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博士的管理课] - 跟进

 

「跟进」是一次1:1谈话时,老冯着重强调的事情。他说这是一家公司执行文化的根基。一家公司,无论目标多么宏大,项目多么前景光明,总得落到实处,这个实处就是 执行。而「执行」,对应的最直接的动作就是「跟进」。...



裁人风波告去一段落,在经历了几次波折后,毛小天变得愈发成熟干练。他对同事的了解越来越深,同时也敞开心扉让别人更多地了解自己。在跟老冯的半年度review中,他明确了团队接下来的工作目标,并和老冯一起确定了实现目标的先后顺序。每个项目他都深入地跟进,和一线的同事一起讨论项目实现的细节。

「跟进」是一次1:1谈话时,老冯着重强调的事情。他说这是一家公司执行文化的根基。一家公司,无论目标多么宏大,项目多么前景光明,总得落到实处,这个实处就是执行。毛小天对此非常赞同。著名IT公司JCN有个广告让他印象非常深刻:一个西装革履的经理在那里大谈『我们有一个伟大的计划 —— x间工厂,y个国家,z个分销商遍及世界,全球化,无缝工作,流程再造,新的想法,大数据,商业智能,blablabla』,全是当下流行的概念,说得吐沫横飞,不亦乐乎。这时候,下面具体负责做事的人突然问到:『那究竟该怎么做?』,该经理一愣,哑口无言,呆若木鸡。众人失望散去。

没有执行, 其它的都是空谈。小平同志不是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么?

老冯认为「执行」对应的最直接的动作就是「跟进」,尤其对毛小天们而言。很多时候制定项目计划,确定截止日期这事是一线经理们无法掌控的,然而一旦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一线经理要做的就是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方案,安排好大家的工作分工,然后就是跟进。这是非常考量一线经理能力的地方。

老冯跟毛小天说的有段话让他记忆犹新:

下命令也许是管理工作中最容易做的事情,但之后的执行才见真章。拿开会来说:如果一次会议提出了要做什么,却没有持续的跟进,是没有意义的。你得制定一份清晰的行动纲领:会议达成了什么方案,谁来负责其中的哪个部分,截止日期是什么,中间的milestone/checkpoint都在什么时候,方案如何完成,需要什么资源,由谁来负责筹备这些资源等等。然后在每个milestone/checkpoint上,考察完成的情况。如果没有完成,为什么没完成?资源不够,能力有限还是团队间配合出了问题?有什么补救措施,谁来补救?最终会对结果造成什么影响?

老冯这么强调执行过程中的「跟进」并不是毛小天做得不好,只不过H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历次领导层的变更,执行文化渐渐缺失,会议无休无止,却鲜有人真正负责,因此他不希望这股风气沾染到毛小天身上。

对于老板的期许,毛小天向来不会辜负,他做了个模板,将每个要跟进的事情都记录下来,这样不至于千头万绪,自己乱了阵脚。

毛小天一直有做工作日志的习惯,那是多年技术生涯过程中养成的。在完成一件工作的过程中,有很多零碎的知识,可能会重复使用到,如果将其记录下来,日后类似的工作,便可一蹴而就。而且,这样的知识和经验,对别人也是很有帮助的,自己趟过的水,不必每个人都趟一下。比如说,某个测试环境的搭建,某个功能在实现过程中的大家的各种讨论,某个bug在修复过程中历经的磨难。

技术上的工作日志,他用Markdown书写,放在github/gitlab里。这主要是因为其中有很多代码相关的内容,他希望有自动的语法高亮,无论是自己看,还是分享给别人,都很舒服;而管理上的工作日志,比如之前他做过的「花名册」,他会放在evernote里,随时可以记录,搜索起来也很方便。

对于手头的各种项目,他建立了「跟进」笔记本,把会议中,邮件中各种纪要性的内容都放在其中,分门别类,以便管理。每篇「纪要」都是倒序:最新的进展放在最前面。如果一件事情已经结束了,他会将其移到「结束」的笔记本中。他也尝试过删除,不过删除后放进废纸篓里的笔记无法被搜索到,这样回顾之前的项目经验就比较麻烦,所以他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来放置已完成的事情。

每天早上,毛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纪要」过一下,确保重要事项都在掌握当中,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未完待续,点击「阅读原文」获得有关此书的更多信息)

欢迎订阅公众号『程序人生』(搜索微信号 programmer_life)。每篇文章都力求原汁原味,早8点与您相会。


    关注 程序人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