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阅评】润雨散文评论两篇

 

润雨,原名朱润鱼。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女作家协会会员。1995年开始发表童话、散文、诗歌,有数十万字分别发表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及网络文学圈上。...





润雨

散文

评论

两篇
一面社会的折射镜

——简评李慕云散文《梦里水乡西凉湖》



西凉湖,这一中心具象,是作者曾经生活了十几年的老家和小村庄的缩影。文章从怀念过去的西凉湖入笔,曾经的西凉湖,“水域宽广,水质清澈,水草繁茂,是鱼类的天堂,也是鸟类的天堂,还是我们这些面湖而居的村民或者渔民的天堂。”而今,“除了一口接一口的浑浊的鱼塘和荒草丛生的湖堤外,看不到水光潋滟的万顷碧波,看不到红艳如霞的映日荷花,看不到活泼多情的采莲女,也听不到回肠荡气的渔歌……”昔日美丽的西凉湖,已成为作者梦中之境。

接下来,作者以时间为轴,以人物为线索,从几位与西凉湖有关联的作者熟悉的人物叙述开来,如电影镜头一般,带着你一步步走进昔日的、后来的、现在的西凉湖。极富诗意的题目,切换着镜头——

第一集,【外公: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将作者童年看到的、玩过的、品尝过的西凉湖美景、游戏、食物,描写得活色生香。外公的小木船、捕获的各色鱼、湖里的莲蓬菱角、母亲嘴里冒出的百宝箱,“那时的西凉湖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百宝箱,除了一年四季都有打不完的鱼外,春天可以采摘嫩嫩的藕带,夏天有大量的莲蓬,秋天满湖的菱角可以当饭吃,冬天的水鸟随便打几只就是一盘好菜,莲藕更是大家的救命粮,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湖边的渔民无一饿死,就是以莲藕当饭,熬到了秋收,逃过大劫。”这是多么有趣、美好得令人向往的西凉湖啊!读过,一幅幅画面、一种种味道、一幕幕趣事,已在心中生香。

第二集,【小舅和表弟:断桥头卖鱼人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凉湖的鱼儿,也曾滋养了像小舅这样头脑灵活的鱼贩子,使小舅的生活水平一步步提高。而随大流加入贩鱼行列的表弟靠贩鱼讨生活的一步步变迁,也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是,一切又发生了改变,“听一向寡言的他诉苦:‘鱼越来越少,西凉湖野生的更是稀罕,湖里都是网箱养的鱼,味道寡淡,不好卖,孩子的学费又越来越贵,靠这点鱼实在赚不了几个钱,开年还是去找点事做,不然都只有饿肚子了啰。’”世事多变,已寓其中。

第三集,【小妹:斜风细雨不须归】写小妹厌倦了工资低廉的临时工生活,回西凉湖承包了一口面积20亩的鱼塘。在“我”与小妹的对话中,我们不难读到,西凉湖被人为破坏的情景,还有,人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惜用一种特殊饲料喂养鱼。养鱼人不吃自己养的鱼,都贩卖给不知情的人。这就是社会的丑相,人们信仰的缺失,不择手段的谋生,于作者的轻描淡写中,已昭然若揭。

文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窃以为有这样几点:

一、见微知著。西凉湖,像一面小小的折射镜,让我们从它的今昔对比中,看到了岁月变迁的痕迹,看到了世事无常的落影。一幅近百年的历史沿革图,在西凉湖的镜面中徐徐照出。

二、文章构思巧妙、叙事自然。抒情、议论不着痕迹,却让人情随文动,思随事生。读这篇文章,我们几乎看不到作者跳出来,直接议论某事,或直抒一己情怀,而是,平静中娓娓道来,读者已心领神会。很符合周闻道先生强调的“冷抒情”的观点,“摈弃明抒情,追求在叙事中的冷抒情,让阅读随叙事流不知不觉地进入情绪波动”。通篇文字不见“愁”字,但浓浓的乡愁力透纸背;通篇不言“情”字,但至臻的乡情溢满字里行间。可见作者构思之巧、叙事之妙。

三、文字清新、诗意,描写细腻、生动,画面感强。

四、对话符合人物身份。不造作,不矫情,很好地体现了去蔽、敞亮、本真的在场主义创作要求。

若找不足,唯觉,文本里,在面对“小妹”为挣得一点糊口的粮钱而运用不当的养鱼方式时,“我”的无奈认可;以及面对今日被人们混乱管理造成西凉湖不堪的局面,“我”深深担忧它的未来,却又不得不远遁,使文章内容略显了一些改变意义上的消极。一得之愚,仅以商榷!

一幅迷人的草原画卷

——简评赵文散文《喂奶歌》



读赵文的《喂奶歌》,在质朴清纯的文字中,一幅草原风情画卷尽收眼底。作者用充满温情的笔触,描写曾经生活过的伊合塔拉草原,那里有亲爱的额吉、阿爸,和伙伴萨日娜;毡房外有羊群、有牛、有马,也有偷袭的狼。毡房内一声婴儿的啼哭,惊动了毡房外的羊群,也拉开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序幕。幼时骑羊的顽劣,目睹母羊生羔的过程,耳闻萨日娜一家的不幸以及后来上小学骑牛、遇狼的经历……读来如欣赏塔米尔河奔涌向前的律动,一路风光旖旎,情怀无限。

文章情感热烈,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各具特色。“我”的顽劣淘气,从骑羊、骑牛的场景描写中,以一斑而见全貌。可以说,草原是生“我”养“我”的故乡,草原的羊群陪伴了“我”的童年,草原的风雨锤炼了“我”的性情。文中两次狼的出现,第一次狼偷袭羊群,当阿爸回来述说了莎日娜一家的悲惨遭遇,“萨日娜!萨日娜!萨日娜!”“我”拼了命喊,喊着喊着就把塔米尔河的水吐出了口。第二次遇到狼,是在弯曲的河边发现了刚出生不久的小牛犊。他们完全可以放下怀里的小牛犊去逃命,但他们没有,草原人对家畜本能的体恤和爱护,使他们无法扔下不管。将草原牧民之间的纯真友情以及人与畜之间的特殊依存关系白描般勾勒出来。“我”的形象因加进一份责任与担当,变得饱满而生动。情景描写感人至深!

勇敢爽朗侠义的阿爸形象则是通过他的言行举止跃然纸上——

阿爸看见,一把抓住我,单手把我拎起来,在我屁股上拍了几下说:“你这个淘气包,欺软怕硬,有本事去骑马,骑羊算什么蒙古男人。萨日娜只比你大一岁,人家小姑娘都会骑马啦!”阿爸把我扔向天空,又一把把我接到怀里亲吻我的额头。

而一声“狼来了!”阿爸迅速穿上厚重的蒙古袍,手拎木棒急匆匆离去。

再有——

狼,渐渐逼近。我放下小牛犊,一边从怀里掏出了布鲁棒,一边和萨日娜大声喊:“阿爸,快来救我们,快来救我们!”

阿爸的声音从天边传来:“孩子们,我来啦,我来啦!”

两匹狼闻声丧胆,转身就跑。

当阿爸胯下的黑骏马的鼻子碰到我湿透的蒙古袍时,我“哇——”地哭出了声。

拥有这样的阿爸,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还有失去双亲、天真善良的萨日娜,一言一行都透出了质朴纯真的秉性。

然而,在文章中最闪烁着迷人光芒的,是温婉善良的额吉,一次次“阿弥陀佛,神仙保佑。”呵护着跌伤的儿子,呵护着生产的母羊和它的羊羔,也呵护着友好的邻人。特别是额吉温柔的喂奶歌,读来如奶茶飘香、摄人魂魄。

过去曾看过一个《母驼喂乳》的视频。得知,在内蒙,不少母驼第一次生下幼驼时,不会也不愿给幼驼喂奶,牧民要用马头琴伴奏并抚摸母驼,唱劝奶歌。籍着歌声母驼回忆起小时候妈妈喂奶的情景,动情地流下了眼泪,并开始亲近幼驼,给幼驼喂奶。一个充满爱的“劝”字,一段悠扬的铭刻着爱的记忆的音乐,居然在人畜间别样的沟通中产生情感的共鸣。每次回味此情此景,总让我感动不已。

在赵文的散文《喂奶歌》里,我再次得知,不仅母驼如此,母羊、母牛受了惊吓也不会下奶,它们拒绝喂养幼崽。草原人用风情独具的喂奶歌,唤醒它们的爱意,促使它们重新担起对幼崽的抚育。

且看额吉深情的歌唱,那自编的喂奶歌的内容,那安详的神态举止,那人畜共鸣的情感焦点,让我再次领略了草原别样的风情、别样的沟通之美——

额吉用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和萨日娜,额吉让我们安安静静地坐在一边不要出声。自己盘腿坐在母羊旁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母羊的皮毛,开始唱起了我从未听过的喂奶歌:“这片草原叫伊合塔拉草原,这条河流叫塔米尔河。这座蒙古包的主任叫巴图,巴图的女人叫其其格,他们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叫萨日娜,小儿子叫齐鲁。孩子们刚出生时,是喝着我的奶长大的。我是草原上的额吉,我有义务用我的乳汁喂养我的孩子。你也是吃着伊合塔拉草原的草长大的,你也是喝着塔米尔河的水长大的。你出生时,是一个叫巴图的男人把你抱进了温暖的毡房,是一个叫做其其格的女人从你母亲肚子里把你接生出来的。而此刻,你就住在巴图的毡房里,就站在其其格的身旁。你为什么不感恩这一切,为什么不用你的奶喂养你的孩子呢?”

额吉拍打着母羊的背,继续唱:“请喂养你的孩子吧……请喂养你的孩子吧……请喂养你的孩子吧……”尾音拉得特别长。

直看到母羊流出了眼泪,直看到母羊发出温柔的呼唤。

这样的情景,让我日日念之,时时在心底回放,甚至把自己置身于母羊、母牛拒绝喂奶的境地,仿佛我就是它们,而随着额吉一遍又一遍深情唱出的喂奶歌,我已是热泪盈眶,情醉在这迷人的画卷里,思如泉涌般直抵笔下。

然而,当“我”日渐长大,和萨日娜一起外出求学、离开草原走入城市打拼,回头再看,这些传承了几千年的古老文化和草原生活的美好画卷随着草原生态的破坏开始慢慢流逝,一种由内而发的疼痛,引发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该如何面对草原文化的流逝与传承?

文章内容生动鲜活。唯觉,结构单薄了一些,单线式叙述,使文章缺乏了层次感和迂回之美。谨以一己之见商榷!

(编辑制作:刘珍  图据网络)



润雨,原名朱润鱼。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女作家协会会员。1995年开始发表童话、散文、诗歌,有数十万字分别发表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及网络文学圈上。曾获多项奖。由北岳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煮一壶月光,醉了年华》,该书荣获第三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图书一等奖。
在场管理团队

总    编:周闻道

副总编:晓来轻酌

在场编校:宁静(组长)、袁志英、钱昀、刘月新、刘小四、偏说、杨培铮、六六、刘爱国、李慕云

在场朗诵:海之魂(组长)、郭万梅、赵文、杨丽、花语、龙丹、吴海燕、章涛、万军 、冯露西

在场阅评:郭连莹(组长)、润雨、王茵芬、夕夏、高影新、鸣谦、楚歌、林中蔓青

在场制作:晓来轻酌、相相、宋小铭、王金梅、刘珍

特约评论员:草原凤凰、乔民英
投稿须知

在场公众平台已经开通原创保护、留言和赞赏功能,无论长篇散文还是微散文,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的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所有来稿须经编辑审核或修改,一月之内未发表的稿件请自行处理。来稿请附上简介和照片。

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杂志投稿邮箱:zczy0838@163.com

在场网站:http://www.zczysw.com/


    关注 在场主义散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