖饮食,以及要如何使用,我们先要将生酮饮食到目前为止的研究结果做个整理,最后以这些研究结果整理出结论,再给各位糖友合理的建议:
生酮饮食

优 点

缺 点

研究时间

×

相较于一般大型研究时间短,通常约6个月为主

体重
可有效改善


×
血脂
中短期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在孩童的长期研究(用于治疗癫痫),增加高血脂几率

2.在老鼠22周研究(相当于人类寿命数年),后期血脂上升
血糖
可有效改善

×
心血管疾病
大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可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

因研究时间受限,无直接证据证实可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

肾功能
×
在部分研究中有恶化肾功能之疑虑,但其原因可能来自饮食中的高蛋白而非生酮饮食本身
癌症
在老鼠试验可减缓癌症进展,甚至使肿瘤大小萎缩

在人体试验中无法改善癌症病程

骨质

×

在研究中认为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

生长发育

×

大部分研究显示可能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严重副作用

×

少数个案报道导致酮酸中毒
结  论

生酮饮食在医疗方面的应用仍有相当大的争议,笔者站在中立的角度,认为生酮饮食在改善血糖及减重方面确实有良好的效果,但相对于其他种类饮食其风险较高,且长期的好处不明,因此笔者建议各位糖友,如果想要尝试生酮饮食,建议首先征询医生的意见,其次还要购买酮体测试设备监测自身酮体,以确保不要发生严重的酮症酸中毒。
另外,以目前的研究数据来看,建议生酮饮食仅当做短中程的过渡疗法,最多施行6个月。如果在使用生酮饮食后,已经达到减重及降血糖效果,考虑改成低或中糖饮食作为长期饮食选择。除此之外,由于生酮饮食油脂含量比例高,所以建议尽量选择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例如橄榄油),以减少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笔者不推荐大部人选择的椰子油。
另外,不建议以下人群尝试生酮饮食:
1
非用于癫痫的儿童
2
孕妇
3
1型糖尿病患者
4
身患重大疾病的患者
5
准备接受手术的人

以上都是酮症酸中毒的高风险人群,如果上述人群采用生酮饮食,长期来看,危害远大于好处。

医疗相较于其他产业,由于悠关人命,因此在面对新的疗法,通常会以较为谨慎的态度面对。最后,仍建议大家尽量不要随意尝试“某个人”使用后效果良好的偏方,如果仍然希望尝试,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因小失大。

文章摘自《糖尿病家族》

作者:彰化基督教医院内分泌暨新陈代谢科 郑畲方医生
“饮食有这么多种,最好能跟营养师商量”
本文若干图片取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撤掉,谢谢!


    关注 糖医会客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