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争鸣】辛贵强:强化表达效果的内心化写作

 

辛贵强,网名太行风,晋人,山西省作协会员。从1970年参加工作至2012年退休,先后从事民办教师、县报社编辑、县委办与新闻办文字工作。曾获市级五一劳动模范表彰,被市工会记一等功一次。...




辛贵强:强化表达效果的内心化写作


在散文理论学习中,得到了这样一句话:“现代散文更加注重心理氛围的营造,以内在的意识观照外部世界,从而使文章获得深度。”这段话,对我启发很大,感觉理解和丰富了散文写作的表现方法,增强了呈现与抵达的手段。

这是一个以叙事为前提而展开的一个话题,也是一个如何叙事的命题。

“内心化”叙事是我的一个命名,就是以内在的意识观照外部世界的叙事方法,我理解可叫做“内心化”写作,或者叫“内心流”写作。这种叙述方法,是“在场”的写作态度之一。我感觉,最少有以下三大好处:

1、由于高度强调“我在”,即有内部主观精神对外部的客观事物最能动、最积极的反映,使真实感加强,也使本质呈露。而真实,是散文的生命;本质呈露,则是对写作对象进行深度解读和认知的需要。

2、由于内在意识的跟进式观照,精神高度参与,可以将传统的单一、单向的线状、平面结构,改变为块状结构,变为一种新的文本形态。

纯粹的叙事,一般都是单线条的,最多可以加情感的暗线,不仅单调、单薄、平面化,而且情节会相对完整。文采好的,很容易被质疑为小说;文笔差的,又容易被人认为是传记,或QQ空间日记。而内心化叙事,可以将线条斩断,变成块状结构,通过内部精神的高度介入,使心理、思想活动在事件的一个个节点处停留,放大,靠营造的心理氛围扩大表达的宽度、厚度,叙述当然不再是线状结构的单调和单薄。

3、可以让叙事变得精彩、生动、深刻、抓人,也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更好地呈现、抵达。

散文不是再现,而是表现。表现是什么,就是写好“象”,并通过解读和认知传导出“义”,抒发出“情”,呈现、抵达,达到与读者共鸣的目的。在叙事方法上,高明的作者为了写好“象”,成功表达出“义”,并且写出“味”来,连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都不放过,努力使细节鲜活,逼真尽质。可这些东西,都还是外在的感觉,或者说是浅表的心理感知。而以内在的意识观照外部世界的内心化、内心流叙事,却是心理深层次的活动。其客观、主观相掺合辉映,更好地做到了呈现与抵达,使散文作品更具有神形交汇,斑斓多彩的特点。尤为重要的是,将藏在“象”里的实质,即也是真相,通过解读点破道出,从而使叙述对象愈具有了复杂、深邃的表述意义,获得深度。

以格致的《女子篮球赛》为例。女子篮球比赛,在激烈争赢输的对抗中突然感觉裤子要掉,对一个女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危机,必然会去挽救。可一般性叙述的话,就是这么一档子事,读者也能通会。可仅仅这样写,绝对不会引起读者太大的心灵回应与反响。可格致却不一般化地叙述,让内心活动高度参与进来。她写道,因为担忧裤子没有系紧,一次次与赢球擦肩而过。然而可怕的事情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裤子因裤带挣开而向下滑落。“相对于进球得分,阻止裤子下滑更为重要。但是这时,把手从空中收回来再去援救腰部已经来不及。在这种情况下,我不能没有办法,没有办法我就死定了。如果裤子掉下去那我就死定了。巨大的恐惧笼罩了我。我的办法不是想出来的,不是来自我的头部,而像是来自我的身体。身体不用思考,身体更迅速。身体的迅速它救了我的命。我的身体它突然向地上跌倒。比眨眼还快地跌倒。裤子的下滑在我的身体突然触地的瞬间停止了下来。”“我选择留住裤子,放下赢。我选择尊严,放下利益。在那个赛场上,你必须选择。生存是残酷的,只给你一样。要什么,自己决定吧。”这样的叙述,将事件的过程、人物的动作分解开来,使事件河流与内心河流两条河相汇齐下,既写出事态的严峻性,又写出内心的巨大惶恐,精神活动与事件契合成一个整体,使“象”“义”“情”“味”兼容,形成强大的表达效果。这样的叙述,当然更有味,更精彩,更深刻,更抓人,使得读者因在心里激起强烈共鸣而流连忘返,反复品味。

从女散文作家塞壬的《悲迓》里,也可以看出内心化叙事的强大表现效果:

“那些久远的时光被岁月的尘埃覆盖,往事已矣,还有谁愿意去回忆西塞,还有谁会唱起悲迓?我的西塞,钢铁取代了水稻,工业和城市,开启了它的时代。偶尔午夜梦回,我依稀记得有人站在梦境的甬道深处唱。如诉如泣,激越,哀婉,百转千回,有咯血般的痛楚。梦的可怕就在于,醒来之后,它还在持续。我认出了那个女子,楚剧的青衣,当她跟我一对视,梦就倏然醒了,她的脸碎裂般地消失,迅不可捉,临去甩袖一瞥,桃花带泪,留存在我的记忆里。多少年了,我身上潜伏了一种奇怪的性情,每当欣喜或大悲,我必发声,我发出楚剧的悲迓,自编唱词,拈着手指,媚眼如丝,婉转身段,一个人用湖北楚地的悲腔抒发我如痴的癫狂。很本能的,我还会发出锣鼓的引子,咣起咣起咣起咣起,咣咣切——小旦急促的碎步,比手一亮相,充沛的中气,开大口,高亢地,裂帛般地哭诉这属于我人生中极为难得的狂欢。这样的淋漓难以言表,但它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与人分享。然而,今天我要说,不光我,在我的出生地西塞,那个地方的人们,多少年来一直传承着这古怪的性情特质。它像一个胎记,烙在我们身上。有时,我仔细地端详它,像凝视祖辈们那古老的魂灵,是因了什么,一定要用哭一般的悲迓来表达这人生的喜悦与哀愁?”

这是该文的第一段。从中可以看出,伴随着叙事,作者内心世界在激烈活动,并掀起情感的轩然大波,渗透于叙事的角角落落。而且作者靠心理与情绪的高度参与,将不同样式的生活碎片聚合、粘连在一起,形成一种巨澜腾空、撼动心魂的情感色彩与表达效应。我们从中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对工业化、城市化的急速扩张,形成对乡村与乡土文化的无情碾压与吞噬而产生的焦灼感、痛感与悲愤、无奈情绪的“集装箱”,由此高高树立起楚剧这个悲怆色彩的符号,牢固奠定了全文的“悲迓”基调。

需要注意的是,内心化(内心流)写作,与心情类、情感类文字截然不同。心情类、情感类文字,在网络论坛里到处可见,随时可见,到了令人生厌的地步。这些文字,没有主体的事件叙述,也没有明确的主题,最多有一个大致的情感方向,自说自话,絮絮叨叨,进行着梦呓一样的内心独白,或者像一个女人受到委屈后急于对人唠叨、倾诉,让人生厌、头疼。一家刊物的征稿启示明确表示:纯情感文章就别寄了,本刊谢绝登载。还有的刊物征稿启示列出拒绝接受的稿件类型名单,心情类、情感类文字名列榜首。

内心化(内心流)写作,与有人实验的“意识流散文”也是两回事。前者,依托有重点事件或者叫核心事件,还是以叙事为主的,只是内心世界积极深入地参与进来。而“意识流散文”,更注重内心世界展示的精神镜像,只要一个简单的事由甚至不依托任何事件,光一个场景、一个生活片段就能完成。其手法主要是写变异了的内心世界里声、光、影的变幻,以及异化了的思维活动,使得异象纷呈,天马行空,宛如万花筒的变幻莫测,光怪陆离,个人化特征很明显。我的看法是,“意识流散文”只属于一种实验体的散文,难以成为散文写作的主流,起码不会拥有太多的作者和读者。如果能与主体事件(哪怕打乱了的)叙述相结合,则另当别论。

另外,还应注意的两点是:

其一,内心化写作只是散文创作许许多多方法中的一种,是一种好的写作技巧,但不是唯一,也就不可能成为唯一。有的创作手法与其背道而驰,但也是很好的创作方法。比如“意象化”创作方法,只客观地叙事,藏“义”于“象”,或者使用“隐喻” 等方法,不暴露作者的写作意图,不挑明蕴意,让读者去品味,去解读。这也是一种非常高明、非常好的创作方法。李娟《羊道》系列的《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和《冬牧场》,就是这样的特点。她轻易不做议论,极少有带思辨色彩的内心展示,只客观地叙述、描述。但因写作面的陌生化,视角的新颖独到,写作质地的清新与情感的纯粹,同样深深感染打动了读者。

其二,内心化叙事所展示的内心的东西,要新鲜、独到、精彩、深刻,可以揭示叙述事体的内质,加强表达效果,可以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而切忌大众化、公共化、一般化的心理宣泄。同时,忌讳“高大上”的虚假姿态,以及失去平等交流的强加于人。那样,会适得其反,遭到读者的厌读、拒读。

(图据网络    责任编辑:刘爱国)



辛贵强,网名太行风,晋人,山西省作协会员。从1970年参加工作至2012年退休,先后从事民办教师、县报社编辑、县委办与新闻办文字工作。曾获市级五一劳动模范表彰,被市工会记一等功一次。现退休在家,煮字疗饥。文学作品发表于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的老《散文世界》《山西文学》《黄河》《福建文学》《山东文学》《朔方》《奔流》《岁月》《芳草(小说月刊)》《小小说选刊》《小品文选刊》等刊物,著有散文集《背着太阳行走》,发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逾百篇,多篇文章获奖或收入各种文集。



在场编辑团队

总    编:周闻道

副总编:晓来轻酌

编    校:邹安音(组长)、宁静(副组长)、钱昀、偏说、刘小四、六六、刘爱国、刘月新、杨培铮

朗    诵:海之魂(组长)、郭万梅、赵文、鹤山丁丁、杨丽、花语、龙丹、吴海燕、章涛

阅评组:郭连莹(组长)、润雨、王茵芬、夕夏、高影新

制    作:晓来轻酌、相相、袁志英
投稿须知

在场公众平台已经开通原创保护、留言和赞赏功能,无论长篇散文还是微散文,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的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所有来稿须经编辑审核或修改,一月之内未发表的稿件请自行处理。来稿请附上简介和照片。

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杂志投稿邮箱:zczy0838@163.com

在场网站:http://www.zczysw.com/


    关注 在场主义散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